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日本喊“风月同天”,美国却叫嚣中国是“东亚病夫”!

疫情之下,方见人心。

隔了这么多年,中国人又被骂“东亚病夫”,但这次不是日本,而是美国。

本月初,美国《华尔街日报》借此次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一事,发文《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

500

此文一出,国内网友自然是“口诛笔伐”,而文章的作者——美国保守派外交学者米德,竟然还将“锅”甩给了文章编辑。

扯皮了许久,白宫那边依然未回应此事,《华尔街日报》也未作出回应,文章没有撤回,标题也未被修改

500

东亚病夫的历史由来

近代中国,积重难返,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段绕不过去的伤痛——“东亚病夫”

这在李小龙的电影《精武门》中有所体现,日本这位昔日中国的小弟,维新成功后,在中国面前不可一世,给中国人安上了“东亚病夫”的称号。

李小龙在电影中不止一次,大声呼喊:“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500

但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乌龙,最早使用“病夫”形容中国的并非是外国人,而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严复,就是翻译了《天演论》的那个近代知名人物。

1895年3月,严复在《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原强》,痛斥晚清的中国是一个“病夫”。当然,他的原意并非侮辱国人,相反他看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是带着浓烈的“恨铁不成钢”情绪发出的呐喊

1896年10月17日,上海一家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刊登了一篇旨在批评大清国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文章。

文章指出“世界上有四大病夫,土耳其、波斯(伊朗)、中国和摩洛哥……其中,中国是东方的病夫”。

500

要清楚,这份报纸面向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旅居在中国的外国侨民,是给外国人看的。说明白点,当时撰写这份报道的人可能就没打算给中国人看。

把这篇报道翻译给中国人看的,是当年的梁启超,他在《时务报》公开明确地将当时麻木不仁的中国比喻为“东方病夫”。

“……夫中国者,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战后,地球各国始悉其虚实也……”

500

起初梁启超将中国比喻为“病夫”,其用意也与西方人一样,都是指责大清国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后来,梁启超直接将“病夫”的含义延伸到中国人的体质上,说中国人不讲卫生,结婚生育太早,不利于优生优育。

他还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终日闭门读书,不做运动,身体体质十分不行,应该加强锻炼,强壮身体,所以中国人就是“病夫”,由病夫组成的国家,怎么能不“病国”呢?

500

“东亚病夫”的历史背景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清朝是个另类,一方面我们要承认清朝对于奠定如今中国版图的功劳,另一面清朝的思想控制又是历朝历代之顶峰。

满清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不思进取。

500

我们的邻邦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经过一波又一波的思想解放,迅速迈入一流强国的行列。

先贤们开始思考,输给西方列强情有可原,为什么曾经的小弟都可以在我们面前这么嚣张了?

他们意识到,中国与强国的差距不仅仅是技术上,关键在国家体制层面,而这背后又是满清统治者依旧“老子天下第一”的腐朽思想在作祟。

当时甚至有人说,严复和日本近代的著名首相伊藤博文是留学英国的同学,严复的成绩还要优于伊藤博文,严复在清朝的体制下一辈子碌碌无为,而伊藤博文却在日本政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500

这个说法竟然被时人不假思索地接受,可见当时的民族情绪多么强烈。

由于严复和梁启超超高的知名度,所以他们的文字对国民舆论导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年许多人都没能力阅读英文报纸,所以当他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时候,很多人以为是当时的西方人在骂中国人。

后来,倪匡为了帮助李小龙在电影界打开知名度,为李小龙量身打造了“陈真”这个经典角色,挂名历史上真正的陈真、兼备霍元甲弟子刘振声的武艺、赋予了蒋介石义兄陈其美的性格。

500

陈其美在革命中一直主张对满清实施暴力行动,这一点符合陈真“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风格,为李小龙赚尽眼球的同时,也让近代备受压抑的国人民族自豪感瞬间爆棚。

正是由于李小龙在国际上的地位,让外国人知道了中国功夫,他们中的不怀好意者,也明白了“东亚病夫”是可以挑动中国人神经的敏感词汇

这个词汇是和近代中国的屈辱高度捆绑在一起的,因此当它被使用时,也带有了高度的特殊性。

特别是在一些特定场合,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使用时,它就成为了一种至今仍然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愤慨不平的象征。

500

贫弱的旧中国,给全民族带来的羞辱和不公是真实存在的,有时仅仅因为中国人这个身份,人们就会遭到了广泛的歧视乃至迫害,这是中国人心中不会遗忘的伤痛。

尤其是“病夫”这个概念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排华分子从单纯的孱弱,又加上了“污染”这个影射,逐渐从一种敌视变质成了病态的污蔑

中国人的吃苦耐劳被说成了肮脏冷漠,重土怀乡被认为是怀有二心……这种种偏离现实的污蔑,辫子、鸦片、眯眯眼、长指甲,这种种陈旧丑陋就成为了被广为接受的固化形象,比如迄今为止,漫威旗下最具知名度的中国角色是一个叫傅满洲的僵尸脸。

500

500

“东亚病夫”在当代更多的是一种中国人的自警和自省,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这个词实际上被赋予了一种类似李克用“三矢之誓”般卧薪尝胆的象征。

国际上的不良用心媒体把来自旧时代的词汇重新挖掘并包装,试图用过去中国的耻辱来试图抹黑今日的中国,除了哗众取宠,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500

而且,中国现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当代世界的繁荣与稳定的基石,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不过中国越是繁荣昌盛,国力强大,人们就越是不时用这个来自旧时代屈辱的词汇来提醒自己,勿忘国耻、不负初心,丝毫不能懈怠,也是鞭策我们努力奋进的动力之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