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MANG || 观国庆阅兵有感

转发忙总最新的文章,相关文章,本文后半部分有链接】

电子对抗和指挥自动化这个话题一直与核武器,核潜艇一起被称为国家三大核心机密。不过这次国庆阅兵意外的在战略支援模块展出了四个与电子对抗、通信对抗、战场监视和情报侦察有关的方队,这些展出的装备虽然不是最新的,但是也是电子对抗部队,通信部队,情报侦察部队和战场监视部队现役装备,与美军的现役装备并无代差。

前几天,我一个系统所的师兄自豪的告诉我,战略支援模块的领队XXX少将是他的学生。看来,我们这一代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

下面在不泄密的前提下简单普及一点常识。

可以说,目前地球上能够有资格谈电子对抗和指挥自动化这个单词的只有美国和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成体系,俄罗斯个别武器或子系统水平不错,但是他没有能力与中美进行体系对抗。

电子对抗(ECM—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美国人称为电子战。目前在战役战术级别是情报侦察体系和战场监视体系的一个嵌入模块,而在国家指挥体系中,是信息模块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次国庆阅兵在战略支援模块我们展示了电子对抗,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战场通信,战场监视和情报侦察等4个方面的方队,由于情报侦察和战场监视我在以前帖子介绍过,这里不重复(可以看后面附录),这里重点介绍电子对抗的方队的: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电子防御等等内容,这部分展示的设备包括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制导对抗、光电对抗(缺少展示的是水声对抗设备,这方面我们也不错)。

展示的这些设备基本都具备外层空间对抗、空中对抗和地面(包括海面)对抗,其实水下对抗现在才是热点,每天都在进行中外切磋。现在外层空间电子对抗也是一个热点,可以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

电子对抗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 1943年6月,英军在空袭汉堡的战斗中首次使用箔条干扰物。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综合运用了各种电子对抗手段,干扰压制了德军通信指挥系统,对顺利登陆起了重要作用。二次大战的经验表明,制电磁权,如同制空权、制海权一样重要,夺取了制电磁权,己方能自由使用电磁频谱,不受对方的电磁威胁,同时剥夺了对方自由使用电磁频谱的权利。

从技术上来讲,电子对抗起源于电磁频谱压制,阻塞,干扰和欺骗。现在进步到电子攻击(辐射毁伤,信息病毒,系统入侵接管等等 )。

在介绍电子对抗之前,先得介绍一下其在整个国家指挥控制系统(CCS)中的地位。

国家指挥控制系统(CCS)包括7大模块:信息,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是不是与企业运营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很类似,其实这两个领域的系统本来就是互相借鉴的)。电子对抗属于信息模块的组成部分。

而战役战术C4ISR(C4代表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 I代表情报,S代表监视,R代表侦察)。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情报、监视、侦察模块:包括情报搜集、处理、传递和显示。主要设备有光学、电子、红外侦察器材、无人机、侦察机、侦察卫星以及各种雷达等。不但要拦截和采集敌方电子信息和电磁辐射信号,以掌握敌方电子装备信号技术参数和位置等信息,也要全面侦察战区的地理环境、地形特点、气象情况,实时掌握敌友兵力部署及武器装备配置及其动向,监视和侦察战场实时动态(这部分内容在以前介绍战场监视旅和情报侦察旅时介绍过)。

指挥模块:包括作战决心形成,作战计划制定,作战火力和部队编成,部队人员、装备和后勤物资调度,各作战单元或兵种协同,上下战场信息实时沟通、传递和处理,各种命令和指令形成和下达,主要依靠大型决策支持平台和专家系统,本质是模型库+大数据库+知识库+战例库+会商系统+智能界面+数字化动态显示系统。

