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的最后一战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好莱坞往事》是昆汀给自己开的一味药,但我们普通影迷也可以尝尝味道。

文 | 袁越

500

《好莱坞往事》剧照

1

2017年,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年满54岁,中年危机如期而至。

500

昆汀·塔伦蒂诺

大部分普通人的中年危机来自于“上有老下有小”所带来的生活压力,昆汀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他是当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一线导演,拍片不愁钱,个人生活自然也不差钱。

一部分男人的中年危机来自于日渐肥硕的肚腩和越升越高的发际线,昆汀两者皆有,但他根本就不在乎。事实上,这一年他和年轻漂亮的以色列歌手兼模特丹妮拉·皮克(Daniella Pick)订了婚,桃花运杠杠滴。

500

电影中小李子的未婚妻由昆汀的未婚妻Daniella Pick扮演。

昆汀的中年危机来自于他的事业。2015年年底,他的第8部电影《冰天雪地八恶人》(The Hateful Eight)在美国上映。这是他花了3年时间精心打造的一部视觉大片,为了保证效果,昆汀甚至动用了当时已非常罕见的65毫米胶片摄影机,然后再将母带转成70毫米胶片在电影院播放。但最终该片却成为昆汀近10年来票房最差的一部,影评人的口碑也不好,是影评网站“烂番茄”(Rotten Tomatos)上支持率跌破80%的唯一一部昆汀电影。

500

《冰天雪地八恶人》剧照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部片子无论是故事内核还是场景设置均和昆汀的第一部电影《落水狗》(Reservoir Dogs)非常相似,甚至两位主要演员都是一样的,就差在片名前注明“向落水狗致敬”的字样了。难怪影评人们纷纷暗示昆汀江郎才尽,写不出新故事了,只能炒炒冷饭。

500

《落水狗》剧照

事后看来,这两部片子起码有一点是不同的,那就是剪辑师不再是萨丽·蒙克(Sally Menke)了。蒙克从1992年昆汀出道开始就跟他合作,昆汀在2010年前拍摄的所有电影都是让她来操刀的。昆汀曾经公开称蒙克是自己“唯一真正的合作者”,两人的关系是“电影上的夫妻”。

懂电影的人都知道,剪辑师对于一部影片的最终结果影响太大了,其重要性大概仅次于导演本人。对于昆汀这样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独裁者”来说,剪辑师的作用就更大了。一位熟悉内情的人曾经说过,昆汀是一个激情洋溢而又充满自信的人,这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而蒙克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正好和昆汀互补。很多时候昆汀一个人玩得太嗨,必须有一个人去踩刹车,蒙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500昆汀与萨丽·蒙克

看过《低俗小说》(Pulp Fiction)的朋友一定记得文森特(Vincent)去接米娅(Mia)的那场戏,前半段观众只看到了米娅的红唇和脚底板的特写,直到两人开着敞篷车到达了目的地,观众才第一次看到了米娅的正脸。扮演米娅的乌玛·瑟曼(Uma Thurman)长着一张极其妖冶的脸,却配了一个齐刘海式的学生发型,这种古怪的搭配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500

《低俗小说》剧照

但在昆汀的原剧本里,两人在米娅家里还有一大段对手戏。米娅用一台手持摄影机对着文森特假装采访,问了他一大堆问题,比如他到底喜欢披头士还是猫王。这段对话的笑点相当小众,而且也和米娅的性格不符,导致米娅这个人物给人的第一印象过于平庸,所以蒙克坚决要求昆汀将其剪掉。虽然这么做导致后来米娅指责文森特虽然喜欢猫王却还是那么古板的台词有点接不上,但最终效果明显好于昆汀的版本,因为米娅这个人物最出彩的戏份都是在饭馆里吃饭时发生的,其余的都是鸡肋,剪掉才会让人物性格更加突出。

500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我们甚至可以说昆汀前几部电影的成功是昆汀和蒙克共同努力的结果。可惜的是,2010年9月27日蒙克和朋友去山里徒步时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6岁。

