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信念,永攀高峰——追忆郑德荣同志
连日来,中央多家媒体联合相继报道了我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人的一生很短暂,郑德荣同志毕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一生又极其简单而纯粹,一辈子专注于坚守心中信仰。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为我们树起了一面旗帜。
信仰坚定,以坚守初心为荣。郑德荣作为一名守卫真理的“红色理论家”,他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工作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郑德荣心中的信仰之火熊熊燃烧,在学术研究中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信仰是一个党员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坚守,也是砥砺前进的不竭动力。一个人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的寄托,有了行动的指南,人无信仰,人生路上就会“迷茫”。
勇攀高峰,以学术精湛为荣。“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努力奋斗。”郑德荣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了生命意义的更多可能。60岁选择了重新起航,凭借着对党史学科的无比热爱,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人生的最后30多年,郑德荣共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85岁那年,他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91岁的郑德荣立即申报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2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准备纪念文章……郑德荣用自己的行动和坚持,生动诠释了“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深刻内涵。我们要学习他探索创新的精神,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履职能力,真正让追求探索创新成为一种意识。
为国育才,以甘为人梯为荣。“明师道、铸师魂、讲师德、怀师爱”。郑德荣坚守在教学一线67年,他将多年教学和研究的收获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60岁之后开始培养博士生,30年间培养了49名博士生,培养的学生中多人成为中共党史学科和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社会各界领军人才。“要尽职尽责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郑德荣先生如是说,如是做。癌症折磨之下,他只能上午办公,下午休息,但是他却在清晨4点多就起来备课,并为此洋洋得意。临终前两天,他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示范是最好的说服。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矢志不渝、为国育才的赤诚情怀。
郑德荣教授漫长的学术生涯已经画上的句号,但他留下的理论成果和爱国主义精神仍振聋发聩,时刻激励我辈青年不忘初心、不负时代,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