控制模块:包括搜集与显示命令执行进程,命令、指令和指示执行质量监控,以及修正和惩罚建议。主要依靠大数据分析模型,以及直观的作战效果显示平台等。

通信模块:由若干自动化交换中心以及若干固定或机动的野战通信枢纽,基于军用总线系统和军用数据网络环境组成,手段包括有线载波、海底电缆、光纤通讯、长波、短波、微波、散射和卫星通信等(这次阅兵就展示了电子通信方队,能够对抗饱和电磁攻击和电磁压制还能正常工作的平台,包括有线载波、海底电缆、光纤通讯、长波、短波、微波、散射和卫星通信等)。

计算机模块:计算机是C4ISR系统的基础,是C4ISR中各种设备的指挥驱动核心,一般都是基于军用总线环境组成的战场通信网络形成的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海量阵列储存,实现高速通信,高速计算,内存大容量,数据海量快速存储,并行业务能力强大,模拟功能强大。

不管是CCS系统的信息模块,还是C4ISR的情报、监视、侦察模块,这个都模块包括以下子模块:信息拦截和采集,滤波,解码,分析和监控。

信息拦截和采集,主要是用高灵敏度的探测系统搜集和拦截敌方装备的电磁辐射信号或声呐信号(每种辐射源都有自己的特征参数,雷达的特征参数主要有:射频及其变化特性、功率电平、脉冲重复间隔及其调制特性、脉冲宽度及其调制特性、脉内频率或相位调制特性、天线扫描类型、扫描周期、方向图和极化特性等;通信电台的特征参数主要有:工作频段、载波频率、调制样式、信号持续时间、功率电平、通信体制,根据不同位置测定的到达方向或到达时差,可以确定辐射源的地理位置等),然后对电磁辐射信号进行探测、分选、分析、识别、定位和记录,以获取其技术参数、位置、类型、用途和通信内容等,为决策和攻击提供情报。所以电子侦察系统是一种对电磁信号环境进行采样、分析和处理的计算机系统。

电子侦察一般是侦察部队的任务,例如战场监视旅和情报侦察旅就是干这个的(这次阅兵的装备就来自于这两个部队。这类部队极有威慑力,前几年印度在边界闹腾,等我们方面军级别配置的情报侦察旅上去了,立即不吱声了,因为他们也知道这是准备玩真格的了)。

电子侦察系统全世界大国都在搞,但是能在密集复杂的电磁信号环境中快速截获和识别辐射源并不容易,目前也就是中国美国能够做到(在互相制造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因为要求电子侦察系统具有频段宽和方位覆盖宽、截获概率高、截获时间少、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测频和测向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频率和方向分辨力高、信号分选和分析能力强、虚警率低、识别可靠性高、干扰信号抑制好及定位精度高等。而这些需要技术保证和体系协同保证。

电子对抗侦察模块从硬件来讲,包括电子预警系统(在预订频谱范围内搜索信号,并在信号强度超过预定的电平阈值时告警);高灵敏度的电磁辐射信号和声呐信号探测系统和拦截系统;无人机、高空侦察机和侦察卫星侦察系统(定向探测系统在全频段上收集电磁辐射信号,通过特征信号提取,确定敌方电子设备的技术参数和位置)等等。

滤波主要是去掉背景噪声和敌人的主动干扰(电磁信号空间环境存在大量辐射源分布在宽广的频域和空域内,而且工作体制繁多,波形复杂多变,各种电磁信号在频域上拥挤,在时域上密集交叠。因此从密集复杂的电磁信号环境中截获和识别有价值的辐射源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滤波面对的通常是由多个辐射源交叠在一起所形成的信号流,它们的工作频率、到达方向、到达时间、调制样式、辐射时间、信号强度、极化形式和地理位置等都是未知的,滤波就是利用各辐射源的不同统计特征,将各辐射源从密集复杂的信号流中分离出来,把有用信号与其他信号分开,即进行信号分选或分类,并精确地测定和分析各辐射源的特征参数。然后与数据库中已存入的辐射源参数表进行比较,对辐射源进行识别,推断其用途和能力,显示和记录辐射源的特征参数、类型、威胁程度和可信度等并确定辐射源的优先等级,供决策使用,或自动引导干扰系统进行工作),目前有成熟的设备,核心是几种数理统计算法和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离不开数学)。