两人最后合作的电影是《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该片在艺术和金钱两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不但在全球拿到了3.2亿美元的高票房,打破了昆汀电影到那时为止的票房纪录,还在烂番茄网站获得了89%的高支持率,仅次于昆汀的前两部经典电影。事实上,很多昆汀粉丝都认为,这是最后一部真正的昆汀式电影,之后的《被解救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太过“政治正确”,失去了“昆痞”特有的那种混不吝的劲头。虽然姜戈的票房最终超过了混蛋,但功劳恐怕要记在第一次出演昆汀电影的好莱坞男一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头上。

500

《无耻混蛋》剧照

姜戈之后就是八恶人,口碑和票房双输,让昆汀的怀疑者们找到了又一个证据,足以证明昆汀真的江郎才尽了。


2017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米拉麦克斯(Miramax)影业公司老板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被爆性骚扰,而且是个惯犯。韦恩斯坦是昆汀的老相识,当初如果没有韦恩斯坦慧眼识珠,昆汀的事业肯定不会如此顺利。反过来,如果没有昆汀的成功,恐怕也就不会有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后来的辉煌。

500

哈维·韦恩斯坦

性骚扰案件给昆汀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一方面,两人已经合作了25年,相互成就了对方,被大家普遍誉为电影行业的黄金搭档。另一方面,昆汀后来公开承认自己其实早就知道韦恩斯坦的劣迹,但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沉默,为此他感到非常后悔,觉得自己对不起那些受害者们,其中甚至还包括昆汀在艺术上的缪斯乌玛·瑟曼。

所有这一切,让2017年的昆汀遭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中年危机。他急需做点什么,帮助自己走出人生的低谷。

2

昆汀的遭遇一点也不特殊,很多中年人都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难免会感到厌倦。如果再遇上同事早夭,老友背叛,或者干脆就是因为不可避免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很可能会突然开始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灵感丧失,激情不再。

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回到童年,回到自己的精神故乡,去寻找往日的激情。按照一个最近流行的说法,这就是“不忘初心”。

昆汀的童年究竟是如何度过的?他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呢?答案从他的电影里就可以找到。资深影迷们肯定记得《低俗小说》里那个继承了祖父金表的小男孩,他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地毯上看电视,这就是昆汀童年的样子。

500

昆汀于1963年3月27日出生于美国的田纳西州,父亲托尼·塔伦蒂诺是个意大利裔美国人,但在昆汀出生前就和昆汀的母亲康妮分居了,所以昆汀是在一个单亲家庭里长大的。

昆汀3岁时跟随母亲搬回洛杉矶,白天康妮要上班,只能把昆汀一个人留在家里看电视。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打仗或者枪战更好看的呢?所以昆汀小时候看了大量战争片和匪警片,以及美国特有的西部片,这些片子构成了昆汀最早的童年记忆。

顺便插一句:中国40岁以上的中年人们同样如此。只要在他们面前提起《地雷战》、《地道战》或者《平原游击队》,一定能让他们双眼发亮,立刻拉着你追忆似水年华。

500

《地道战》剧照

等到昆汀稍微长大一点之后,康妮又找了个新男友。此人是个音乐家,经常带昆汀去电影院看少儿不宜的R级片,以及进不了主流院线的好莱坞B级片,昆汀在男女情事方面的启蒙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好在70年代初期的好莱坞还处在经典时代的尾声,价值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传统的。这些电影把昆汀培养成了一个浪漫的人,他创作的第一个剧本就叫《真实的罗曼史》(True Romance),他后来的很多电影也都是围绕着爱情、友谊、承诺、忠诚、正义和背叛等传统主题展开的。

