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学生就业收入如何?高学历才是硬道理

来源:欧洲时报  2019-12-27

大学及毕业后的几年,是年轻人不断整合资源以适应环境、建立新社交圈的紧张阶段。近日,欧时专访了负责法国大学生群体调查的人口统计学者、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柯达佐(Philippe Cordazzo),听他谈谈法国大学生的就业、收入状况。

500人口统计学者、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柯达佐接受本报专访。(图片来源:欧洲时报潘越平 摄)

学生一度没啥“存在感”

柯达佐指出,事实上,法国学生群体的政治、社会“存在感”从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不断增强(如1968年“五月风暴”)。而法国社会要等到90年代初才开始真正重视该群体的生存状况,时任教育部长若斯潘也是在1991年首次推出一系列学生福利(扩建宿舍、食堂、增加助学金),并增进与学生会代表的联系。

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人数在这个时期几乎翻倍(1980-2000年间,学生人数从近12万增至近22万);另一方面,为数不多但相当有分量的社会学研究指出,学校在社会不平等和资源再分配中扮演的角色重要性其实远超学生群体规模本身。

超半数年轻人上大学

目前全法约有270万注册大学生,在18-25岁群体中已超过了半数(55%)。此外,法国25-64岁群体中,超过1/3接受过高等教育。

500目前全法270万注册大学生中超过半数为18-25岁群体。(图片来源:本文图表均由潘越平 制作)

一言难尽的“穷学生”

说到学生,难免离不开一个“穷”字。今年11月,里昂发生一起因经济状况困窘所致的学生自焚事件,轰动全国。事实上,2016年INSEE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群体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高达20%,明显高于全国普通水平(14.1%)。

同样,社会事务监察总局(IGAS)2015年提供的调查也显示,约1/5的法国大学生(19%)身处贫困线之下,将近半数(46%)不得不半工半读。

不少法国公立大学也对本校学生经济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柯达佐举例道,在斯特拉斯堡大学,5%学生表示曾遭遇短期内“无家可归”的窘境,30%不得不忍受入不敷出的境况,高达80%学生都有过“没钱”的困扰;鲁昂大学情况也差不多:17%学生处于“轻微/中等贫困状态”,5%则身处“严重贫困状态”。

500

此外,大学生生活观察站(OVE)的多项调查显示,即便存在名目繁多的助学、奖学金,但它们往往不为学生所了解、或较难获得。例如,雷恩一大、二大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2014-2017年间,越来越多学生因贫困而“放弃治疗”(由26%增长至31%),但与此同时,专为当地学生提供的免费医疗咨询服务SIMPPS却鲜为人知。

话说回来,根据Eurostudent的统计结果,虽然23%法国学生认为自己有严重的经济困难,但该比例依然略低于欧洲平均水平(26%)。例如,在德国该比例为40%,在波兰和斯洛文尼亚为38%。

生活费 : 拼爹、打工、补助

学生主要有3个资金来源:助学金、父母资助、工资。根据大学生生活观察站(OVE)2013年的调查,和欧美国家不同,仅有1%法国学生申请了银行助学贷款。

柯达佐举例道,助学金最高大概是350-400欧元/月,学生开支约为800欧元/月。

不同城市生活成本也大不同,而离家就学,最大的开支之一显然是住房。在巴黎,住房情况尤其复杂,花销也更多。

在OVE的2013年调查中,约32%受访学生仍住在父母家中,70%从父母那获取伙食费或形式繁多的“小礼物”、超过半数从父母那得到“大礼物”(休假、家具、甚至汽车)。

虽然在OVE的这一调查中,46%学生会打零工,但打工比例在不同学科是有明显差距的(如文学和人文研究学科比例较高)。

以Béduwé与Giret于2016年发布的数据为例:学生半工收入约占资金来源42%(即598欧元左右),高于家庭资助(443欧元)和助学金(175欧元)。

一般说来,打工学生生活费为1360欧元,不打工者则为897欧元;而跟据Galland2016年的调查结果,工人与管理人员子女生活费的平均差距为200欧元。

贫富学生专业大不同

法国社会的“等级”现象在学校中体现得同样明显:出生于管理人员或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在某些专业的集中度非常明显,如医疗行业(占近半数49%);相比之下,外语(23%)、经济管理(21%)等专业的“富家子弟”比例相对较低。一项2006年的研究已然指出,较不富裕家庭的学生对不同专业间的“等级情况”所知甚少,而这显然不利于他们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不出意料的是,名校依旧是“富人自留地”:在巴黎高师,80%学生来自上述条件较好的家庭,其他顶级商校情况亦如此。

不仅如此,即便是在公立大学之间,“等级”照常存在,且该现象从大一开始就非常突出:在巴黎2大的某些专业,父母为管理人员的学生占比45%,而在巴黎13大同一专业,该比例则仅为18%。法律系则“变本加厉”,比例分别为62%与15%!