解码是还原加密信息,这方面我们能力不错,中国科大1958年成立时,数学系的代数专业全称就是代数与编码,简单说他们就是干这个的,他们专业的学生不是当数学家,就是去总参二部。这个方面其实也离不开强大的数学能力,需要强大的算法和并行计算能力。

分析主要筛出诱饵情报和假情报,主要靠特征值分析和比对。这个也是靠数学,现在的大数据其实就是这种工作方法的推广。

监控主要是在对方电子战攻击环境下的实时侦察和监视(也即所谓复杂电磁环境下不间断实时监控,其实目前世界上能够制造复杂电磁环境的也就只有中国和美国而已)。

这里多说一句,我国是制造业立国,数理化是制造业的根本,没有中学生和大学生广泛和良好的数理化基础,我们是没有未来的。任何想阻止或削弱我们中学生和大学生数理化基础的人,不是坏就是蠢,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既蠢且坏。其时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很好数理基础,不但会逻辑混乱,条理不清,而且容易偏激极端,成为忽悠对象和牺牲品,这些孩子是没有任何未来希望的。

这次阅兵展示的电子对抗方队不仅仅包括上述情报和通信内容,还展示了电子攻击能力:包括电子干扰,电子防护和电子攻击。

先说说电子干扰。

 这次阅兵展示了强大野战条件下的电子干扰设备(具体设备功能就不介绍了),可以使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丧失或降低效能,削弱和破坏敌方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遂行战场侦察、作战指挥、通信联络和兵器控制与制导的能力。

电子干扰主要靠电磁压制,也即发射电磁波,制造假回波或吸收电磁波,以达到扰乱或欺骗对方电子设备,使其失效或降低效能。

目前我们的干扰设备种类繁多,不但有传统的电子干扰设备,也有网络,空天和水下干扰设备,不但有电磁干扰,也有声纳干扰。所有的干扰系统均兼有杂波干扰和欺骗干扰两种工作状态,有源干扰有瞄准式、杂波--阻塞式、回答式和投掷式(辐射电磁波或红外线),无源干扰包括无源诱饵和干扰物(反射材料除箔条外,还有敷金属气悬体、激光干扰气悬体和空气电离气溶胶等)投放器。

 简单说,电磁压制,就是有用信号被覆盖、传输信息产生误差、信息输入中断、被模拟或入侵接管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所谓复杂电磁环境(电磁干扰和电磁压制)常识:

首先是干扰信号频域覆盖,学过无线电的人都知道,任何接收机(不过雷达)都必须对有用信号频带以外信号能够抑制,所以电子干扰信号只有具有与欲接收的信号同时落入接收机通带之内的频域特性,才能被接收机接收,如果进入接收机的总能量或者合成幅度不是特别大,它们就会在接收机的线性部分被进行相同的处理,如放大、滤波和变换等,进入接收机接收频带内的干扰信号就将对信号接收产生扰乱作用。因此,干扰信号的频率域特性首先应该是其频率成分能够落入接收机通带。所以干扰信号的带宽必须大于接收机通带(不然打不准),这就是频域覆盖。

其次是干扰信号时域覆盖,干扰信号与对象信号同时作用于接收机(这个技术难度是干扰引导响应时间要极短短,因为很多电子设备都有跳频变频能力,而且有的设备只允许目标距离波门内的信号进入接收机才能后续处理,因此在实施脉冲干扰时,干扰信号的时间控制需要精确到距离波门宽度的量级)。

其三是干扰信号空域覆盖,就是干扰的电磁辐射能量集中覆盖于被干扰接收天线所在的空间位置。这就要求干扰发射天线能够定向约束能量,也要求发射能量大。

其四是干扰信号能量域覆盖,干扰信号对于某一接收方式的某种信号接收能否构成干扰,最根本的是进入接收机的干扰是否具有足够的能量。当能量足够大时,较差的干扰样式也会破坏信号的正常接收。当然干扰能否奏效并不取决于干扰能量的绝对值,而取决于干扰和信号能量的相对值。

