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说让党员先上:当直抒胸臆遇上不怀好意
前两天,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的一番表态视频在网上窜红,他在视频中用坚定的语气表示,从疫情开始至今顶在一线的人员是了不起的,他们最初对风险一无所知,决不能让听话的人受欺负,因此现在把他们撤下来,换党员上岗。张医生说得斩钉截铁:“没有讨价还价!”这段视频一经流出,马上遭到了某些账号不怀好意地曲解,这些账号有的用词微妙,有的表达露骨,反正拿视频中张文宏的语气和措辞做足文章,蓄意制造出一种“你们党员”和“我们听话群众”之间的严重对立,急不可耐地把张医生塑造成在党员面前为受欺压群众打抱不平的壮士形象,或是在自私官僚面前勇敢维护下属的仗义大哥本色。这些账号无比投入地沉浸在发掘张文宏讲话“内涵”的快感之中,全然不顾张自己就是党员,就是感染科的支部书记,不顾他的这番讲话本就是在召开的党小组会上所做的战斗动员,不顾在张书记在视频开头就告诉大家自己会身先士卒、带头查房,更不用说张文宏口中即将撤出的第一批医生中,未必就没有党员(事后消息,张医生的科室团队中,一半以上都是党员)。
平心而论,身为一个自视三观健康的普通党员,我在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并无太大触动。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好示范表率不是党员应该的吗?作为党员业务骨干、作为支部书记,仅从这番表态来看,张文宏不过是做了一个“合格”党员应该做的事,暂时还达不到“优秀”的标准。对照《党章》中的八项党员义务,张书记和他调派的党员同志也就是做了分内事,当前毕竟不是真正的战时,上一线还到不了上战场的程度,不至于生离死别,出发时还用不着唱“别难过,别悲伤,快来吻别你的儿子吧”。有意思的是,除了那些阴阳怪气的声音,许多正能量大V、官媒则是从正面大大弘扬了这种党员担当精神,他们的用意自然是褒奖,是想说“党员里面就是有这样的英雄(建党90周年前夕,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党支部致信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信中提到一个小故事:女大学生在求职时面对“你是党员”的提问,紧张地回答“党员也有好人!”)!”但同样可以看出,即便在“正能量们”眼里,张文宏的做法也已经算作是出色表现,而不是普遍现象。其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危难时刻党员先行本就是中国的政治优势,相比于2003年非典时期台湾地区、本次疫情香港地区大批医护人员临阵辞职,这种政治优势给老百姓带来的益处是实实在在的。张文宏医生应该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伟大,他在发言中说得坦诚明白:不管平时怎么喊口号,现在必须上!我想说的是,无论是“正能量”方,还是“暗能量”方,两边在有一点上实质达成了共识:如今的党员,并无先进性可言。只不过一方是渲染式地狂欢,一方是忸怩地默认。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在入党前后的经历,尤其是张文宏一句“不管你是因为信仰,还是因为组织约束……”,顿时把我带回那个曾经深深思考“入党动机”的大学时代。初入大学,首次接受入党宣传来自于院系学生会的小喽啰,他开场便大肆介绍起入党的“好处”来,想来这厮也是颇具喜感,讲“好处”的切入点居然是对于养老有何种帮助云云。对一个入党动机还算纯粹的少年而言,这样与党组织的初识经历实在糟糕。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不久之后辅导员亲自上阵,在一次学生大会上直白地表示:为了同学们的前途,为了更多人用党员身份受益,学院尽量不耽误具备条件的人,争取把指标名额用满。言语间,几乎有“表功”的意味,照此思路,遑论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连成熟一批、发展一批都算不上,而是赤裸裸地凑够一批、发展一批。当然,我也从未设想亿万党员尽尧舜,只是学校无论作为教书育人的殿堂还是具有天然权威的官方,明目张胆、不加掩饰地向学生宣扬这样的思想,着实不雅。这里还需要提一句,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2008年-2012年,公知的盛宴年代),两面人风头正劲(其实今天也如鱼得水),类似辅导员般的言行可以被解释为“敢讲真话”——我永远无法理解它们的逻辑,一如它们永远不会为自己毫无廉耻感而惭愧。入党经历中最为精彩的是,有位同批发展的同学,不光从名额取得、递交申请书和思想汇报、接受培训考察等全部环节都未经自己参与,直至最后宣誓仪式也是找人代为参加。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下一个操作有多骚。这段小小经历让我产生怀疑,并非怀疑自己的初心,而是质疑自己的行为,甚至联想到了《十日谈》里面那个开篇故事:传教者意外让受众看到了教会的黑暗、腐败,原本以为传教就此失败,不想受众认为如此腐朽的宗教组织却能吸引大批信众,说明必有过人之处,遂欣然入教……
回过头来看,张文宏的讲话里确实有某种情绪,当然不是“暗能量”们鼓捣的那种,而是身为尚有尽责意识的真党员,对毫无信仰、一心只为捞取党票的假党员产生了强烈的鄙夷。“不能欺负听话的人”这一表述,让我瞬间想起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类似表达:“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知总书记的叮咛,实现了多少? 张医生说“没有讨价还价”,表明了有人讨价还价,更表明他对讨价还价行为的厌恶,而谈条件的人当中,想必不乏平日里口号喊得响亮的。略略细想,张的讲话其实也是悄然承认了一个被放低的“二等要求”:不要求你因为信仰而来,但既然身处其中,纵使你为名为利,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张文宏发言中的些许义愤填膺,就在于有些人连这“二等要求”都做不到 。在我看来,并不夸张地说,“二等要求”就是当今政权合法性、社会运转有效性的底线: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员,不管你是怀揣何种目的入党,无论你是为了什么目的入仕,只要站在一班岗位上,至少要把责任尽到,不求德才兼备,起码不能尸位素餐,中国体制中所受赞扬的“问责制”是否行之有效,也就在于“二等要求”底线还能不能被守住。四十年来,“立场坚定斗志强”的“一等要求”被“人性自私、自私天经地义”的伪政治正确冲击得七零八落,范跑跑也能挺起胸膛做人。不想中国人民心安理得地自私了没两天,“中国人只认钱,发达国家公民讲道义”的“反思”又开始甚嚣尘上。其实,任何民族、任何文化背景的国家都明白奉献精神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崇尚自由如美国,也知道在宣传上把911事故中返回火场参与救援的人奉为英雄。悲哀之处在于,当大言不惭的中国范跑跑们开始嘲讽那些连“二等要求”都做不到,却还拿“一等要求”装点门面的败类,我们不得不承认,两者在卑劣程度上区分不出什么差别。况且,又何止范跑跑们在嘲笑呢?当批量发展的党员对自己宣誓的信仰、自己学习的纲领嗤之以鼻,对“一等要求”满怀戏谑,他们想必是连“二等要求”也做不到的。
实事求是地说,追求每个党员都是好同志并不现实,即便在战争年代,一样有“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纪念白求恩》),但主流是积极的,大部是可靠的,结果也证明是成功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做近似“建政宣言”的讲话中,同时表达了对战友们丧失斗志的担忧和战胜糖衣炮弹的自信,他相信凭借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这个党能够去掉不良作风,坚持优良作风。倘若有一天,真的沦落到既收下糖衣炮弹,又丧失革命斗志,届时所有那些不怀好意,恐怕真的要成为丧钟了。
文章发布前,又看到张文宏医生的最新访谈。他提到:“我这样(说让党员先上)他们觉得奇怪,我看他们奇怪,我也觉得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