因为学习成绩不佳,昆汀15岁就退了学,去一家专放色情片的电影院当领座员,并用挣到的钱上了一个培训班,学习影视表演。不久后他又去一家录像店打工,一干就是5年,直到他23岁那年以导演助理的身份正式进入电影行业时为止。这5年录像店店员生涯对昆汀的影响极大,他利用工作之便系统地研究了电影史上的大部分经典作品,以及很多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非英语电影,其中香港黑帮片和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给他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500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昆汀是一个严重缺乏真实生活体验的人。他从小就沉浸在电影的世界里,无论是人生经验还是世界观均来自银幕,这一点和上一代美国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事实上,在电视机和电影院大规模普及之前,这样的人是不可想象的。昆汀属于世界上第一批出生于影像时代的人,好莱坞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真实世界反而是陌生的。

作为这批人当中的杰出代表,昆汀身上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必须稍加解释。比如,昆汀从不掩饰自己对暴力影像的喜爱,他拍的每部电影都要用掉大量道具血浆。但这并等于他喜欢暴力,事实很可能正好相反。在昆汀眼里,暴力只是一种适合用电影来表现的娱乐方式而已,和那些喜欢玩暴力游戏的电脑玩家很相似。

500

《杀死比尔》剧照

再比如,昆汀也从不掩饰自己对脏字的喜爱。他笔下的电影人物一直都是脏话连篇,仿佛离了脏字就不会说话了。据影迷统计,《低俗小说》里Fuck这个词一共出现了265次,如果算上那个印着“Bad Mother Fucker”钱包的话,就是266次了,而那个钱包的真正主人就是昆汀自己。

500

昆汀还很喜欢用Nigger(黑鬼)这个词,这一点曾经引起过很大争议。但其实昆汀非常尊重黑人,一直是平权运动的强力支持者。与此同时,他也很尊重女性,拍过好几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换句话说,那些脏话和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字眼在昆汀眼里同样只是一种娱乐形式而已,他在电影中把这些强烈的情绪释放了出去,生活中反而变成了一个大好人。

500

《金刚不坏》剧照

还有,昆汀是当今好莱坞及其少见的在片场不用监视器的导演,因为他把拍电影当成了一种娱乐方式,希望自己能一直浸淫其中,不要被小小的监视器限制住。当年拍《低俗小说》里那场著名的舞蹈戏时,昆汀一直在旁边跟着两人扭屁股,看上去一点不像个导演,而更像是个追星的小粉丝。

据和昆汀合作过的演员们回忆,昆汀很喜欢在片场讲笑话,导致演员经常笑场。每拍完一部戏,所有人都要一起去酒吧庆祝,大家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气氛十分融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牌演员都愿意降价给昆汀拍戏。昆汀也一直很喜欢用自己熟悉的演员,因为和他们拍戏就像是老友聚会。事实上,绝大部分在昆汀电影里扮演过主要人物的演员(尤其是男演员)都至少和昆汀合作过两次,只有约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和布鲁斯·威利斯(BruceWillis)等少数几人例外。

500

总之,昆汀是一个视电影如生命的人。电影绝不仅仅只是一个职业,而是昆汀生活的全部。他的所有人生需求全都可以通过电影来满足,他的艺术创造力也全都集中在电影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昆汀的电影都不是原创的,而是分别对影响过他的老电影的致敬之作。最早的《落水狗》(Reservoir Dogs)和《低俗小说》是对黑帮电影的致敬;接下来的《危险关系》(Jackie Brown)是对1970年代所谓“黑人剥削电影”(Blaxploitation Film,以黑人为主角的猎奇或者血腥B级片)的致敬;《杀死比尔》(Kill Bill)是对香港和日本武侠片的致敬;《金刚不坏》(Death Proof)是对一大类复仇主题B级片的致敬;《无耻混蛋》是对二战类型片的致敬(想想《虎口脱险》);《被解救的姜戈》和《冰天雪地八恶人》则是对西部片的致敬。

500

《无耻混蛋》剧照

换句话说,昆汀用了25年的时间把所有影响过他的电影类型挨个致敬了一遍。当然这种“致敬”和“抄袭”完全不同,昆汀在原来风格的基础上融进了大量他的个人创造,最终为这些电影刻上了独特的昆汀烙印。

