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训练伤亡大就叫战斗力,那么有支军队一定是天下第一

我们把目光再次看向美军,这次要从一次事故说起。2019年5月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尉排长休·康纳·麦克道尔(Hugh Connor McDowel)在加利福尼亚的彭德顿营训练时,因其搭乘的LAV-25装甲车发生翻车事故(rollover),掉入约5米半深的深沟,致其丧生。

500

▲LAV-25与事故身亡的中尉。根据美国媒体的说法,在过去的3年里,训练中死亡的美军人数达到了作战中死亡人数的3倍

此后其父母与未婚妻一直努力游说至今,期望美军改进训练规程与装备,以提升训练安全水平。而这位死于翻车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尉的父亲,按照美国标准可谓“深明大义”,他说:“我们(的游说)并不是试图要求疏忽战备或降低训练标准,我们想要降低的是(训练的)死亡率。因训练导致的死亡,会摧毁一个家庭。”

原话:We' re not trying to lower the readiness and preparedness, but we gotta lower the deaths. It is devastating to families.

500

▲事故身亡陆战队员的双亲

原本说起来,这是个美国版父慈子孝,但不幸忠孝两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逝者已矣,但生者坚强,死去中尉的亲属期望通过自己的行动,避免别的美军家庭再罹受如此苦难——还特别强调,他们的游说活动,不会以疏忽战备或降低训练标准为手段。就此美国有关部门开始介入此事,目的是提升训练安全水平,其中着重点是减少翻车事故的发生

原本这一信息让远隔重洋的我们得以管窥美军与美国政治社会的互动情况。但是事儿到了中文互联网上,有一条评论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500

▲信息是好信息,评论就很让人……那啥了

此番评论所呈现的观点,让人皱眉——训练伤亡数字确实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但影响战斗力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尝试以训练死亡数字“见微知著”是荒谬的。

归根结底,训练死亡是一个糟糕的、应竭力避免的坏事。训练导致的死亡,意味着战斗员乃至指挥员的损失,无论这一指挥员或战斗员生前练就了什么样的本领、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拥有什么样的潜力,其生命的终止将使一切烟消云散。如果对训练伤亡不加控制,对保存训练成果和维系部队的战斗力都非常不利。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是人类最为血腥的争斗形式。那么,为战争而存在的军队、以战争为职业的军人,在和平时期的全部工作就是准备战争——即训练。正如《沙场点兵》电视剧主题曲唱的那样:“训练是不流血的战争”,训练是模拟战争的行动,战争的危险属性,决定了训练始终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

500

▲这种危险性,不会因为某一支军队具有优秀的组织训练水平而消失;如果一支军队进行的是不讲科学、强行蛮干的训练,那么危险性将大大增加。比如训练严酷的人民军,其训练受伤比例普遍较高,且受限于医疗条件往往恢复不佳,因此还有为安置伤残军人设立的荣军工厂——这在和平时期的其他国家非常少见

然而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蛮干,总体来说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各国军队的情况大不相同,乃至即使各国军队都有类似《训练大纲》、《操典》这样总领全局的指导文件,其军队之中各单位训练水平、技战术水平的不同,也决定了究竟是科学还是蛮干,依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姑且以美俄军队/强力部门为例子:

应对翻车?美军其实是专业的

近年来,美军的确存在相当多因为翻车而导致的训练死亡。比如最初报道麦克道尔中尉翻车身亡的《陆战队时报》(Marine Corps Times),就在行文中直接链接了相关新闻。

500

▲这个页面说的就是另一名陆战队士官在驾驶MRZR高机动车时因翻车伤重不治

仅2019年一年的时间,就总计有15名陆军军人或陆战队员在翻车事故中丧生。因此,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专门展开“训练安全标准调研”时,“着重关注翻车事故”。

500

▲右上角为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徽标

美军“世界警察”式的行为模式,加上其宽裕、庞大的经费,使得无论训练设施硬件的齐备、先进程度,还是基于这些硬件条件而形成的多种现代化组训形式,美军的训练体系算是相当庞大且丰富的。

同样以“翻车”为例——美军的MRAP防地雷伏击车拥有较好的抗爆炸物性能,但是V形底盘(防止爆炸物能量在车底积聚导致人员伤亡)、装甲车体的布置,使得这种车辆重心很高。挨炸“翻车”,但人员无恙,是MRAP保护车内乘员的基本原理之一,因此美军军人是要专门进行MRAP翻车应对训练的。

