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的“新冠肺炎物资公益平台”,是一群“云逆行”年轻人不眠不休的神速作品

来源:上观新闻   2020-1-29

500一张小小的H5页面,构建了全国各个省市的“需求清单一张图”,背后凝聚着众多辛苦汗水。

这几天,一个横空出世的“新冠肺炎物资公益平台”,被许多人转发分享。这个大年初三刚刚诞生的平台,由一家专做北斗定位技术应用的民非组织自发赶制。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技术咖”们,从大年初一开始,盯着电脑屏幕不眠不休,只为让自己的脑洞在这场疫情中派上用场——

上海哪里缺什么,一目了然

在一个名叫“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疫情防控物资公益组织对接群里,82名群成员每天总共要发出上百条供需对接信息,有时候供需双方都心急火燎又不了解对方,对接颇为“吃力”。昨天,当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互联网众筹部部长陈晨把一个H5链接“扔”到群里之后,大家的难处一下子缓解了不少。

比如,点击上海区域的图标,各种需求一目了然:沪杭高速交警浙江段,缺一次性医用口罩、护目镜;南码头街道联防联控专项小组,缺一次性手套、朗索消毒片、防水连体防护服等等;静安临汾社区医院,缺一次性工作帽、鞋套、口罩、手套等……上面都有联系人电话,只要点一个按键,就可以直接与需求单位取得联系。

500

这个以H5形式存在的平台,构建了全国各个省市的“需求清单一张图”。运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发布医疗物资及原材料需求,支持“物资类型”“城市区域”“发布时间”等多维度查询。能供物资帮助的人,就可以直接与对方取得联系,精准帮助。这背后,是大数据、北斗定位、位置服务等技术服务的支撑。

“云逆行”,30人共同成就作品

这个平台从何而来,是谁的作品?

记者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辗转联系到一家民非组织: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下属平台“智能交通工程中心”。这是一家专注北斗定位技术应用的单位,在位置服务、信息发布等领域颇有经验。这家中心的主任陶欢是位“80后”湖北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在上海过年,看到上海众多医护人员“逆行”到湖北疫区投入工作,觉得自己也必须要做点什么。

这位“技术咖”脑洞大开,他设想利用专长做一个“微信产品”,可以集结各种有效信息。他把想法向院领导汇报,果然得到大力支持。大年初一晚上10点多,大家都在相互拜年的时候,他却在54人的全员群里吼了一声,希望同事们一起帮忙,春节加班做产品。几乎是立即马上,30名工程师们纷纷响应,晚上11点,临时成立的项目组开起了“云碰头会”,通过电话会议分组开始工作。

500

项目组分为“数据组”“研发组”和“外联组”,大多数是“90后”。数据组负责数据的收集,到各地各医院、各政府官网等官方网站收集信息,再进行筛选与真实性确认;研发组积极开展平台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平台搭建和上线测试;外联组主动对接外部单位、组织和个人,号召大家共同参与公益平台建设。

几乎是神速,“新冠肺炎物资公益平台”第一版从研发到发布只用了3天时间,于1月27日年初三晚上6点上线,正式版于28日年初四下午发布。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开发团队后续也将持续对平台进行维护、扩展和实时迭代更新。

数不清的点子,正在逐渐实现

一张小小的H5页面,背后凝聚着众多辛苦汗水。

数据组组长柴田鑫远在内蒙古大草原,他放弃了眼前的美景,每天从早7点工作到凌晨2点,只为确保发布的每一条需求信息都真实、及时、可靠;外联组组长段亚辉,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数十个微信群消息不停闪烁,电话、会议不间断,只为号召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公益平台建设;研发组成员王晓洒,人在河南、还生着病,仍二话不说地投身于平台前端开发。承担信息收集工作的陈明明,是一名响应号召而来的热心志愿者,他日以继夜盯着工作群,每时每刻响应需求。

500柴田鑫的家就是办公室。

500王晓洒在电脑前坐得手都僵了。

公益平台建设中,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困难。数据组柴田鑫一度很苦恼:“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判断,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布着大量的数据,怎么办呢?”最终,大家决定,只选取来源于官方网站近48小时内发布的需求公告。“平台做出来了,但怎么样推广出去?”陈明明也在不断改进做法,他和大家一起发动了许多志愿者,一起协助整理需求,一起发朋友圈、发群,口口相传推广平台。

接受采访的这些小伙伴们对记者说,希望帮助招募更多团队、志愿者加入他们的行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附上附公益平台网址给大家:http://rescue.sitiits.com:9966/visur/#/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