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会被一首歌洗脑?因为你脑袋里有“虫”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中国科普博览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随便去趟商场超市,都会被春节专属BGM《恭喜发财》等年味十足的歌曲洗脑。

不信你试试,下面这几句你不是唱出来的算我输!

500

500

500

甚至感觉,这些歌已经“入侵”了我们的大脑,工作时,开会时……挥之不去。为啥我们这么容易被这些歌曲洗脑?

Part.1

脑中循坏播放音乐是怎么回事?

脑中不由自主响起外界并没播放的音乐的现象称为耳虫,术语叫“不由自主的音乐意象(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

引起耳虫的歌曲重复性高,出现频繁,内容熟悉,常自带歌词,更容易跟着哼唱,可以更好地反映当下的心情。但不同的人对“耳虫”的感受度差异很大,据说有整部交响乐在脑中轰鸣的案例。

500

Part.2

耳虫的解剖:洗脑歌写作指南

 一首歌成为耳虫,本身有什么特点吗?   

2010年到2013年间,英国杜伦大学的Jakubowski博士曾发起一项3000人参与的研究,试图从入侵他们的耳虫中,找到这些歌曲共同点。辅以其它研究,总结大致如下:   

1、音符持续时间较长,不是太细太密,让人记不住、跟不上。   

2、音高间距较小,音符在乐谱上不会“上蹿下跳”。   

3、旋律线较平常,不是太奇怪。最常见的是,第一句音符走向上升,第二句下降,像“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那样。   

4、速度(一分钟多少拍)较快。   

5、重复乐句较多。

500

Lady Gaga的歌曲《Bad Romance》常在欧美研究中排名脑虫前列

(图片来源:《Bad Romance》MV视频截图)

Part.3

耳虫的培育:诱因和脑结构

在一个44人参与的小型实验里,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问卷和核磁共振发现,更常经历耳虫的人,他们的黑索氏回(与听觉感知和音乐记忆有关)以及右侧额下回(与音高记忆有关)都更厚。   

另外,不易受到耳虫影响的人,大脑右侧旁海马皮层(与记忆编码和提取有关)更大,他们能更有效地抑制耳虫。而觉得耳虫很烦的人,与情绪调节有关的颞叶灰质更多。

500

(与听觉感知和音乐记忆有关的黑索氏回(Heschl's gyrus)

(图片来源:www.fmritools.com/kdb/grey-matter/temporal-lobe/superior-temporal-heschl/index.html)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也不是断言怎样的大脑结构就肯定会导致耳虫。

一首歌为什么在某些情境下成了你的耳虫?这不只与那首歌本身更和你的状态有关,个体差异很大。   

研究表明,一首歌,如果你最近听过而且听得多还跟着唱,那么它就非常容易成耳虫。不过,联想、记忆和心情,比如听到了几个其中的音符、看到了与之相关的词语以及感到了它曾唤起的情绪同样可以促进成虫。   

此外,最常被提到的诱因是“认知负荷”(在工作记忆中使用的心理努力的总量)。当人的认知负荷过低时,比如刷牙、愉快骑车或者百无聊赖时,耳虫就会常来,甚至睡着的时候,也会形成耳虫。   

另一方面,人的认知负荷过高,比如工作遇到难题却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压力会变大,也会形成耳虫。

大多时候耳虫没什么危害,但是在一些重要的时刻,出现耳虫会让人很抓狂。临近春节,想要高效率完成工作愉快的回家过年,可偏偏这个时候耳虫出来捣乱,如何消除耳虫提高效率呢?

Part.4

如何“灭虫”?

数独、念经、嚼口香糖

不同的个体诱导产生耳虫的的因素差异比较大,灭杀方法也会因人而异,这里按照有效程度从低到高,罗列如下:

方法1:把歌听完。   

耳虫通常很短,是音乐或歌曲的片段,而对不完整对象的记忆往往比对完整的持续时间长,即心理学所谓蔡氏效应(Zeigarnik effect)。   

所以,如果一首歌的副歌或高潮成了耳虫,打开播放器,去把整首歌听完,有研究称,会有“杀虫”效果。

方法2:找个“备胎”。   

如果一首歌成了耳虫,那么打开播放器,去听另一首,“以暴制暴”。在多数情况下,“备胎”并不会变成新的耳虫,即使变了,据说新虫比老虫让人感觉要好些。

500

(在动画片第7季第20集,章鱼哥吹奏的黑管曲驱走了入侵海绵宝宝的耳虫。

图片源:《海绵宝宝》动画片视频截图)

方法3:认知负荷适中。   

如前所述,认知负荷过高或过低都易诱发耳虫,所以去从事一些认知负荷适中的活动,比如:读小说、做数独(千万别太难了)、给朋友打电话聊聊天等等。

500

做这种高难度数独,可能会适得其反。

(图片来源:www.telegraph.co.uk/news/science/science-news/9359579/Worlds-hardest-sudoku-can-you-crack-it.html)

方法4:不出声的地絮絮叨叨,嚼口香糖

不出声地说歌词、念经、背诗、自言自语,包括嚼口香糖,都要用到嘴、牙、舌头及其它用来产生声音的发声器官。如果让这些器官动起来,可以阻碍大脑不自主地产生语言或音乐记忆,抑制对歌曲的想象和重现,把遭到耳虫入侵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夺回来一些。

有研究称,嚼口香糖,比手指敲桌子等不涉及发声器官的小动作,“防虫”效果好得多。

方法5:心如止水

耳虫随你便,本人都看淡。万事不强求,清净心中留。有研究和高僧拾得都称:你只需忍它、让它、由它、避它、耐它、敬它、不要理它……

春节来临,希望大家都能克服耳虫干扰 ,高效完成工作,愉快回家过大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