其训练器材可以说非常炫酷:

500

▲将一个MRAP的模拟车体安装在旋转架上,模拟车辆挨炸“翻车”,训练美军士兵在遇袭时的应对与撤离方法

当然,这种训练器材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巨大的旋转物体工作起来必须保证相关限界里没有闲杂人员,而模拟MRAP车体内部是装载着训练人员的,稍有疏忽(如未固定牢固等)同样有受伤的风险。但根据美军战备安全中心数据显示,这类训练使得人员死亡概率降低80%,这份钱与风险,付出的还是值得的。

俄军训练直接对人打实弹,是科学还是蛮干?

在各国军队/强力部门之中,精锐的特种行动单位,总会有许多不可思议的高危险性训练——这种训练形式在常规部队中是最为标准不过的“蛮干”,但是在精锐的特种行动单位里,这样的“蛮干”却有相当的“科学”依据。

比如,俄联邦强力部门、反恐单位经常利用实弹进行“信心训练”。学员在进行轻武器近距离应用射击训练的时候,教员会在其身边反复以实弹对附近地面射击,打起漫天的尘土。这种训练的目的,是让学员习惯遭遇敌火力的感觉,即使面对枪林弹雨引起的尘土与震动,依然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技战术水平。但是这种训练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教员手一抖,或者学员突然乱动,就很容易被子弹击中。

500

▲即使训练的一切步骤正常进行,即使使用PRS之类的5.45×39mm低跳弹概率弹药,相比影视剧里各种教官在士兵身边用空包弹放枪的画面,这样的训练也要危险得多

500

▲当然,制造“枪林弹雨”进行信心训练与抗压训练,在各国特种行动部门里并不罕见

而最有俄罗斯特色的,还是直接对着学员打实弹的训练。其目的是让学员在自己的防弹护甲被击中时,一样能有效的进行还击。以下为FSB一段训练视频中的内容:

500

▲受训人员(右)先遭到以全金属被甲弹标准弹(FMJ)对胸口有防护部位的枪击

500

▲而后掏枪反击,射击模拟袭击者(左)的头部(纸板上身靶)无论是模拟歹徒的教员射击学员,亦或是受训人员拔枪反击“歹徒”身边的纸板靶,一个是直接挨枪,另一个要感受弹丸擦着耳边射击靶标,危险性可见一斑

但即使如此,这依然不是俄罗斯FSB特种行动部门的最高难度训练,其更高难度的训练,是进一步融合实战背景的抗干扰射击。

500

▲靶区会站立其他受训人员,模拟城市环境常见的“围观群众”或路人(黄色箭头);

蓝色箭头标识的是干扰人员,模拟的是在附近射击其他目标的同事,或阻挠、拉扯FSB执法的人员;

受训人员(红色箭头)需要保证排除这些干扰,始终精确射中目标

500

▲看视频都让人倒吸冷气

不是所有的训练伤亡都通往战斗力

以上两个例子,并不是说他们的训练方式就是好,或者就是坏,强调的是各国军队/强力部门,到其下属各个具体单位组训水平千差万别,人员素质参差不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任何军队里,改进训练体系、提高训练安全性,都是常抓不懈的工作。但训练伤亡,乃至训练死亡,是训练目的备战所决定的必然情况。努力去改进工作是降低悲剧发生的概率,去奢望完全消除训练伤亡或训练死亡是不现实的。

500

▲不训练当然最安全,但是军队在平时存在的工作和意义,就是保持战斗力,就是要训练!

