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为啥这么“铁”?“双面打印”是刚需,印度打你,我打新德里!

500

中巴友谊,靠印度

巴基斯坦在中国被叫做“巴铁”,意即“关系很铁”。中国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巴友好的传说,在官方宣传中,也多用“好邻居、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长期、全天候和多方面发展的友好关系”一类的长篇褒义词。

500

巴基斯坦之外的任何国家,都没有这个待遇,可见“巴铁”真的是很铁。这个印象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很多人会下意识的认为,中巴从来都这么“铁”。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巴不是一开始就必然如此,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绕不开印度和美国。

500

▲蒙巴顿要几十天内给印巴划好漫长边界,

因此留下了很多隐患

如果时光倒转到50年代初,你会惊讶的发现,那时的中印关系非常好,而中巴关系却非常一般。

印度、巴基斯坦皆源于英属印度殖民地,是1947年按“蒙巴顿方案”分治形成的新国家,印度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共产主义国家(1950年4月建交),巴基斯坦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伊斯兰国家(1951年)。

500

▲1954年周恩来首度访印,受到热烈欢迎

从当时的各个方面看,中印的相似度都更高——都有悠久的文明,都是世俗政权,都是面积和人口上的大国,都有崛起的强烈意愿。甚至在意识形态上都有相似之处,因为印度1950年宪法中规定了印度是“社会主义”,这一款至今未改。

相对而言,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差异更大。

中国是世俗国家,巴基斯坦奉伊斯兰教为国教,中国是社会主义,巴基斯坦是资本主义,文化上就更没有多少相通之处了。更关键的是,当时两国的外交政策截然不同——中国向苏联“一边倒”,而巴基斯坦则倒向了美国。

500

▲好地方都归了印度,巴基斯坦收获穷困地区

为什么巴基斯坦要“投美”呢?

第一个原因是弱,巴基斯坦继承了英属印度的农牧业地区,印度则继承了工业化地区。无论在地盘、人口还是实力上,印度都远远超过了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进,要与印度争夺克什米尔,退,要能够自保,避免被印度吞并,就必须要抱一个强有力的大腿,否则没有安全感。巴基斯坦前外长乔德里坦言:“我们是个小国,需要依靠外力帮助……为了自卫和发展……不能找到比美国更好的盟国了。”

谁的腿最粗?当然是美国了!

独立后的巴基斯坦迅速倒向美国,加入了《马尼拉条约》和《巴格达条约》,这两个条约可以理解为亚洲版和中东版的“北约”,目的都是“遏制共产主义”,而巴基斯坦是唯一一个同时加入了这两个条约的亚洲国家。

500

▲靠着美国,巴基斯坦度过了

建国以来的第一个难关

那么美国靠得住吗?从最开始的情况看,美国对巴基斯坦还不错。

1952年冬,粮食短缺的巴基斯坦遭遇了旱灾,引发饥荒,美国伸出援手,在第二年提供了70万吨小麦,凭借美援度过难关的巴基斯坦人非常感激。同时,美国在巴设立军事基地,给予军援,也抵消了一部分印度的威胁。首架被击落的U-2侦察机,就是从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的空军基地起飞的。

第二个原因是对西方的好感,巴基斯坦的精英阶层多数接受过西方的高等教育,在思想上比较亲西方,倒向美国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所以在五十年代中前期,基本是现在的反转——中印火热,中巴冷淡。1954年,中印总理互访,发表了《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均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创了中印的蜜月期。

500

这种关系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达到高峰,印度在国际上力挺新中国,多次在联合国给国民党上眼药,把蒋介石气个半死,在日记里把尼赫鲁骂作“泥黑路”。相反,巴基斯坦则一直附和美国,连续8年在恢复新中国席位问题上投了反对票。

这时的形势就比较有意思了——巴美结盟,中印抱团,印巴敌对,按此推论,就应该是中巴互怼才对啊?不过历史并没有照这个方向演进。

首先,巴基斯坦主观上没有反华的动机。

作为一个新独立的国家,巴基斯坦对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抱有同理心,“投美”更多的是为了防印,而非反中。

500

▲这位总统在任期间完成了亲华的转变

第二任巴基斯坦总统穆罕默德·阿尤布·汗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必须向美国说明,追随美国的政策是在不损害我们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疏远中国不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万隆会议期间,时任巴基斯坦总理的穆·阿里向周恩来保证,“参加《马尼拉条约》并不是为了反对中国,巴基斯坦也不相信中国有‘侵略’的意图。”

其次,中国也无反巴的必要。

就算巴基斯坦“投美”,对中国来讲,也是打开对伊斯兰世界外交局面的一个窗户,况且巴基斯坦的硬实力和影响力弱小,对中国没有现实威胁。至于在联合国投反对票,当时跟着美国跑的国家多了,没有必要非得跟巴基斯坦较劲。

这时的巴基斯坦,还存在着与印度改善关系来自保的想法,在1960年与印度签订了《印度河用水条约》,算是解决了一个矛盾,甚至还想过要利用中印矛盾,以“印巴联防”来换取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让步的措施,但印度压根就不理。

