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不要随便揭汽车挡风玻璃上的传单,后果很严重
本文综合自侨报网、华人生活网、中国青年网等
侨报网日前报道,如果发现你汽车的前风挡玻璃上被人贴了张传单广告,作为车主的你会怎么做?
得州哈里斯郡的一位女警官想也没想,就把这张传单从车窗上揭了下来。结果,没一会儿,她就觉得脑袋发飘,全身各种难受。在被送往医院接受紧急处理后,哈里斯郡警长办公室向公众宣布,在传单上发现了剧毒物质:芬太尼(fentanyl),只要少量就可以致命。
芬太尼(图片来源:路透社)
事发地点位于休斯顿Lockwood街区601号的警方办公楼外。周二下午1点左右,现场数辆巡逻车的车身上都被人贴了传单。警方从现场提取了十多张传单送去化验,并已在其中一张上发现了芬太尼,其余传单的化验结果还在等待之中。警方称,由于这种传单可以从网上下载,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打印出来,所以,到底是什么人干的还很难说,破案的线索可能只有依靠指纹分析。警方仍不清楚该犯罪行为是针对执法队伍还是随机而为,但立刻给警方人员配备了一种名为“Narcan”的药物,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解毒。
事发后警方封锁了整个街区并对所有车辆进行检查,警长冈萨雷斯表示,警方对此事保持高度警惕。他同时提醒民众,如果看到自己车身上被贴了类似传单的话,千万不要触碰,而是应该给警方打电话。
此消息令休斯顿华裔民众极为重视,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以及人们的聊天中,都在互相提醒不要触碰任何传单。
芬太尼,又叫枸橼酸芬太尼、多瑞吉,是一种分子结构与吗啡类似的强效止痛药,作用为吗啡的50~100倍。药效和吗啡相近,除镇痛作用外还有降低心率、抑制呼吸、减少平滑肌蠕动等作用。其副作用也与吗啡类似,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过量使用会引起呼吸抑制,严重可导致死亡。
在此之上还有一类物质,名叫卡芬太尼,是一种剧毒药物,药性比芬太尼强100倍,比海洛因强5000倍。比鸦片种子更小剂量的卡芬太尼就足以让一个人死亡。
芬太尼类物质自本世纪初在欧美国家开始出现较大规模滥用。由于此类物质药效极强,极少量的摄入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乃至危及生命,已被多个国家列为管制药物。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出现上百起滥用芬太尼类物质而致死的案例。
去年4月,一名加拿大男子莫里森(Karl Morrison)尝试从中国进口芬太尼销往北美的案子轰动一时,该男子最终被罚款1百万美元以及判处监禁20年。
被告的妻子、60岁的索雷纳.莫里森(Sorina Morrison)承认知情不报罪名。她被判处3年监禁并罚款25万美元。
加拿大皇家骑警说,粉末状芬太尼自2013年起出现在加拿大毒品交易中,主要从中国走私进口。比较常见的是把芬太尼和海洛因或可卡因混合,或者用芬太尼冒充奥施康定药片。主要原因在于,毒贩发现可以把切割后的芬太尼掺入海洛因、可卡因和其他毒品中售卖,可以大幅度提高利润。
美联社证实,中国多家公司公开出口能造成吸毒者死亡的超强效毒品卡芬太尼(carfentanil),这种毒品有潜在的恐怖主义威胁。
有12家中国公司表示,他们会将合成鸦片类毒品卡芬太尼,以每公斤2750美元的价格,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和澳洲,而且不会询问用途。
16年12月,美国缉毒局和白宫全国毒品控制政策办公室都曾指出,中国是北美芬太尼和相关毒品及原材料化学品的主要来源地。同时通报数据称,自2000年以来,鸦片类药物滥用已造成美国超过30万人死亡。
不过,自去年3月1日起,卡芬太尼、呋喃芬太尼、丙烯酰芬太尼、戊酰芬太尼四种物质正式被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副巡视员邓明在17年2月16日上午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加入以上四种物质后,我国已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共计23种,其中包含了14种联合国列管的芬太尼类物质。同时,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也达到134种。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同步下发通知,要求中国商家和网站不得售卖卡芬太尼和其他有害人体健康的类似药物。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去年3月列入目录的卡芬太尼是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典型代表。而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是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邓明在记者会上还通报说,我国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是我国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工作中一份重要文件,为打击制造走私新精神活性物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目前,我国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呈现出新结构非管制品种不断出现,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合成阿片药物增长迅猛,交易方式多样、走私渠道隐蔽,国内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案例开始增多等趋势。
据了解,目前我国建立起了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网上比对系统。基层采集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样本数据可以通过该系统与在线数据库进行比对,以及时发现鉴定相关物质结构,从而更广泛收集新精神活性物质信息。
然而,新精神活性物质使用者对于常规毒品的尿检并不会呈现阳性反应。因此对比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迅速发展和更新换代而言,通过开发对应尿检工具进行检测较为困难。我国目前正在对新精神活性物质使用者尿液中的代谢物进行样本收集,同时通过收集娱乐场所人群尿液样品来分析新精神活性物质在国内的滥用状况。
邓明还提到,近年来,中国对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提出的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数十件线索核查请求进行了及时回应。并先后与20余个国家开展执法合作,成功破获“上海灿禾张磊案”、“湖北张正波案”等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案件。侦办张磊案中,我们累计向58个国家和地区通报了4221条线索;侦办张正波案中,我们向20余个国家和地区通报了1144条线索。此外,我们还与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就芬太尼类物质案件线索开展了积极合作。
邓明最后表示,我们呼吁世界各国坚持“综合平衡、责任共担”的原则,加强毒品预防宣传教育,从减少需求入手,合力遏制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消费的扩散;加强情报线索通报,完善对网络渠道监管,合力应对利用互联网贩卖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活动。中国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研究、积极应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这一国际难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