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钟南山的话我们应该这样听!

何星辉

新型病毒、封城封村、口罩断货,连同不断攀升的病例,一系列的消息无不让人揪心。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关心的是,疫情还要持续多久?1月28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预测,疫情将在一周或者10天左右达到高峰,不会大规模增加了,所以不会因春运返程出现大传染。

视频来源:新华社全媒体报道平台

这话,从84岁的钟南山口中说出,自然能发挥出“定海神针”般的作用,让不少人“感觉松了一口气”。不过,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媒体在转载时,直接把“疫情不会大规模增加了”放在了标题上。

无独有偶。

28日晚间,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在连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时,也提到了对疫情“拐点”的预测。

李兰娟的回答相对谨慎,她说,关键是,我们对于已经感染的人是否全部隔离了,对隐性感染的人是否全部找到了。她担心的是有的地方隔离不严格。可见,离开了“严格隔离”和“严格查出”这个前提,说“疫情不会大规模增加了”不是科学的态度,这正是媒体在传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也看到了,在接受采访时,钟南山也一再强调“早发现、早隔离”的重要性。

因为专业水准摆在那,人们都愿意相信钟南山。但是,这样一位以“严谨敢言”著称的老专家,绝不会不加任何前提条件地去判断疫情的发展势态。媒体希望通过他传递信心可以理解,但请不要片面曲解甚至断章取义,不要以此误导老百姓,这是对钟南山最大的尊重。

在灾难面前,过度的恐慌会让人自乱阵脚。这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信心的传递,正所谓“信心比黄金还金贵”。但在疫情仍在继续蔓延的当下,任何的麻痹大意和盲目乐观都不可取。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传染病,在防护上,任何人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当前,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在同一段采访中,钟南山就明确指出,现在还没有一个完全有针对性的药物出现。换句话说,我们还没有完全战胜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激战正酣。只有客观地认识当下的形势,我们才能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清醒的头脑。

相信钟南山,不等于断章取义,机械照搬。看过新华社的专访,我们不难发现,钟南山其实是在有前提地向社会释放信心。听话要听音,钟南山的话,我们不妨这样听——半是信心,半是提醒。因此,在现阶段,“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依然是我们制胜疫情的不二法宝。

“我一直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一定会战胜这一次疫情。”

“武汉,加油!武汉,加油!武汉,加油!”

无论是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的那番笃定和自信,还是李克强总理在武汉疫情一线视察时的动情鼓劲,无不向外界传递出中国必将最终战胜疫情的国家决心和信心。更何况,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战士,正前赴后继,火速驰骋武汉。他们有的是取消婚礼的准新人,有的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档。临危受命,医护人员那份坚毅和担当,令人动容。

众志成城之下,曙光欣然在望。

病毒毒株已经分离出来了,疫苗的制备争分夺秒。科研和医护人员正在努力研究新型肺炎的疫苗和治疗方法,这无疑是一场在科学和病毒间展开的赛跑。

全国各地不断传来好消息,治愈出院的患者在逐日增多,有些地方的确诊病例已经出现了零增长。抗艾滋病药被证实能用于治疗新型肺炎,科研和医学工作者已经想了不少的解决办法。事实证明,感染者并非无药可治,新型肺炎也不是不治之症。

我们相信,胜利最终必将属于英雄的武汉人民,必将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无声无息的病毒固然可怕,但经历过非典的我们理应更加坚毅和理性。此刻,恐慌非但无济于事,还可能让病毒有了可乘之机。唯有在加强自身免疫力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在最终的胜利到来之前,让我们始终心怀敬畏,努力做到“拒绝恐慌”和“科学防护”,既不过度悲观,也不盲目乐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