话虽如此,我们却也不得不说这就是昆汀电影的局限所在。早年的他是一个和现实生活完全脱节的人,他的大部分灵感和思想都来自电影,离了电影他就无话可说了。所以,当昆汀终于把感动过自己的老电影挨个致敬了一遍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灵感枯竭了。


3

难道自己的艺术生涯就这么完结了吗?昆汀当然不甘心。对于电影导演来说,54岁正是出活儿的年纪,他肯定不想成为一个例外。

昆汀几年前曾对媒体表示,自己这辈子只打算拍10部电影,拍完就退休。他已经拍完了8部,还剩下两个名额。以他的个性,最后那部电影肯定会好好地玩一把,拍一部天马行空的爽片出来,以此来结束自己的艺术生涯。

但在此之前,他必须认认真真地拍一部电影,一来证明自己宝刀未老,二来他心里有些事情必须向观众做个交代。

昆汀虽然是个活在电影里的人,但他也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真空中。这么多年摸爬滚打下来,他一定对这个世界有很多看法,他希望能借这部片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两个因素,决定了这第9部电影将是昆汀的最后一战。

拍点什么好呢?

人到中年最喜欢怀旧,昆汀更是个怀旧的人。他曾无数次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和一群陌生人坐在一间漆黑的电影院里观赏同一部电影时的那种感觉,那才是电影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当年《危险关系》公映时,昆汀曾经自掏腰包去附近的一家电影院连看13场,就是为了近距离观察观众们在电影院里的反应。

500

《危险关系》剧照

另外,在昆汀的心目中,电影必须是用胶片来放的。昆汀喜欢胶片特有的颗粒感和色彩失真,这才会让观众时刻意识到他们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场戏而已。迄今为止昆汀的所有电影都是用胶片拍的,曾3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罗伯特·理查德森(Robert Richardson)就是因为擅长拍胶片而成为了昆汀的御用摄影师。

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的电影越来越让昆汀看不懂了。先是数码取代了胶片,接着3D取代了2D,到最后甚至连电影院也快要被电脑取代了。新一代年轻人渐渐习惯了在电脑屏幕上看网飞(Netflix)的电视剧,偶尔陪朋友去电影院戴着眼镜看3D漫威大片,属于昆汀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这已不是昆汀第一次对好莱坞感到失望。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昆汀最先接触到的是古典时期的好莱坞,那是个星光璀璨的时代,电影明星们完全是超人一般的存在。他们在银幕上尽情展现个人魅力,银幕下也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接受普罗大众的顶礼膜拜。

那个时代最终被爆发于旧金山的嬉皮士运动毁掉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被一个名叫查尔斯·曼森(Charles Manson)的伪嬉皮士毁掉了。他依靠花言巧语哄骗了一大帮年轻姑娘,和他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好莱坞东边的一处废弃的农产安了家。1969年8月9日,曼森指使手下4名成员去好莱坞一处富人区,杀死了女演员莎朗·泰特(Sharon Tate),以及在场的另外4个朋友。当时泰特已经怀孕8个多月了,肚中孩子也没能幸免于难。

500莎朗·泰特

也许是因为泰特是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妻子,这个案子轰动了整个世界。审判过程持续了将近一年,各大电视台天天直播庭审,此事肯定给当时已7岁的昆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案子改变了普通美国人对嬉皮士的看法。以前大家普遍认为他们只是一群天真而又无害的理想主义者,没想到这些自称“花童”的人也会杀人,理想破灭了。

这个案子也改变了好莱坞。在此之前,这是个专注于造梦的地方,天真得像个孩子。但此后的好莱坞开始反思自己,出现了大批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梦工厂的黄金年代就这样结束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曼森案标志着风起云涌的1960年代的结束。昆汀赶上了那个时代的尾巴,却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不断地面对理想破灭所带来的幻灭感,内心一定是十分挣扎的。成名后的昆汀一直想把曼森案拍成电影,这个案子相当于他的成人礼,很可能也是他在电影之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真实事件。2019年是曼森案50周年,这个时机千载难逢,必须抓住。