美军的训练方法非常昂贵,但的确能提高MRAP被击中后人员的生存能力;俄罗斯FSB的训练方式极为凶险,但这是针对顶尖行动人员的进阶训练内容,并非常规部门,乃至FSB普通人员需要进行的训练,其训练目的是让FSB这些特种行动力量的精锐在被击中后依然能够还击,在歹徒利用人群掩护逃窜并反击时,一样能精准射中歹徒,同时不误伤路人。

美军在3年里训练相关死亡人数达到实战死亡人数的3倍,是我们所看到的数字。但是具体数字背后,是怎么样的死亡成因,除了个别上了新闻的案例,大多案例的相关信息是不公开、不透明的——或者至少要进行工作量不小的数据发掘,无论公众抑或媒体都没有这样的耐心。

500

▲比如埃里克·舒尔茨中校,到底是不是飞苏-27的时候因为动作不当而坠机身亡的

除了上述的俄罗斯式高危训练方法有着巨大的危险,普通的常规单位也常有各种各样的训练相关死亡,许多案例的细节经常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比如说即使在轻武器扩散严重的美国,依然有相当多的人员在加入军队之前从未接触过枪械。

虽说一些操作错误——如弹匣插反并无直接危险,但有些错误就不同了,比如不注意扳机纪律,在大动作跃进时,扣响扳机导致走火;比如端着枪转身,手指搭在扳机上指向教官,连续扣动扳机,问为什么枪坏了;或者不是从抛壳口检查武器,而是眼睛瞅着枪口检查武器……

500

▲类似的事情还真就一直没停过

还有在刚刚装备悍马车时,有美军士兵轻信广告宣传,误以为悍马车的高机动能力还能水陆两栖,把自己的悍马车开进了很深的水塘里,导致车辆熄火并爆缸。这些情况都极有可能(或者已经)导致训练伤亡出现。那么,训练伤亡数字里不可忽视的这部分,还能说是战斗力强的体现吗?

毕竟军队/强力部门是非常庞大的组织机构,由不同背景、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技能基础的人员组成,虽然经过训练,依然有许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之前我们介绍的“军队墨菲法则”里,就提到过美军演习时,空包弹弹链里混进了实弹的情况

500

▲在军队里,训练伤亡中的大多数并不是因为训练严苛或科目高危,而是因为疏忽大意

在那篇文章里,我们同样提到了当年法军士兵的搞怪行为——法国MAS-36步枪的刺刀是棱刺,安装形式为卡笋与套箍,收纳与展开时按压的按钮互为卡笋,结果就有两支步枪被这样连到一起,如果不破坏其中一支步枪的零部件则无法分开的情况。

500

▲“这事儿蠢到上通报了!”(法语版)

这事儿虽然没有导致训练死亡,但是依然不小,1951年10月,法军的轻武器军械部门官方备忘录记录了这一案例,并给出了专门的解决方案。用我军的话语体系来说,就是“这事蠢到上通报了”——而法军这个官方备忘录或者说“通报”所知的人并不多,直到21世纪才在网络上流传起来。

这就要说到,像美军那样,训练死亡人员家属可以去找国会议员,游说提高训练标准;美媒也能像模像样的拿出训练死亡数字对比实战死亡数字的情况,其实相对独特。各国在相关事宜的处理风格上,往往是不同的。

在我国,“通报”是对内的,即每一个时间段对部队内部各项事宜进行总结,下发到各个具体单位进行学习,各种“通报”之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往往与训练安全事项有关——而绝大多数普通百姓,除了通过媒体产生对军人训练刻苦、面临风险的感性认识之外,是无法获得我军训练伤亡的数字,由此与美国对比的。

500

▲一些几十年前的古旧书刊里,披露过一些与训练伤亡有关的信息,但一如上文,并不是训练多苛刻抑或科目多高危,相当部分事件的原因,都是疏忽大意

更何况,我们的一般性叙事中,强调我国我军处于和平状态,许多事宜是比“通报”层级更高,更不容易接触到的。包括偶尔会听说的一个军语,叫“(实弹)演习伤亡指标”,这个指标在各国军队之中都存在,但都是严加保密的。毕竟信息的传递讲求轻重缓急,要注意到相关信息对基层人员的心理影响,也要注意一个单位乃至整支军队的舆论观瞻。

而且就我国的情况而言,部队与家属在遭遇相似事件时,保持缄默者居多。原因之一,是我们有着较为完善的抚恤制度;原因之二,是多数指战员和军属,都明确了解自己或自己的亲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是残酷的,但也是成为合格军人、合格军属的必修课——哪怕要用非常痛苦的方式去修炼。

我们所专注的不仅仅是人民军队武器装备革新换代的物质条件进步,更专注于我军之所以为我军的精神源泉。人民军队的勇猛顽强,源自千千万万个普通指战员的勇猛顽强,而在普通指战员背后,是未必勇猛,但一定要顽强的军属们。是所以,我们时不时会描述我们记忆中的“奉献者姿态”,即使经常遭到非议。

500

▲排雷英雄杜富国(中)与身为医生坚守岗位的弟弟杜富民(左)、身处防疫一线的护士妹妹杜富佳(右)合影。杜富国的弟弟,西藏军区边防某团战士杜富强仍在边防一线驻守

从美军的训练伤亡数字中,我们应当寻找什么?

