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医生:床位紧张,大量患者等待收治,同科室已有战友倒下

来源 | 丁香园(dingxiangwang)

丁香园于1月29号联系上前往武汉一线支援的呼吸科医生王安时,王医生刚刚开启支援工作。当我们2月2号再次联系王医生时,王安身边已有医护人员被感染。

以下是王医生的自述:

1

我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市定点收治医院,我们接手了该医院原来的呼吸内科病房。该院大概有8层楼都用来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主要收治轻、中症患者,重症都尽量送到金银潭医院。

成为定点医院后,该院便不再收治其他患者,目前共有8个病区,每个病区30个病人左右。目前床位紧张,还有大量患者等待收治。

作为外省过来支援的呼吸科医生,考虑与当地人交流的问题,我没去门诊,一直在隔离病房值班。

目前防护措施有N95口罩、帽子、防护服、鞋套,理论上还应该有靴套,但靴套可能支撑不了几天。当然,我们支援队伍来的时候也带了一些物资过来。

人手方面,我们病房的医生可能还好,可以轮换着值班,主要是护士,护士一进病房通常必须待上4~5个小时,这个时候就不是防护服本身的问题,而是人能不能吃得消的问题,比如说疲劳,比如说时间久了要不要喝水,上不上卫生间等。

而且毕竟是恶性传染病,家属护工都不能照护,所有的生活护理需要我们的护士去做,包括洗澡、擦身,所以现在相对来说护士人手不足。

2

这个病没有特效药,治疗都是尽可能的简单,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再兼顾到患者自身合并的其他疾病,比如合并细菌感染等。 

目前主要用的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和阿比朵尔两种药,其他就是一般的对症处理的药。 要治愈主要还得靠患者自身的抵抗力,我们能做的只是帮他一把。

目前也很难讲疗效,因为没有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有些患者用了药还是恶化,有些没用好像也还稳定,所以只能是边治疗边严密观察。 

但有药,有医生,患者至少有个安慰,没用药的话,对患者的心理打击是蛮大的,所以心理支持也很重要。

比如本院有一位外科医生,才三十几岁,平时身体都很好,这一次可能防护措施没到位,就感染上了。他自己心里也遭受了比较大的打击,整个人的精神好像都垮掉了,身为医生竟然自己还拒绝抽血化验,症状也是越来越重……

除了这位医生,本院被感染的医生太多了太多了。

武汉本院的呼吸科医生跟我说,当时还没有宣布疫情的时候,他们也接诊了大量的感染患者或疑似感染患者,由于他们每个人都戴口罩,防护很好,所以呼吸科整个病区的医护人员几乎没有感染,不像外科系统,这次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他们呼吸科是怎么防护的呢?其实很简单,就口罩,外科口罩,那时候担心,就戴了两层外科口罩。

3

这种病比较奇怪,它的特点是传染性很强,临床表现不重,至少大部分病人不重。

就大多数病人来说,发烧是肯定的,但不同于甲流和SARS的高烧,患者是低热或者中度发热。 

咳嗽的比例不高,也不严重,基本不咳痰,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这种呼吸困难在短时间内进展很快,比如说很多患者刚住院的时候还能走,住院三天后就已经戴上呼吸机了。

当然不排除有的患者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比如该院曾经有个同事就是通过常规肺部CT检查发现病毒性肺炎的。

另外就是消化道症状,该院的消化科曾经收了三个患者,就是腹泻一起来的,后面是拍了片发现肺部有表现,然后考虑到这个病,后来证实也确实是。

昨天我们做核酸检测,一半以上的病人都是核酸阳性,剩下的很多是疑似病例,说实话从我们的临床经验看也是这个病,现在我们看多了之后,基本上通过临床经验加影像学表现就可以诊断,多半没问题。

CT表现初期是斑片状磨玻璃影,通常是两肺多发,且多在靠近外周胸膜下;个别的病例可以是单个病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范围变大,密度增高、实变。这个过程可快可慢。

500

轻症患者肺部 CT 

图源:受访者供

500

轻症患者肺部 CT

图源:受访者供

500

重症患者肺部 CT

图源:受访者供

我们说流感的影像也可以是这样表现,但流感的磨玻璃影范围更广,很大片,另外流感的症状以高热为主,而新冠是中、低烧,这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所以只要是疑似的就应该高度警惕,不能等到确诊,因为确诊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现在核酸检测还做不到一两个小时出结果,都是第二天出报告,所以我们是通过临床表现考虑,先把患者收进来。

我认为,只要一段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这样类似的病例,不管从临床表现还是影像学表现都相似的病人,一定要当做恶性传染病。

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宁愿说的严重一点,也不要轻视它。

(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