500500查尔斯·曼森(上图为《好莱坞往事》剧照,下图为历史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一直让昆汀着迷了很久,那就是演员和替身之间的关系。因为拍过太多打斗场面的缘故,昆汀接触过很多替身演员,深知这群人是电影背后的无名英雄,贡献巨大。

昆汀小时候很喜欢一位名叫波特·雷诺兹(Burt Reynolds)的好莱坞演员,昆汀这个名字就来自雷诺兹演过的一个电影角色昆特·阿斯帕(Quint Asper)。雷诺兹有个专属替身演员,两人关系极好。昆汀曾经以他俩的友谊为原型写过一个故事,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发展成剧本。

500

波特·雷诺兹(Burt Reynolds)

2017年的那次中年危机,把这两个想法捏到了一起。昆汀打算用这部电影来自救,把自己从人生的低谷中拉出来。

主意一定,昆汀立刻开始行动了。

首先,因为性丑闻的关系,昆汀宣布离开米拉麦克斯,另寻东家。这条消息引来了至少5家电影公司的竞标,最终索尼中标,给了昆汀几乎无限的艺术决定权,以及9500万美元的天价预算。

其次,昆汀分别给曾经合作过一次的小李子和布拉德·皮特打电话,两人很快就答应了。这两位几乎是当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男演员,从此昆汀手里就有了票房的双保险。

然后,他把同自己合作过很多次的摄影师、道具师、美工师、灯光师和服装师等等后勤人员召集起来,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共同营造了一个1969年的好莱坞,这就是2019年夏天公映的《好莱坞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500


4

有了前面的铺垫,让我们重新再看一遍这部电影。

500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电影用小李子主演的西部片开场,暗示他曾经是好莱坞的大明星。这部片子的大部分场景用的是35毫米胶片,但历史画面则分别根据当时的情况采用了16毫米彩色、超8(Super 8)和16毫米黑白等不同的胶片格式,昆汀借此机会过足了胶片瘾。

无独有偶,张艺谋的最新电影《一秒钟》也是关于1970年代中期一卷电影胶片的故事,看来这些中年大导演们纷纷开始怀念起当年的电影艺术来。

接下来是波兰斯基夫妇从机场出来开车回家,展现了好莱坞黄金年代的追星盛况,这也是昆汀心目中最美好的回忆。但紧接着,艾尔·帕西诺(Al Pacino)扮演的一位经纪人就给小李子来了当头一棒。他喋喋不休地暗示小李子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好莱坞不再需要他这样的演员了。

500

这段稍显冗长的酒吧对话其实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全片的两条主线之一。昆汀把自己的中年危机转移到了小李子身上,他想通过小李子这个角色,让自己振作起来。

然后是皮特开车送小李子回家,那俩浅黄色的卡迪拉克就是当初“金先生”在《落水狗》里开的那辆车。昆汀很喜欢在自己电影里重复使用道具,比如小李子抽的“红苹果”(Red Apple)牌香烟和皮特喝的“老查塔努加”(Old Chattanooga)牌啤酒都是昆汀自创的品牌,在很多电影里都出现过。这么做没什么实际意义,只能说明昆汀像个孩子一样,把拍电影玩成了过家家。

500

昆汀还模仿当年的拍摄手法,让小李子出演了一段电视广告,这类影像是少年时的昆汀印象最深的画面。除此之外,昆汀还把当年的AM广播电台DJ播报、街边广告牌和各种汽车都原封不动地复制到了电影里。考虑到这部电影里的大量街景都是实拍的,剧组肯定花了不少功夫。

根据后来发布的幕后人员访谈,昆汀居然把好莱坞大道包了下来,让整整4个街区两边的商店全都停业4天,重新布置成1969年时的样子,甚至连橱窗里贴的小广告都不放过。

那个街区原来是洛杉矶的电影一条街,街道两边都是电影院,但如今全都改行做其他生意了,连一家电影院都没留下。仅从这一件事就可以体会到昆汀的心情,以及他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重建好莱坞。据说昆汀要求道具组查出事发当天美国正在上映的电影名录,然后在电影院门前的霓虹广告牌上原样复制,一部电影都不能错。

