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军最西只到了石国,而唐朝版图居然能划到咸海。

因为这个原因很简单,古代大国的主权跟现代国家完全不同,并不一定非要“派兵”来宣誓主权的,尤其是偏远地区,“威服”的意义更大。

唐朝版图西跨咸海,是景云二年(711年)阿拉伯帝国大规模杀伤性名将屈底波东征之前的态势,原因很简单,这里以前是西突厥的领土,西突厥全盘归唐,这里当然就是唐朝的领土了,当然说准确一点,这里不是唐朝直辖领土,而是羁縻府——濛池都护府的地盘,如果换一个大伙能理解的概念,那就是:赃唐帝国加盟汗国——西突厥既往绝可汗地方政权辖区。

西突厥被唐朝一分为二,分别建立两个都护区,都护由册封可汗兼任。新疆东北的叫兴昔亡可汗,兼任昆陵都护;新疆西北到中亚的叫既往绝可汗,兼任濛池都护。

而首任的俩可汗兼都护,就是唐灭西突厥之战时,南路唐军的两个突厥人统帅。唐灭西突厥时,唐军是兵分两路,北路唐军由汉人和回纥人组成,主帅苏定方;南路唐军由俩突厥人弥射、步真分别统帅,士兵当然也大都是突厥人:

500

楼主所说的最西边也就“只打到了石国”,其实就是这一场的余波。而当时的西突厥也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西突厥在唐太宗年间就臣服唐朝了,唐朝对这次“灭西突厥之战”更多的表述,不是灭国,而是平定唐属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叛乱。阿史那贺鲁是西突厥的可汗,但也是唐朝的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

石国也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而是西突厥的藩属国,阿史那贺鲁逃入石国后,石国国王将其捉拿献给了追来的唐将萧嗣业。这并不是“打到了石国”,因为压根就不是去打石国的。唐朝和西突厥、唐朝和石国在当时的关系,都是比较复杂的,西突厥是唐朝的藩属,石国是西突厥的藩属,但同样西突厥是唐朝的敌人,石国则也不一定是西突厥的忠臣。

而是否仅凭说石国国王给唐军献了叛乱唐将兼西突厥可汗的阿史那贺鲁,就能证明石国属于唐朝了呢?屁都说明不了的。因为这时候,唐朝和西突厥、西突厥和石国之间的宗主和藩属关系,并没有真正确立,阿史那贺鲁虽然有唐将身份,但西突厥汗国依然不是一个真正的藩属国,而是一种临时对唐的妥协,原因就是在平定阿史那贺鲁之前,唐朝对西突厥的主权更多是象征意义的,并没有实际意义。

但是,在阿史那贺鲁被平定后的几年(显庆三年658年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唐朝对西突厥的控制完全达成了,所以史学界会把阿史那贺鲁作为西突厥末代可汗,不会考虑贺鲁其实也是个“唐将”出身,而且死前还表示“我愿就死昭陵,谢罪于先帝(唐太宗)也”。

怎么不一样了呢,唐朝首先分割了西突厥汗国,然后把以前臣属西突厥的所有中亚小国,全部册封了,而且还划定了州府。

比如说咸海周围算不算唐朝领土呢?举继往绝可汗、濛池都护辖区的话可能大伙还有点懵。那么我们举一个大伙比较熟悉的例子,就是曾经跟成吉思汗叫板过的——花剌子模。

500

唐朝时期的花剌子模,汉语翻译为火寻国,可能处于花剌子模传说中的阿夫里格王朝。而当时的花剌子模国,也是西突厥的藩属,在唐朝分割了西突厥汗国后,唐朝不想再让西突厥管理中亚国家,而是在西突厥的藩属国里挑了一个最大的康国(撒马尔罕),让康国国王做康居州都督,管理昭武九姓诸国,这其中就包括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就在唐朝设置的康居州都督府辖下,设立的羁縻州就叫火寻州(花剌子模州),国王担任刺史,归担任都督的康国国王管辖。

而唐军去过花剌子模嘛?

虽然话不能说绝对,但基本上可以说,唐朝的正规军,肯定是没去过花剌子模。那么去都没去过花剌子模,这州是咋设的,是不是吹牛逼?

不是吹牛逼。

就像我以前画吐火罗叶护国时,给大伙画过一个去阿富汗划定州县的唐朝官吏、南由县令王名远(有的书写作王名运,因为是小人物所以被人忽视,导致名字到底叫啥现在都说不清):

500

阿富汗的唐朝羁縻州,基本都是王名远按照吐火罗叶护提供的资料划定的。

而唐朝在中亚昭武九姓设置羁縻州,则是另外一个唐朝派遣的小官——果毅(府兵低级军官)董寄生,董寄生是在撒马尔罕,也就是康国,把以前属于西突厥藩属的昭武九姓诸国,一一划定为羁縻州。

虽然,比如这个花剌子模国的火寻州,实际属于唐朝的时间只有五十几年,而且如果排除几次西突厥叛乱导致交通断绝的因素,唐朝真正能在当地有“主权”的时间可能总共也就十几年。但这就够了,因为网上晒的最大版图的唐朝地图,是唐高宗年间的,反正在这个时间段绝对就是了,这不是吹牛也不是放卫星,而是时间点选的合适而已。

如果觉得“有夸大之嫌”的话,不妨穿越回去,给唐高宗进谏,说董寄生放卫星,有种让董寄生带几个唐军去咸海边上溜一圈宣誓下主权去,否则不认。

反正董寄生完全可以在康国要一支小部队,去咸海边上奔一圈儿,因为当时的花剌子模是完全能被康国左右政局的,而西突厥继往绝可汗是忠于唐朝的。

而这些既是刺史又是国王的国王们,对唐朝有认同嘛?

发一张图吧,撒马尔罕壁画里的武则天: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