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让人伤心了,但姐姐们,别走好吗?
我关于“春蕾”二字的记忆,始于小学二年级参加了“春蕾”杯的作文比赛,拿了个二等奖。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荣誉,我很快便记不得我那篇作文写的是什么了,但我牢牢记住了“春蕾”二字。
那时候,我住在学校旁边的电器厂职工家属院里,电器厂已倒闭被转卖,我邻居家的叔叔阿姨们做惯了工人,做不来其他的活计。他们只能听从厂里安排,每天早出晚归,被大巴车载去偏远的村子里做活,再带着满身浓重的倦意与薄薄的工资回家。
我邻居家的孩子,是我的同班同学,普遍学习不好,放学后便聚在大院里追跑打闹。他们的家长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除了巴掌,没有别的管教方式。
我坐在家里做着作业,满耳朵都是邻居家大人孩子的叫骂与哭喊。
那时,我唯一的心愿就是考出去。
高考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教育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它也许并不能一夜暴富式地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但它起码能带着你往上走一级。
往上走一级是怎样的概念?
田间地头走出来的孩子,或许可以成为工厂里的技术骨干。
工厂大院走出来的孩子,或许可以站在教室里教书育人。
缝纫机维修工与电器车间工人的孩子,可以来到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讲她小时候的故事。
我亲身感受过,所以我知道。
教育是最容易实现的阶级跃迁。
什么时候知道“春蕾”计划到底是什么,我也记不得了。
或许是对“春蕾”二字熟悉后,对于相关信息本能的亲近,我知道了,那是帮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慈善事业。
2017年10月10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京联合发布了《中国贫困女童未来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研究报告2017》,其中写道:
《报告》认为,“贫困女童接受职业教育需要得到家庭支持,从家庭中兄弟姐妹组成情况来看,在所调查的地区,女童仍然被视为家庭中的‘二等儿童’,这种现象源于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受访的儿童中,有83.70%是非独生子女。其中,在家中排行老大且有弟弟妹妹的女童,占全部女童的37.56%,相反,这类男童的比例则显著低于前者,为28.77%。
调研还发现,女童失学的原因包括“家庭贫困”(50.68%)、“家人认为女孩上学没用”(7.19%)、“因订婚或结婚”(5.14%)、“因照顾弟弟妹妹”(4.11%)等等家庭方面的因素。因自己不爱读书而失学的女童仅占3.08%。《报告》强调,“更可悲的是,相比男童多数因自己不爱读书或外出打工失学,女童往往学习成绩更优秀,更加坚信教育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通过考察这些贫困家庭家长关心儿童学习情况的频率,研究团队发现,26.40%的女童家长经常关心孩子学习,显著低于男童家长(43.20%)。家长对女童学习情况的关注程度低于男童,很少关心女童个人未来规划。
这真的是2017年发布的报告。
我一直坚信,我国对于女性权利的保障是最优秀的。
虽然我们发展时间短,但我们发展得快。
虽然我们问题不少,但国家做实事,人民有实感。
作为女孩,我们真真切切地体验过重男轻女的滋味。
所以,姑娘们解囊相助,希望能帮一帮那些和过往的自己有相似之处,有情感共通的小女孩们。
她们省下奶茶钱,节省出零花钱,捐款捐物。
她们喜欢说的这句话,我每次看到都会泪目。
“姐姐来了。”
春蕾,是我国重视女性权利的明证,
是中国女权事业的骄傲,
是我国贫困女童切切实实、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
----------------------------------------
昨天,“春蕾计划”被曝有善款流向了男孩。
随后,官方承认,一对一帮扶计划中有1/3的名额分给了男孩。而这些名额的分配变更,在此之前,并未告知公众。
我想粉饰太平,但我知道没用,这份回应只是个开始。
慈善与公益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
而信任,受不起一丝冲击。
一点疑虑的产生,就会迅速蔓延至全盘。
我看到有女性说,好伤心好失望,我再也不捐款了。
我还看到有男性依然在打拳。
----------------------------------------
昨晚,我做了一夜关于春蕾的梦。
我梦到有人来问我“春蕾这样做行不行”,我回答“不行啊,这样怎么行”,然后所有场景又倒回到那人询问的时候,我再一遍遍回答他“不行啊,这样怎么行”。像是卡带了一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个场景。
或许是我梦里也深知自己的无力,
无力改变过去,无力改变现状,也无力阻止任何一边,却又不甘心。
春蕾二字,稍微多写几句,眼泪就要掉下来。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掉眼泪,坐在办公桌前偷偷擦,还怕同事看见笑话。又矫情又傻逼的,没必要,但控制不住。
失望,担忧,难过,无力,孤独。
“春蕾”怎么能这样呢?
“姐姐来了”,“姐姐走了”,姐姐都不在了,妹妹们怎么办呢?
究竟要怎样才能重建起公众对“春蕾”的信任来呢?
我真的是个乐观主义者,哭过之后又觉得有希望起来。
春蕾并非不做实事,而这次公众的批评与审视,正好可以帮“春蕾”切除虫眼,修剪枝丫。以春蕾昨天的回应速度来看,他们是有在听大家的意见的,是吧?
那姐姐们帮帮春蕾,别走好吗?
热门评论 2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66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这是《预算法》的规则。虽然基金会不等于中国的政府预算。
但是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小姐妹们加油!
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母亲水窖等等都是大功德,可能这次有些急功近利,想配合脱贫攻坚,但本质上真的没乱用,瑕不掩瑜。记得给希望工程捐款的时候希望帮助一个红安的女孩,当时工程办回复红安没有满足我们愿望的,征求我们意见后换成了一个蕲春的,也挺好。不都是为了孩子们吗
不过春蕾在影响力和公信力上都是无法取代的
我觉得哪怕春蕾扔出个郭美美当替罪羊来让纪检部门调查也比单纯一个回应强.
这是《预算法》的规则。虽然基金会不等于中国的政府预算。
但是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这是政府预算的规则,虽然基金会和全国人大通过的预算法案相距甚远。
但是原理上是一致的,就是怕你挪用资金,因为花钱是给钱的人授权的,打酱油的钱买醋事实上更改了这个用途。
媒体战线上就跟敌占区差不多。
你这样做已经很了不起了。
官方机构不作为,我这实话实说。缺乏战略性眼光。舆论缺乏理性,就是没有强力的灯塔引领。
人民日报12年才进入微博,而那时,微博早就被一批卖国贼占领了。
几年下来,你看看互联网媒体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尤其是对年轻人。
但是孩子没有错。我们批评它,是为了让它更好,而不是为了毁灭它。
官方机构不作为,我这实话实说。缺乏战略性眼光。舆论缺乏理性,就是没有强力的灯塔引领。
人民日报12年才进入微博,而那时,微博早就被一批卖国贼占领了。
几年下来,你看看互联网媒体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尤其是对年轻人。
但是孩子没有错。我们批评它,是为了让它更好,而不是为了毁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