此外,还要求干扰信号特性是多维的,各维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非完全独立。

我们新一代干扰机是宽带相控阵结构,开放式结构,软件可编程,功率大,覆盖频率范围宽,容易控制,容易升级,电子攻击距离也比老式的系统更远。

再说说电子防御方队。这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电子防御包括反电子侦察、反电子干扰和对反辐射导弹的防护(具体装备型号没法说)。电子防御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的扩展频谱技术,自适应天线技术,双基地雷达技术等。基本具备区域遮断、电子摧毁、随伴随扰等电磁领域攻防能力。 

再说说电子攻击方队。电子攻击传统上主要依靠硬杀伤武器,也即用反辐射导弹毁伤对方电子系统,例如雷达阵地,通信中心等等。

反辐射导弹和反辐射无人机(国庆阅兵有展示)是专门对付雷达的硬杀伤武器,技术的核心是对辐射源精确定位与导引技术,现在我们采用微波集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可编程技术,提高了导引头的处理、存储、识别、记忆功能,即使被攻击的电子设备关机或电磁干扰和压制,仍能继续导向目标。而无人机式反辐射导弹,它可在敌区上空盘旋,截获到敌方威胁信号后,迅速转入攻击状态,如敌关机,则利用其记忆功能完成攻击,或者恢复到巡航状态,等待目标暴露,再行攻击。

目前中美都有电子定向能武器(这次未展出),能够直接利用电磁能量摧毁和杀伤敌人的电子装备(反辐射导弹对辐射源的摧毁并不是电子摧毁,它仍然是利用化学能摧毁)。定向能武器的出现是电子对抗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实现了从打电磁信息战的软武器阶段到打电磁能量战的硬武器阶段的飞跃。

当然现在更多是是入侵对方通信、指挥和控制系统,用逻辑炸弹等病毒攻击,瘫痪指挥通信网络,或者直接入侵指挥系统,接管指挥,这就是电子欺骗,例如在两台主机之间正常通信时,第三台主机冒充了其中的一台主机与另一台主机通信,或者干扰、阻塞敌方信息系统,让其瘫痪。

电子欺骗另外一个广泛利用是用电磁信号,模拟己方部队的行动和部署,欺骗敌方电子设备,使敌对己方部署、作战能力和作战企图产生错误判断,从而迷惑和扰乱敌方的军事企图。

下面说一下这次阅兵展出的北斗导航相关装备。这个系统意义重大,美军一直利用其GPS卫星导航霸权,企图对我精确制导武器平台进行干扰破坏压制,甚至进行硬摧毁和软杀伤(例如美军信号哨兵定位系统,就是想定中俄为作战背景研发,这个系统在不受限和有遮断的环境下均可以对采用GPS导航的静止和移动信号源进行定位,定位到信号位置后,用巡航导弹或无人机系统对其进行物理摧毁,在中东对伊斯兰极端分子多次使用成功)。当我们自己掌握北斗系统后,这种威胁才缓解。

下面说说通信对抗。C4ISR系统中,所有信息平台必须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基本保障就是通信系统。而通信系统是电子对抗中最容易受到破坏的地方。所以通信对抗是电子对抗的核心,通信对抗主要内容包括通信干扰、通信侦查、通信抗干扰。

通信侦察主要目的是拦截和破译敌方密码,获取敌方的军事部署信息;获取敌方通信传输相关的战术参数,掌握敌方的军力部署、作战指令等。

通信干扰主要的让敌方的通信设备暂时失效,导致其军事指挥系统部分或完全瘫痪,抑制对方的军事行动。

通信抗干扰主要保证我方电子通信的可靠运行,目前常用的电子通信对抗技术包括自适应技术、跳频技术等。

这次阅兵展出的通信系统,除了广泛采用跳频(每秒万次跳频以上的数量级,甚至可能有每秒十万次跳频级别的)技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猝发通信技术、定向天线技术、信号转发和分集技术、陷波滤波技术、脉冲消除技术、检错纠错技术、数据交错技术、自适应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自适应天线技术、自适应信道选择技术、自适应功率选择技术)等等以外,软件无线电技术(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是另外一个亮点,也即由软件调控参数来模拟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