1961年初,中国驻巴使馆向国内汇报时,有这样的表述:“阿尤布(总统)为了取得美援,进一步投靠美帝,并密切配合美帝,不惜重大让步,积极拉拢印度……对中国基本态度不友好……”

所以,直到60年代初,中巴关系只能说过得去,有一些来往,大多是礼节性的互访,谈不上“铁”。

这个局面的改变,还是因为印度。

500

50年代末,印度开始膨胀了,一面以英国继承者自居,一面认为与中国关系好,且中国看上去又不太强,所以在领土问题上不断进逼,企图迫使中国让步,导致中印关系越来越差。

有了这个转变后,印度在美国战略版图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因为这是一个可资利用的反华力量。1959年12月,艾森豪威尔访印时表示,美国将给予印度一切可能的帮助,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向印度提供40亿美元以上的各类援助,一时间印度的腰杆壮了不少。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得到的美援较印度少得多,舆论非常不满,认为美国“重印轻巴”。而且印度强了,对巴更是威胁——谁知道印度会拿美援来对付谁?万一掉过头来先解决巴怎么办?毕竟,相比中国,巴基斯坦更像个软柿子,更容易成为印度“大国崛起”的牺牲品。

500

从美国的视角看,这一局面有点像东亚的日韩——两个小弟有矛盾,只能选一个,咋办?当然是选大的了!就像美国要在日本和韩国中间保一个,肯定要保日本一样,美国在印巴之间也选择了印度,而不是弱小的巴基斯坦。


为什么巴基斯坦不选择另一个大国苏联呢?

少为人知的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也有尖锐矛盾,而当时苏联支持阿富汗。巴阿关系的紧张程度其实不亚于印巴关系,两国因为领土和民族矛盾长期对立,于1955年和1961年两度断交——如果“投苏”,显然又会面临着跟“投美”一模一样的局面。

另外,美国利用巴基斯坦提供的空军基地侦察苏联,苏联非常愤怒,也不可能接纳。中苏翻脸以后,苏联为了对付中国,也加入了援印的行列,这大腿就抱不得了。

500

▲巴基斯坦被夹在大国中间(图片来自地球知识局)

安全感大为下降,被夹在美苏印之间的巴基斯坦走投无路,只能向中国靠近——在1961年的一系列涉及西藏和台湾问题的联合国提案中,巴基斯坦都转而支持了中国。

在1962年中国对印作战后,美国重印轻巴政策进一步强化,美英对印的大规模军援大大加剧了巴基斯坦的不满,认为这是在给巴基斯坦头上套绞索。外事秘书阿齐兹·阿默德说:“印度获取美援进行武装,名义上反对中国,实际上是反对巴;中国有力量照顾自己,但巴处境不同,越来越不安全。

中国驻巴使馆在1963年1月认为:“在中印边界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以后……巴出现了阿尤布上台以来空前的反印、抗美和要求发展中巴友好关系的高潮。这对我反印斗争,实际上起到了配合作用。

1964年,美国约翰逊政府继续大举援印,而对巴只给予“最低限度”的5年援助,还要与巴是否履行盟国义务挂钩,进一步加剧了美巴关系的崩解。

中国驻巴使馆向国内汇报这一情况时说:“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巴统治阶级逐渐认识到对美一面倒的恶果……美帝不仅不顾巴方的‘恳求和抗议’向印提供了大量军援,而且逼巴向印让步。在这种情况下,巴统治阶级采取了同中国发展关系的政策。”。

相比之下,中国的态度让巴基斯坦感到这才是一个符合自己利益的真朋友。

500

1965年3月,阿尤布总统访华,中国领导人表示:

1.中国不希望巴基斯坦退出《东南亚条约》,巴在内部能起到牵制美英的建设性作用(体谅难处);

2.如果印度侵略巴基斯坦,中国将支持巴方,支持的方式到时可听巴方的意见(随时支援);

3.如果发生世界大战,印度打巴基斯坦,中国就可以抄印度的后路去德里(围魏救赵)。

这个表态事实上说明中巴针对印度的同盟已经形成。1965年9月爆发的第二次印巴战争成为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中美对巴的真实态度。

美国宣布对印巴实行军火禁运,巴空军所有的战斗机(F-86、F-104)都是美国货,此举无异于釜底抽薪。阿尤布不得不向中国救援,中国政府也做出了积极回应,于9月7日对印度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谴责,并迅速启动了对巴军援,包括歼6数十架,现役装备中抽调的59坦克近300辆,先供货,钱款以后再说……

500

9月16日,中国外交部向印度驻华使馆递交最后通牒,要求印度必须在9月22日午夜前撤除其在中锡边境中国一侧和跨中锡边界线上的所有工事,并立即停止在中印边界和中锡边界的一切入侵活动。并且强调,中国不介入印巴争端,但决不等于同意印度借口克什米尔问题侵略巴基斯坦。

