20年前的智库分析,20年后的世界格局

500

请输入图片描述

导读

世界的市场之战究其实质是一种逆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保守主义浪潮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造成的结果,为了防止进一步的失控,让世界市场陷入彻底的混乱,甚至引发剧烈冲突和战争,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全球化的脚步,延续全球化的基本逻辑,最终走向“全球融合”。

以史为鉴

特朗普掀起的“贸易战”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发酵,让人不禁联想到过去一百年发生的那些声势浩大的贸易战。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打贸易战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斯姆特霍利:美百年最高关税

1929年3月胡佛就任美国总统,同年夏天经济出现萧条。1930年胡佛签署了臭名昭著的贸易保护主义法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

这一法案由参议院议员斯姆特和众议院议员霍利在1929年提出,对超过2万种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最高关税比率接近60%,是美国百年来最高税率。

当时美国产能已经严重过剩,限制进口看上去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然而事与愿违,美国宣布提高关税之后,贸易伙伴们也毫不犹豫地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从1929年到1933年,由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美国进口降低66%的同时,出口也降低了61%。

这场世界贸易大战打出了一个惨烈的后果:1929-1934年间,全球贸易规模萎缩了大约66%。美国本身也遭遇重创,GDP跌幅一度达30%,失业率达到20%以上。

时至今日,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斯穆特霍利法案》带来的贸易战争加深了美国大萧条的困难程度。

1934年,《斯穆特霍利法案》被废除了。罗斯福总统上任后签署了关税互惠法案(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s Act)协同降低关税,该贸易精神最终在杜鲁门任期催生了由23个国家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也就是今天WTO的前身。

美欧的鸡肉贸易战

二战后,鸡肉大量从美国出口至欧洲。1962年,当时的欧共体瞄准美国农业中的冷冻鸡肉产品,施加关税壁垒。

美国向WTO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起诉,但为了缩短“战线”,美国国会通过了《1962年贸易扩展法》直接授权总统对贸易保护做法进行还击,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则对欧洲进口的一系列商品(包括法国的品牌、小型卡车和大众汽车等)增收关税以示报复。

美国甚至威胁称,减少在欧洲的驻军数量。

这场贸易战最终以美国妥协结束。

欧洲表面上赢了,但是欧洲的消费者却再也吃不到便宜的鸡肉了。而美国输得更大,在美国对欧洲汽车征收高关税的时候,美国的汽车免遭来自外界车企的竞争,并丧失了快速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机会,出现了数十年的下坡路

广场协议:日本“失去的十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现了经济20多年的高速发展,日本某些经济指标的迅猛增长令美国国内一些行业感到不安。

这场贸易战争先由纺织品争端开始。1971年,美国强迫日本接受了他们提出的“日美纺织品协定”。

1974年、1977年、1978年,日美在钢铁领域开始争端不断。最为激烈的贸易摩擦发生在汽车行业。除了限制日本汽车出口规模,美国还要求日本完全放开本国的汽车市场。

1985年,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美国要求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同意日元兑美元升值,整个美日贸易战达到高潮。

广场协议不久之后,日本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经济停滞,即“失去的十年”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贸易逆差的GDP占比开始下降,日美贸易关系才有所改善。2000年以后,大部分贸易摩擦都在WTO的框架下得到解决。

世纪初钢铁贸易战

进入21世纪初,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当时的美国小布什政府决定自2002年起对中国、法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提出钢铁产品反倾销起诉,并在2002年3月20日正式启动“201条款”,对大部分进口钢材征收8%-30%的进口关税,对14种钢铁产品实行进口限额。

美国实施201条款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连锁反应。欧盟委员会决定对来自一些国家的钢管实行反倾销措施,征收最高达53.1%的附加进口关税。

2003年3月,WTO在初步裁决中称,美对进口韩钢铁征高额关税违规,7月又进一步裁定美国的措施违反WTO规则,WTO的介入引导市场预期贸易形势的改善。这一年,小布什政府宣布取消上述保护性关税,此轮贸易战才画上句号。

如何有效回避

全球市场之战?

贸易战带给全球经济,甚至我们每个人的影响,相信读者读到这里已经能有所体会了。几乎每次贸易战,不仅无法解决贸易争端,反而会让涉事双方的经济都遭受重创。贸易保护主义,看起来是零和博弈的最佳结果,殊不知这是饮鸩止渴。

其实如果有读者懂得信息分析的研究方法,并且长期关注我们的研究,就能发现,中美贸易战根本不是偶然发生的事件,而是早有预兆。安邦从1998年开始,已经多次预警,中美开打贸易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500

请输入图片描述

如果这样的趋势不可逆转,那么如何有效回避未来的全球市场之战?如何避免经济崩溃和贸易惨斗的发生?

答案实际很简单。

世界的市场之战究其实质是一种逆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保守主义浪潮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造成的结果。

为了防止进一步的失控,让世界市场陷入彻底的混乱,甚至引发剧烈冲突和“热战”,对应的有效战略以及有效政策选择,就是进一步在正确的方向上推动全球化的脚步,延续全球化的基本逻辑,进而走向“全球融合”,而不是减缓或者放弃全球化,造成根本不可能存在赢家的世界市场空间急剧萎缩

在安邦看来,全球融合,指的是世界市场国家在政治、文化、道德、法律和经济逐渐走向共识条件下的融合性一体化 ,以共识为前提,避免宗教和意识形态干扰。是未来规避全球贸易之战的唯一途径。

从全球化到全球融合,从概念的角度来看“全球融合”,似乎仅仅是一个乌托邦的梦想,但实际类似的概念,在产业、科技以及世界的一些尚不引人注目的角落已然成形。

在互联网世界,“全球融合”根本就不是一个新闻,而因互联网的扩展所导致的融合,无时无刻正在世界各地发生和延展。

在基础设施领域,情况也同样如此,远在中国一带一路之前,世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就已经成为趋势,推动世界各国在社会基础层面加速融合。

在国际组织层面,联合国于2000年7月就在企业公民框架下启动了一个“全球契约”行动,它既是一个政策平台,又提供了一个实用框架。

作为一项由诸多首席执行官认可的领导倡议,联合国以“全球契约”的形式,建立了一套涉及全球性的商业运营和战略与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和反腐败领域的十大普遍原则,并且大力推动这些可接受原则之间的协调一致行动。

事实上,联合国的这一“全球契约”行动计划,由于强调共识,同时涉及面又很广泛,因此实际就是“全球融合”的一个企业级的初级版。

如果“全球融合”不可能实现

又会怎样?

问题是,如果“全球融合”不可能实现又会怎样呢?

全球化导致市场空间的扩张和重组,逆全球化导致市场之战的爆发,全球融合如果不能实现,逆全球化必然会在世界市场到处横行,这意味着市场之战终将会爆发。

世界市场之战的爆发,将会粉碎以往全球化的所有成功,让世界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被迫回到重前,大量资本投入空耗,各国只能寻求自保,龟缩于若干很小的区域空间当中,大大压缩现有的世界市场空间,世界金融市场的波动难以抑制,此起彼伏,经济危机的重重阴影将会笼罩世界。

要避免这样动荡不安的可怕前景,唯有继续推动实现全球融合,于全球化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从而解决全球化所遗留的各种负面问题,这是考验世界各国政治智慧的严重挑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