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真没你想象的那么神和牛逼!
林彪真没你想象的那么神和牛逼!
感觉某些人对林彪的膜拜,似乎已经五体投地,到了神化的地步。谁若将林彪排在老二,似乎没谁敢排第一了。
那么,林彪是不是真如这帮人想象的这么牛逼、这么神呢?咱先从红军时期林彪任第一军团长说起。
大家都知道【朱毛红军】,朱排前,毛排后,实质上毛是第一负责人,朱是副手。井冈山时期的所有军事斗争胜利,首先归功于作为总政委的毛主席,其次才是作为总司令的朱德。
同理,在红一军团聂荣臻是政委,林彪是军团长,这就是说林彪是归属聂帅领导的。因而林彪所有的军事计划、部署和最后下达命令,得由聂帅这个政委来【保驾护航】。所以,顺理成章,红一军团所有的军功战绩首先得归功于聂帅,其次才是林彪。记得林彪某次想违抗中央命令,聂帅就威胁林彪,你若敢下达此命令,我就下达【反命令】。乖乖,第一次知道政委有下达【反命令】的权利,用以纠正军事领导人的错误。天知道聂帅与林彪在漫长的合作过程中,还纠正了哪些林彪的错误呢。
再说说抗战时期的115师吧。众所周知,林彪是师长;聂帅是政委兼副师长;罗荣桓是政治部主任。对外都是林彪称头,毋庸置疑,对内聂荣臻是第一负责人;据我推测,罗荣桓应该是第二负责人,林彪只是第三负责人。之所以如此,因为在以后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时,中央指名道姓下达的命令,是直接给罗荣桓的,而不是给 115师代师长陈光的,陈光是作为副手随之去了山东,可见政治部主任在内部的职务是高过师长的。这还从四野政治部主任谭政,晋升为【开国大将】得以佐证。且谭政1956年出任了总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出任过政治部主任的有: 刘少奇(兼),罗荣桓元帅,然后是谭政大将,可见这都有多大的来头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中,政治部都是排在首位的。
大家津津乐道的【平型关大捷】,都知道是林彪指挥的,却很少有人关注此战的【前敌总指挥】是徐海东大将。据称当年八路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就是徐海东的红十五军团,这可是一只百战百胜的部队。那么,平型关大捷的功劳该归谁的呢?
首先这功劳该归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决心、英明决策和部署,其次林彪是在聂荣臻领导下取得了这一胜利,聂帅的功劳应该排在林彪之上,最后别忘了徐海东大将的鼎力相助。
可惜啊!抗日战争是中共艰苦卓绝、飞速发展的8年,而林彪绝大部分时间却缺席了这场伟大的战争,中共许许多多卓越的军事领导人,就是从这场战争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起来的。
林彪军事生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东北解放战争。
东北解放战争,若算功劳,最大的功劳莫过于是谁组织起了这么一支上百万的庞大军队,这才是战场上取得辉煌战绩的基础。这功劳非整个东北局莫属了。
那么当年中共在东北是咋布局的呢?简单一句话就是中共半个政治局去了东北。赫赫有名的有张闻天、陈云、彭真、高岗四大政治局委员,其中张闻天、陈云的资历甚至高过毛主席。初期的总负责人是彭真,后来毛主席推翻以前的政治局决定,改任林彪为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总政委,可谓将东北的党政军权都交付给了林彪一人。这对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央委员来说,真可谓坐着直升飞机一步登天啊。
你能从这一任命中联想到什么没?
放下这头不表,先表表蒋介石那头在东北是咋任命人事的。
蒋介石初期任命的东北剿总司令是陈诚,后来再任命卫立煌去收拾烂摊子。明眼人都知道,无论是威望,还是才能,陈诚都逊卫立煌一筹。那老蒋为何不首先任命卫立煌呢?因为国军初始挺进东北,老蒋是信心满满的,是要一举收复东北,剿灭共军的。如果这么好的事让卫立煌占得天机,岂不是成就了卫立煌东北王的丰功伟业?所以才任命陈诚这么个庸人去,又能成事,又不会拥兵自重、占山为王。记得当年明朝燕王朱棣,不就是靠拥兵自重,最后帅兵南下篡位称帝的?对我们这些庸人来说无非是一段历史故事而已,但对蒋介石来说,这可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训,不得不铭刻于心的。
言归正传,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大政方针,战略规划和部署都是党中央毛主席亲手制定的。恰似山东解放济南战役,毛主席甚至部署到了纵队级和任命许世友为攻打济南的总指挥,粟裕为打援总指挥。所以,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大功劳,首先得归功于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指挥;其次才是整个东北局(林彪没能成为东北局的实际掌舵人);再其次才数得上林彪。
现在再谈谈林彪在东北局的作用,虽然党中央毛主席将党政军权都交给了林彪,任命他为党政军第一负责人。然而实际运作下来,并不是毛主席想象的那么回事,林彪最后只抓住了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这一职务。其余大权旁落,甚至连东北民主联军总政委也由罗荣桓在实际运作,林彪只一心专注于军事指挥。之所以如此,是可以想象的,林彪不过是一个中央委员,咋压得住政治局委员呢?那些人可都不是泛泛之辈啊,都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真金人杰啊。
还有一点也不得不说,挺进东北的部队是罗荣桓率领的山东军区6万余人正规部队外,还有20个基干团,约3万人,共计9万余人;以及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3师主力3万余人。这些部队指挥员都是跟随罗荣桓、黄克诚历经8年抗战,建立了深厚感情、最信赖的上下级关系。所以,一旦上战场,他们最服的是谁,是可想而知了。因而每当林彪下达完战斗任务,罗帅就忙不迭的下部队视察准备情况,开展思想疏通、说服工作,收集部队意见和建议,以反馈到总司令部,充实各作战计划和部署,使其能顺利运作。
其实在整个东北战场上,大的战略方针、战役规划,都是在毛主席亲自指导下制定出来了的,林彪无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细化、完善、组织实施,然后对战斗中突发、临时事件进行调兵遣将而已。根据毛主席的军事指导思想,大多具体的作战计划、部署、方针、实施细节都是由下而上制定的。譬如塔山阻击战的方案、策略、部署,就是由程子华及其领导下的纵队自己制定出来了的,然后上报给总司令部批准、备案而已,林彪并未过多插手其中的。
再说说三战四平吧。此战是在“我军围困万千重”、从容不迫、谋定而动后的一次战斗,最后居然以失败告终,损失惨重;战死8000多人,王牌一纵被打残,失去战斗力。
此役确系林彪指挥失误,未能充分掌握敌情,刚愎自用,不接受下级指挥员邓华战前的忠告,初始用兵不足,未能一举拿下四平城,最后又犯兵家大忌,进行“添油战”。最后久战不下,致使敌人援军赶到,被迫无功而返、折戟沉沙。
最后说说解放海南岛战役吧。海南岛作战计划一直被四野压着,解放海南岛部署的就两个军,其中四十三军的一部分官兵都放假探亲了。四十四军军长韩先楚将军无奈,只得越级将状告到了毛主席那里,才确定在1950年上半年出兵攻打海南岛。若按四野司令部的计划下半年解放海南岛,朝鲜战争就打起来了,美国除了立即封锁台湾海峡,谁保证他们不会封锁琼州海峡?海南岛将可能象台湾岛一样,成为蒋介石的割据势力范围。
呜呼!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林彪真没你想象的那么神和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