500

两人开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群衣着清凉的姑娘一边唱歌一边从垃圾箱里挑拣超市扔出来的过期食品。绝大部分欧美观众在看到这个镜头时肯定会心里一紧,因为这群姑娘就是曼森家族的成员。这个捡垃圾的照片曾经出现在一本关于曼森案的畅销书里,熟悉此案的人肯定都有印象。

500

500曼森家族的成员(上图为《好莱坞往事》剧照,下图为历史图片)

昆汀很喜欢在电影里打破时空的限制,比如《低俗小说》里就采用了几个故事穿插叙事的方法,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观众事先看到主人公的结局,从而增加观影时的紧张感。

但是,这部电影并没有这么做,因为昆汀不需要。曼森案在欧美的知名度非常高,稍有年纪的观影者应该都知道结局是怎样的,不少人甚至还会记得很多细节,所以从捡垃圾的镜头开始,观众们的紧张感就被吊了起来。大家很快又发现小李子居然是波兰斯基夫妇的邻居,这就很容易让观众对电影的结尾产生很强的好奇心,并将这种好奇心一直保留到电影结束。

500

据说这部电影在戛纳电影节首映时,当银幕上出现了曼森所住的斯巴农场的镜头时,全场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并一直持续到了电影结束。可惜的是,大部分中国观众不熟悉这个案子,体会不到昆汀精心营造出来的悬念,所以才会觉得电影的前半部分显得有些冗长。

另一个原因是,这部电影里出现的大量人物都是有原型的,不熟悉美国60年代流行文化的观众很可能Get不到昆汀的点。比如波兰斯基夫妇去参加花花公子大厦派对的那场戏,出来迎接他俩的一个是好莱坞著名演员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另一个是好莱坞有名的发型师杰·赛布林(Jay Sebring),两人都是泰特的好朋友,赛布林还是泰特的前男友。8月9日那天晚上两人都收到了泰特的派对邀请,前者因为临时有事躲过一劫,后者则应邀赴约,不幸死于非命。

500

泰特下车后和一胖一瘦两个姑娘一起跳舞,她俩是著名的洛杉矶民谣乐队“妈妈&爸爸”(TheMamas & The Papas)的女主唱。第一天的故事结束后几位主人公各自开车回家时的背景音乐就是这支乐队的成名曲《加州梦》(California Dreaming),只不过昆汀改用了另一位拉丁裔美国歌手何塞·费里西亚诺(José Feliciano)的翻唱版本。这一版放慢了速度,透出一股浓浓的伤感情绪,暗示主人公们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500

当然,更多的人物原型来自电影界,小李子演的那些老电影和电视剧都是真实的,制作团队在原有视频的基础上通过电脑技术把原来的主人公换成了小李子的形象。

500

写到这里必须指出,昆汀的前8部电影全都是纯粹的虚构片,唯一出现过的真实历史人物就是《无耻混蛋》里的希特勒。但在这部片子里,昆汀一反常态,出现了几十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昆汀确实有话要说,他真的想借助这部电影,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想法。

这部片子的第一个重头戏发生在三分之一处,被迫扮演坏蛋配角的小李子自暴自弃,喝得醉醺醺地来到片场,无意中遇到了和他演对手戏的一位小姑娘。姑娘椅子背后的那块名牌暗示她的原型就是好莱坞天才演员朱迪·福斯特(Judie Foster),两人的一番对话让小李子幡然悔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500

这段精彩的对手戏明显是昆汀写给自己看的,小李子代表他自己,小姑娘则很可能就是乌玛·瑟曼的化身。昆汀多次说过,瑟曼就是他的缪斯,是他艺术灵感的来源。可惜在一次拍片时昆汀没有让瑟曼用替身,结果出了车祸,导致瑟曼的脖子和膝盖都遭受了永久性的损伤。

在电影中,小李子因为醉酒而忘记了台词,不得不数次要求重拍。失望的他在片场的休息室里彻底发飙,在短短一分半钟的时间里连说了28个Fuck,这很可能是昆汀在表达自己的懊悔之情。

500

一番自责之后,小李子超水平发挥,奉献了一段“莎士比亚式”的表演,为自己的好莱坞演艺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昆汀在设计这段戏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一定是自己,他自己的导演生涯也已接近尾声,他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谢幕呢?

