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的思维方式和策略建议

当下,疫情正成为影响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和有效应对。如何有效应对?提一些思考供大家讨论。

一、思维方式:

有两个理论结论先说一下:

1、危机应对方法是否良好,评价基准是时间标尺;

2、信息不准确是信息的普遍本质。

危机事件发生,以事发临界点为零点,我们采取的措施,沿着时间轴观测,有滞后措施;当时措施和超前措施三种。冠状肺炎疫情,医院收治,是时间滞后措施;隔离,是当时措施;清查疑似人群、阻断;研制疫苗接种;增强体质、饮用预防药物等,是超前措施。

按时间标尺评价,超前措施、也就是预防措施权重应该放在第一。这是第一个意思。

预防,最主要的是疑似人群的确定和疑似人群的精确诊断。

但是,疑似人群信息的来源,逃脱不了“信息不准确”规律,会有相当的疑似人群脱离我们目前的防范体系。就是说,调查得到的疑似人群信息会有误差,会有遗漏人群。

所以,首先应该精确落实疑似人群。除了大数据锁定之外,对于调查范方式和方法,应该优化。

例如,已感染病人的行动轨迹和接触的人员,病人他自己描述的信息未必就是准确的。如何识别他无意中屏蔽掉的信息,有效圈定疑似人群,就是一个问题。

另外,除了防疫部门进行调查,各单位各小区进行调查,是否可以更透明的发布已感染病人的居住和交往信息,从群众中获取更多有效信息。等等。

精确确定疑似人群和扩大疑似人群调查范围,这是第二个意思。

二、策略建议:

当疑似人群范围掌握以后,我们的防治策略是:采取超前措施。

政府的具体做法是,主动出击,对疑似人群进行普查性透视。因为兰州大学附属医院已经提供了病情胸片模板论文,这些天疫区医院已有有效病例,各地医院相互交流学习,主动筛查,把疫情消灭在始发阶段,消灭在传播源头。

老百姓的做法,除了戴口罩以外,有条件的出门戴一次性手套,防止接触感染。

社区和环卫部门还应该设置专门垃圾桶,对于废弃的口罩、手套、餐巾纸等,应该封闭运输,焚烧,避免二次感染。

污水处理单位,加强消毒,避免病毒传播到水体。

疫情发生了,这时候,我们反而要冷眼相对。他娘的,活人总不能让尿逼死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