薪水高低,关键因素是……

然而,柯达佐强调在就业和薪水方面,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行业”,而是“学历高低”。针对2004年和2010年毕业生进行的“代际”(Generation)对比调查也毫不意外地证实,高学历毕业生在不利经济形势中的“抗摔打、抗风险能力”总体更强。“代际”调查由法国专业资格调研中心(Cereq)发起,侧重分析年轻人在离校3年后的就业情况。

总体说来,Bac+2毕业生净收入大约是1460欧元/月,职业学士约为1600欧元/月,硕士2000欧元/月,博士生起薪大概2300欧元/月。

500不同文凭毕业生的入职收入概况。

例如,在上文提到的“代际”调查中,未获大学文凭的04年毕业生(下文简称G4)平均净工资为1320欧元,未获大学文凭的2010年毕业生则略微下降,为1300欧元(简称G10)。该文凭程度群体的CDI雇佣率变化不大(由58%降至55%),担任中层管理人员的比例继续降低(42%降至38%),而失业率则显著上升(由15.8%升到23.1%)。

接下来,职业学士文凭(Licence professionnelle,bac+3)获得者净工资同样下降:G4为1670欧元,而G10为1600欧元。同样,该群体担任中层管理人员的比例继续降低(82%降至77%),而失业率也上升(5.1%升至9.9%),但其就业情况在各方面都高于普通本科毕业生。

虽然M2硕士文凭持有者失业率明显上升(G4为6.3%,而G10升至11.9%)、平均净工资略微下降(由1980降为1910欧元),但是担任中层管理人员的比例则显著提高(76%升至92%)。

其中,工程师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普通硕士,失业率与净工资变化皆不大(3.7%至3.5%)、(2360欧元至2350欧元),管理层比例继续上涨(93%至98%)。另外,高商硕士毕业3年的平均净工资(2290欧元)略低于工程师院校,失业率进一步上升,但管理层比例也同样继续增长。

博士毕业生情况近年来则明显好转,不仅失业率下降(7%至5.8%),净工资上涨(2300欧元至2390欧元),且管理层比例显著上升(69%至98%)。其中,医学博士表现要好于平均水平:毕业3年的净工资由2530欧元升至2900欧元,失业率维持在2.2%左右,且管理层比例由71%跃升至100%。

总体而言,就G10情况看来,54%高等教育毕业生可以“立即找到稳定工作,80%硕士在毕业2年内一定可以找到工作。其中,个别行业、学历的毕业生表现更佳:90%的Bac+2/+3医学文凭持有者、70%数理/工程/信息技术/医疗博士可快速找到稳定工作。

G04结果证实,管理人员的子女比非管理人员子女获得硕士文凭的可能性要高出4倍,比工人家庭子女更是要高出了8倍!柯达佐特别提到,即便是同等学历持有者,工作机会也和求职者的社会网络和阶层密不可分。

同样,虽然于1999年设立的职业学士文凭对寒门学子的就业无疑施加了有利影响,但后者也面临着“向上通道被阻断”的烦恼(工作3年后跻身管理层的概率相对很低)。

500在法国外国留学生前三名。

外国学生的“区别待遇”

据柯达佐介绍,法国每年平均接待28万外国留学生,在接待数量方面排名第5(前三名分别是美、英、德)。外国学生主要来自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中国。

虽然法国公立大学素以“价廉”著称:本科注册费约为179欧元,硕士则约为243欧元。不过,公立大学费用已然“升级”,以便“挑选更优秀的学生”:针对外国学生的注册费分别涨至2770欧元(本科)、3770欧元(硕士)。

按总理菲利普的话来说,此举是希望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来留学。在抗议声中,政府做出两项让步,即博士生不涨注册费、已注册留学生不涨费。另有数十所大学公开表示不会采取这种“非欧盟留学生注册费上涨”的做法。

柯达佐介绍道,中国学生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增长非常快,现在每年数量趋于稳定,大概14万。一般说来,中国女留学生往往选择法国文化相关的专业,而男生多学理科,不少都读到硕士、博士阶段,但许多学生都是以英语进行课程交流或科研活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