500

5

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讲的全是人到中年的小李子是如何通过拍戏重建信心的,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全世界大概只有昆汀会花这么多时间描写一个演员的中年危机。但如果我们知道了前因后果的话,不难看出昆汀的用意。他把自己对自己的反思和期望全都寄托在小李子演的这个角色上了,全世界大概也只有昆汀一个人有能力让小李子这样的好莱坞男一号替自己表达情感。

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进入了曼森时间。剧组准确地还原了曼森所住的斯巴农场的原貌,曼森家族内绝大部分重要成员也尽可能地用形貌相似的演员来演。

500

昆汀对于这个案件的态度大都体现在皮特饰演的这位替身演员身上,他先让皮特被曼森家族的一位天真烂漫的女嬉皮士吸引,两人在卡迪拉克车里的那场对手戏是片中最为轻松的片段,说明昆汀对于嬉皮士运动中好的一面还是颇为赞赏的。

500

但是,昆汀显然对曼森恨之入骨,于是他在电影里精心设计了一个复仇计划,先安排皮特和李小龙打了一架,证明皮特是个拳头很硬的打架高手。然后他又安排皮特和曼森家族里的一位男性成员打了一架,观众看到这段时肯定会觉得特别解气。

500

500

500

没想到,这还只是一盘开胃小菜。当电影进入尾声,曼森家族的4名成员开着一辆没有消音器的破车驶进了小李子和波兰斯基住的富人区,大餐终于端上来了。

为了给读者留下一点想象空间,我就不过多剧透了,只说3点:

一、曼森家族成员开的是一辆1959年产的福特银河牌(FordGalaxie)轿车,原车后来被一位私人收藏家买了下来。剧组花了1000美元为这辆车拍了照,然后又买了一辆同型号的旧福特车,根据照片进行了改装,所有细节都原样保留。

500

二、车里原有4人,其中一个外号叫做“花童”(Flower Child)的姑娘中途变卦,编了个理由开车逃离了现场。这人的原型名叫琳达·卡萨比安(Linda Kasabian),当年并没有进屋杀人,而是站在屋外放哨。后来在庭审时,卡萨比安几乎是检方唯一有用的证人,因为其余的曼森家族成员均不愿意指控曼森。如果没有卡萨比安的证词,检方很难给曼森定罪,因为他当时确实不在现场。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昆汀让她在电影中活了下来。

500

琳达·卡萨比安

三、最后进屋杀人的3名曼森家族成员当中,那个名叫赛迪(Sadie)的黑头发姑娘死的最惨。她的原型名叫苏珊·阿特金斯(Susan Atkins),是曼森案终于告破的关键人物。当年洛杉矶警方对这个案子一筹莫展,因为他们只知道从泰特的朋友中去寻找嫌疑犯(据说甚至还怀疑过李小龙)。后来阿特金斯因为另一个案子被收监,这个大嘴巴(这一点在电影里也有体现)忍不住对同牢房的另一名犯人夸口说泰特是她杀的,终于把警方的注意力转到了曼森身上。

500

苏珊·阿特金斯

关于这部电影的结尾,有人认为昆汀沿用了《无耻混蛋》的思路,属于炒冷饭。这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样一个具体的事件用了这样一个天马行空的结尾,相信还是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的。要知道,相比于二战,曼森案只是个小案子,但昆汀居然不惜花费一亿美元拍了一部电影改写了这段历史,足以说明这件事在他的心目中有多么重要。