在中国的“武力威胁”下,印度立即满足了通牒的各项要求,退还了掳劫的藏族同胞和牲畜——以三年前的经验看,不满足真的会挨打……

500

▲战争中被击落的印军战机

9月22日,印巴根据联合国决议停火,巴外长阿里·布托(即后来的女总理贝·布托之父)将此决议称为“中国决议”,因为中国的通牒迫使各大国采取行动,中止了印巴战争。

可以这么讲,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真的有救命之恩。

有了印巴战争中被美国卡脖子的教训,巴基斯坦意识到军事上也必须转向中国,空军司令努尔·汗提出,“西方盟国已经抛弃了我们,印度正在苏联人的帮助下以最快的速度武装起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那样有能力并且有意愿来帮助巴基斯坦……我们的目光必须转向这一方向。

500

1965年10月,巴基斯坦第一批13名飞行员来到中国接受歼6训练,同年12月,第一批12架歼6在新疆和田交付巴基斯坦,同时,巴陆军也开始接收59坦克、59式130mm火炮和56冲等武器。

从1966到1980年,中国提供了6.3亿美元的军火,占同期向巴提供军火的三分之一,到1982年,75%的巴装甲部队装备,65%的巴空军装备,都是中国武器,“中国造”成为巴军事力量的主力。

500

在以后的30多年中,中国还提供了歼7、强5、枭龙、K-8等战机和教练机,由85式坦克改进而来的“哈利德”坦克装备了巴基斯坦陆军,巴海军的四艘F-22P型护卫舰和导弹也来自中国。

中国雪中送炭救了巴基斯坦,但巴基斯坦也帮过中国的忙。

500

▲叶海亚·汗担任总统期间,积极推动中美关系

首先,是为中美建交牵线搭桥,也即“巴基斯坦渠道”。中美一直没有直接接触的途径,而巴基斯坦这个中间人当得非常尽职,不仅做到了100%保密,更没有将双方的信息进行曲解传递,实乃改变中美关系的一大功劳。

500

▲巴空军装备过多款西方战机,

其经验有助于中国空军成长


其次,巴基斯坦有不少美式装备。特别是巴空军在80年代获得了F-16,这使中国有了近距离了解世界先进战机的机会。美国出售F-16是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巴基斯坦又有了利用价值,而且也要求巴不向第三国提供数据和经验,不过实际中如何嘛,你懂的……

第三,巴基斯坦在国际上一贯支持中国。在很多时候,这种支持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当然,最大的帮忙,还是牵制印度,不过这也是中巴互帮,互为对方牵制了印度——只要这个格局不变,中巴“双面打印”的共同诉求就不变,巴铁就会一如既往的铁。

500

▲中巴友谊……靠印度

现在可以来梳理一下中巴关系的历程:印度反华→美国重印轻巴→巴被孤立→印度打巴→巴“投中”——说白了,“巴铁”还是被印度急于“大国崛起”的错误外交政策“作”出来的结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其实中巴并不是如想象的那样完全的亲密无间。相反,之所以“铁”,恰恰是因为双方绑的并不那么紧!

首先,中巴双方均不强调意识形态。

对于两个方方面面都差异巨大的国家来讲,这一点至关重要。想像一下,如果中国非要讲主义,巴方非要讲宗教,那无论如何也搞不到一起,更难能可贵的是,双方还要同时做到。

其次,双方互不为难。

中国曾经对巴承诺随时支援,但又不强求巴退出美国主导的条约,这其实就是在体谅巴的难处,不拿同盟关系压人,逼迫巴基斯坦二选一,因为巴基斯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还得依靠美援(虽然比印度少得多,但也不能没有)。

反过来,巴基斯坦也不在意中印的正常交往乃至于改善关系的举动,这与中美建交越南翻脸,中韩建交朝鲜跳脚形成鲜明对比。

500

▲枭龙,巴基斯坦定制版战机,

盘活了成飞

第三,中国的很多援助,其实是平等合作。

比如枭龙战机、哈立德坦克,都是巴基斯坦出钱,中国出技术,是一个互惠的过程——中国的军工企业解决了资金来源和研发出路,巴基斯坦得到了好用的武器,又提升了工业水平。巴基斯坦能从中感觉到是在与一个地位平等的朋友交往,而没有被“恩赐”的感觉,也就不会成为某些“白眼狼”那样的国家。

500

其实,国与国的关系跟人与的关系差不多,只要双方有共同的核心利益,彼此照顾对方的感受,在一些务虚问题上不要计较,就是事实上的铁哥们!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印度在领土问题上还坚持顽固的不灵活立场,中巴就势必会因为“双面打印”而永远铁下去。

500

外交关系,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给大家推荐一部今年上映的电视剧《外交风云》,该剧讲述了新中国诞生为起点,在世界大格局中,中国领导人们在外交事业上与其他国家之间发生的故事,在假期里大家可以追一下,中国历史上很多事件都在电视剧出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