回到美军的话题上来。

美国是“世界警察”,美国大兵的军靴足迹遍布全球各热点地区,虽然谁都难免“用上一场战争的经验打下一场战争”,但其实战经验及其延伸内容确实丰富。当然也不能“唯实战经验论”,举个极端的例子,十四年抗战开始前后的国民党军队,在军阀大战、“剿共”中的实战经验也不少;而训练有素的日军,其大规模实战经验得往上追溯到日俄战争了;然而两支军队的战场表现差距,也无需多言。

500

▲“剿共”到头来转进孤岛之后,可就连那种实战经验都没有了

由于除了受到公众广泛关注的翻车这类事件之外,美军很多训练死亡的详细原因,依然是公众无法或者不愿意了解的,我们就先就着翻车本身发散一下思维。

在以往的不对等战争中,美军的对手可能有着更多的人数,但往往装备杂乱、组织混乱、技战术水平差、射术糟糕、动作迟缓,除了现场的武装人员,并无体系支援。美军遇袭时完全不怕被“黏住”,大可以依托车辆原地防御,等待支援来临,实现攻守易势。这样即使有伤亡,也不会很大,加上强大的战伤救治体系加持,即使是危重伤员也能抢救回来,因此对各类车辆“粗暴驾驶”本身的需求并不高。

500

▲看多了战报往往能发现,别看场面上会有被打得很惨的印象,但美军在这类战斗中的杀伤/伤亡比总体仍然很高

而如美军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在准备下一场“大国竞争”、“对等作战”的战争。他们的对手会变成数量上未必庞大,但是训练有素、射术精准、决心坚定、行动果决的正规军,正规军往往拥有强大而齐全的反装甲武器。如果继续按照既有的实战经验,原地停车依托车辆固守,就会在体系支援来临之前被全歼。而对美军而言更为可怕的情况,是对手“所图甚大”,进行围点打援,以体系反制体系,导致美军遭受更加重大的损失。

500

▲虽然“阿玛塔”等新装备上量还需时间,但“亲俄武装”们之前在东乌克兰屡屡上演的、熟稔的多兵种配合打法,使得其背后的俄军仍然是一个让人不敢掉以轻心的对手

是所以,美军必须苦练高机动战术,确保自己不被“黏住”,提高对手作战的难度——所以才会开车太快,多次在训练里把车开翻,导致训练死亡。当然,这些也仅仅是笔者个人的推测而已,就和美媒列出的训练相关死亡/实战死亡比一样,数据很模糊、信息不明确、原因不清晰。

当我军在提升训练强度的时候,强敌当然也没有歇着;而在尽可能避免训练伤亡这方面,他们的数字公式和经验教训仍然是不用白不用的参考书。比如为了降低美军新兵的训练伤发病率(目前为6-12%),从2020年10月开始,所有美陆军军人都将被要求参加新的战斗体能测试,该测试包括硬拉、立姿背投药球、T型俯卧撑、82英尺冲刺/拖动/搬运跑、单杠吊腿卷及2英里跑这6个项目。

500

▲这套测试能全面测量军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爆发力、柔韧性、协调性、速度、敏捷性以及心肺耐力、平衡能力,预测到80%的战斗情形,具有非常高的实战模拟能力。除了用于入伍筛选之外,测试结果也能评估现役军人的体能,判断是否适合在其岗位执行任务

总而言之,大洋彼岸的两支军队,某种意义上说都处在“改革关键阶段”,都没有达到现有装备体系下自身战斗力的巅峰,都需要更多的训练去推动这场赛跑。但如果美军非要心急火燎地检验一下三倍于实战死亡数量的训练死亡数量,究竟能在“对等作战”中换出一张怎样的成绩单,我们当然也要做好准备。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