事后想来,曼森案不但改写了好莱坞历史,也改写了美国历史。案子发生后不久,美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打着抗议旗号的暴力组织,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把很多美国大城市变成了人间地狱。这种混乱状态一直持续了将近10年,直到1980年代才缓过来。所以不少历史学家都认为,曼森案标志着美国“天真时代”的终结,这个国家从此走上了一条复杂而又充满荆棘的道路。

昆汀当然无力改变历史,但他居然愿意花时间拍一部电影,为观众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结局,足见他对当年那个天真时代有多么地怀念。

500美国嬉皮士们

电影结尾处,当泰特充满关切的声音从扩音器里传出来时,相信很多观众都长出了一口气。然后,随着一阵悠扬的乐声,摄影机缓缓升起,越过浓密的树丛,摇进了泰特家的前院。挺着8个月身孕的泰特出门迎接小李子,两人终于见了面,说笑着进了屋。

500

如果历史真的是这样,那该有多好啊!没准小李子从此认识了波兰斯基,演艺生涯焕发了第二春,中年危机不复存在了。泰特生完孩子,肯定还会继续自己的演艺生涯,没准真成了大明星也未可知。其他那几位朋友,也都会有各自精彩的人生。

真实的历史实在是太残酷了。

可惜的是,正当观众遐想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时,屏幕上打出了片名。从前有个好莱坞,今天已无处可寻。

6

这部电影我看了3遍。

第一遍是在奥斯陆一家电影院里看的,喜欢,但有些地方似懂非懂。

第二遍是在西安的一家私人影院里看的,我一边看一边为到场的十几个影迷解说。电影结束后我对大家说,这部电影的结尾很可能是我看过的最让人感动的结尾,没有之一。

几个已经看过的人对我说,他们原本不喜欢这部电影,但听完我的解说后还想再去看第三遍。

我太喜欢这个评价了。

我以前写过不少乐评和影评,有褒有贬。但现在的我越来越喜欢花时间称赞一部艺术作品好在哪里,而不是批评一部作品差在哪里。如果有人因为读了我写的评论而爱上了某件作品,我会更加开心。

为了写这篇影评,我又看了第三遍,这才意识到这部电影里最让我感动的情节发生莎朗·泰特身上。由澳大利亚女演员玛格特·罗比(Margot Robbie)扮演的泰特开车去好莱坞一家书店取自己订购的初版小说《苔丝》,打算送给波兰斯基(后来波兰斯基真把这本小说改编成了电影)。路上,好心的泰特还专门停下来让一位搭便车的嬉皮姑娘顺了一段。

500

取到书后,泰特无意间发现一家电影院正在放自己主演的一部名叫《勇破迷魂阵(The Wrecking Crew)的电影。她临时起意,想知道自己作为演员能不能免费看一场自己的电影,没想到售票员小姑娘居然不认识她。但是,善良的泰特一点也不介意,而且当小姑娘终于认出她是谁并要求拍照时,还要专门为她精心摆个Pose。

500

电影院里零零星星地坐着十几个观众,泰特和他们一起津津有味地看完了这部电影,遇到武打镜头时还会情不自禁地比划动作。当观众们为自己在银幕上出糗的一幕逗得哈哈大笑时,泰特也禁不住笑了起来,脸上尽是得意的表情。

500500

平心而论,当年的泰特只是个好莱坞二流演员,充其量只能在商业片里打个酱油,扮演搞笑的花瓶角色。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从工作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因为她扮演的角色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其中就包括少年时的昆汀。

现在还有这样天真而又敬业的演员吗?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人会付出自己的全力,把一件似乎并没有什么伟大意义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做好?

于是,当昆汀面临中年危机时,只能借助拍电影的机会重新回到自己少年时的状态,重拾初心。而他的初心,就是埋藏在他记忆深处的那个光辉灿烂的好莱坞。那是他梦开始的地方,可那个梦早已被现实世界击得粉碎了。

500

衷心希望看了这部电影的人,能和昆汀一道把地上的碎片重新拾起,粘好,重塑一个新世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