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播、续集......“《庆余年》们”真不怕消耗观众耐心吗?
“休谈风月,依诺风沙……”张若昀洋洋洒洒千字长文,向《庆余年》第一季郑重道别。确实,“范闲”这个角色不仅给观众带来追剧的享受,也成为张若昀带来演艺生涯的又一高光时刻。
不过相对于张若昀的感慨万千,观众的心情倒是急切更多:毕竟存粮已经播完了,第二季什么时候来呢?而《将夜2》的开播争议,更是为这份急切添了一把火。
同样是猫腻原作IP改编,同样是古装大男频,又同样是分季上线……《庆余年》下一季是否也会像《将夜》一样,面临剧情阵容的大跳水,引起口碑下滑、吐槽等诸多问题?
续集、上下季,扑多红少
不管是以季播为噱头,还是一部接一部的续集,这种从同一IP衍生的影视创作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当下市场的重要趋势,如《唐人街探案》系列、《爱情公寓系列》、《反骗天下》等等。
但对于已经成型的影视作品而言,续集其实稍显尴尬,剧本结构、制作班底、演员选角、上线日期……每一个环节都在刺激着追剧党的敏感神经。使如此,电视剧续集还是接踵而至,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琅琊榜》收官不久,正午阳光便向媒体透露出会接拍续集的消息,随后的立项、选角、拍摄、宣传、播出……《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无一不经历了观众最犀利的点评和审视。甚至在《庆余年》刚刚传出续集消息时又双叒叕被“连坐”成了微博热议话题。
其实从8.0的豆瓣评分不难看出,观众对其本身的剧集质量并无偏见甚至认可的态度居多,真正引发争议的还是其续集的身份。不少网友表示:《琅琊榜》的故事已经足够完整,为什么还要用几乎全无关联的故事来消耗口碑呢?
换句话说:可以,但没必要。
确实,对于《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这样的续集而言,在剧播之前最大的推力就是上部作品的口碑和热度。进而言之,正是有了第一部作品火爆的市场反应,才催生出品方接着做续集的想法。
与之相似的还有《无心法师》,虽是网播小制作却意外撬动大众口碑,陈瑶和张若昀在剧中的角色CP“嫌弃夫妇”相关剪辑屠版B站,最热时热度甚至堪比《陈情令》等剧。随后,剧方临时起意,改编原作推出第二部,但迥异的故事框架和主演阵容却未能延续口碑。
前不久官宣即将回归的《白夜追凶》第二季,也同样是一部“临时起意”的作品。编剧指纹原本是想以小说的形式将故事托出,也就没有考虑到影视作品中悬疑、警方等敏感的题材审查元素。因此虽然第一季早已完结,但续集的推出却不得不经历重重关卡,迟迟不见踪影。
当然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看准风向再落棋也无可厚非,但也有些剧作并不按套路行事,而是像《庆余年》这样从立项之初就做好了系列IP的准备,提前给观众做心理建设。
据悉,为了囊括《庆余年》原著近400万字的故事情节,还原现代文明与封建社会、人权与统治之争等庞大世界观,腾讯计划用五年分三季完成整个系列的拍摄,甚至提前便与张若昀达成了三季的签约合作。张若昀此次也在微博中提到“未来将会与‘范闲’一角继续相伴相守”,这似乎也是信号之一。
猫腻的另外一部代表作《将夜》,也同样是一部IP系列作品。18年11月,《将夜》热度正酣男主角陈飞宇便通过微博宣布不再出演续集,虽有些遗憾但同样也向观众提前释放出了续集信号。
果不其然,才堪堪过去一年,《将夜2》便高调回归观众视野,虽然王鹤棣接棒饰演的“宁缺”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但熟悉的场景、相差无几的剧情风格、以及随处可见的呼应仍旧可以感受到出品方的有备而来。
又如眼下炙手可热的口碑网剧《唐人街探案》,不仅是由陈思诚亲自担任监制、总编剧,并且由柯汶利、来牧宽等一批有潜力的导演执导,成为今冬的口碑收割剧。不难预见,网剧《唐人街探案》也将在本季完结后推出续集,顺利完成“唐探宇宙”扩张的首次尝试。
也有一些电视剧从一开始便已经拍好全部体量,只是借由季播、上下部的方式来分散剧集数量,使整部作品的节奏更为清晰。如两部由火王系列改编的作品——《火王之破晓之战》和《火王之千里同风》,《破晓之战》讲述的是唐朝篇的故事,而《千里通风》则架构在现代都市。
IP能否在作品中共存?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临时起意还是“有意为之”,这些季播或续集电视剧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首先是IP的共存性。不管是季播还是续集,IP能否在作品中共存才是续集能否成立的关键。譬如《庆余年》《将夜》这样的作品,其原著本就有着极为宏大的故事体系,单部作品只能阐述部分情节,自然有续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就像广大网友关心的《楚乔传》中“宇文玥什么从冰湖被捞出来”的问题,也是由原著本身的剧情所带来的续集期待。《欢乐颂》《大江大河》等等热门续集也是同样如此。
即使是像《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这样直接原创续集剧本的剧作,也依旧保留了原IP中家国情怀、朝堂风骨等价值内核。再加之导演、后期等相同的制作风格为续集上妆,足以匹配原IP的品相。
其次为了完成整个IP的呼应和架构,这些季播、续集作品的剧情都显得极为复杂,不仅支线多,还处处藏有暗示和伏笔。如《白夜追凶》中不仅有关宏峰、关宏宇两兄弟交替办案的单元剧情,还有关宏峰涉案的身份之谜,让观众对《白夜追凶2》的剧情倍感期待。
而近些年,这些续集电视剧一窝蜂涌向网播平台,也成为重要的行业风向标。这其中固然有上星难的形势所迫,但更多是依赖网络平台灵活的播出方式。上线时间短、更新花样多……不仅能使电视剧拥有足够的话题度,又能够适应其可大可小的剧集体量。
月有阴晴,亦有圆缺。对于这些剧作而言,季播、续集是卖点同时也是难点。随处潜藏的伏笔和暗示使剧集内容原本的节奏被打乱,编剧只挖坑不填坑的行为更是使观众一头雾水。如前些年大势的口碑网剧《灵魂摆渡》,虽然一路更新到第四季,但仍有数不清的伏笔等待衔接,知乎、豆瓣的分析贴、预言贴至今仍是热门。
续集难产更是所有续集电视剧都无解的问题。就像此次《庆余年》第二季网友最关心的并不是后续剧情走向,而是能否凑齐原班演员阵容。
毕竟能一口气请到七位陈道明这样的国家一级演员,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再者,肖战饰演的言冰云虽戏份少、出场晚,但仍旧引起不少流量与演技的争议,留或走都有待商榷。
最近上线的《爱情公寓5》虽然在情怀中温暖上线,但陈赫、王传君等关键主演的缺席却让作品少了点味道,退一步讲,即使能够集齐原班人马、保证剧情质量,续集在新剧不断的市场仍旧难以坐稳热度。在《灵魂摆渡》系列因题材等敏感因素难以上架之后,出品方推出《灵魂摆渡之黄泉》系列大电影,虽口碑依旧但难掩点击惨淡的现实。
但同时也值得思考的是,在这些季播剧中不乏有制作精良的作品,这种像欧美“走一步、看一步”的制作模式,不仅更符合网络平台内容付费模式,也能反向推动网生作品的创作。
或许在未来,“《庆余年》们”真的能开启类似《权力的游戏》的硬核剧作模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