软件无线电是基于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而工作频段、调制解调类型、数据格式、加密模式、通信协议等用软件来完成,也即基于软件定义的无线通信协议而非通过硬连线实现。而频带、空中接口协议和功能可通过软件下载和更新来升级,而不用完全更换硬件,也即平台选用不同软件模块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也可升级软件来更新(其硬件也可以像计算机一样不断地更新模块和升级换代),平台要实现新的业务或调制方式只要增加一个新的软件模块即可。同时能形成各种调制波形和通信协议,所以能够与旧体制的各种电台通信,大大延长了电台的使用周期,也节约了成本开支。

其重要价值在于打破了通信设备依赖于硬件发展的格局(有人说软件无线电技术是继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之后第三次革命)。

美国目前已经实现软件无线电作为为战场无缝通信的基本标准,解决了多型号,多规格,多网络、联合/多兵种合成部队和商业环境中通信设备互操作性,实现了战术系统之间以及战术系统与全球通信系统之间的自动化无缝接口,实现数据/语音一体化传输和数字战场通信,确保战区内分散在各处的阵地,直到步兵分队、每艘舰艇和每架飞机之间能够进行可靠、透明、安全的连通。

我们在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的重大预研项目和863计划中都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并在近年突破了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TD-SCDMA,就是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完成的设计)。

下面介绍点题外话。

下面介绍一下美军对我国C4ISR的报道(公开资料,不泄密):

千手观音C4ISR系统是目前我军公开的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作战训练系统,是一个合成旅规模的联合作战战术集群模拟指挥系统,其终端和虚拟终端、传感器和虚拟传感器一千多个,能够监控目标和虚拟监控目标两千多个,实时目标判别和处理能力有八百多个,能实时将目标信息分发至指挥中心。

这套系统整合了军用通信、导航定位和预警探测,使得该系统可以在终端和虚拟终端上实现信息互联,并且能够同时对两千多个目标实施监控和自主识别,并能把系统内所有的局部和作战平台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提出战术和技术训练方案、提供人机对抗平台。

这个C4ISR系统有卫星侦察信息通道,可以对战场进行实时监控和任意侦察。系统中的模拟训练器,可以提供我军现役主要兵器、装备操作的逼真模拟过程和毁伤效果评估。

千手观音系统还可以与空军和海军装备进行实时通信和战术协同指挥调度。基于千手观音系统,在演习中,我军基本拥有发现即摧毁的能力。

千手观音C4ISR系统有三项基本任务:一是通过C4ISR系统掌握敌我双方的情报,定下作战决心;二是进行作战规划计划,下达作战任务指令,确定联合作战中各部队的具体作战任务、作战目标、兵力配置、时间安排、后勤保障、任务步骤、行动次序等等,具体各部队如何实施按照委托式指挥原则由部队自行协同;三是进行毁损评估,对上一次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确定下一批次的打击任务。

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千手观音系统的优点是能够将现实战争模拟到虚拟战场上,根据模拟演练来弥补作战系统的缺陷,因此中国的C4ISR作战系统能够在战争中不断得到改进。

美国人认为目前中国的千手观音C4ISR系统已经具备战术级水平,而且升级到战役级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目前中国的网络中心战平台已经飞速发展,长期困扰中国的军用通信、导航定位和预警探测已成功突破,多兵种联合作战也取得突破,所以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具备开展现代化网络中心战和信息战的国家。

对美军上述报道,我不做评论,也不回答诸如我们是否有更新,更好,更强大的C4ISR系统这样的问题。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美军战略C4ISR系统。

美军目前实行三级指挥体制,战略指挥部(大本营指挥)依托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战区指挥部依托战区C4ISR系统;战术指挥依托战术C4ISR作战系统。

现在一般定义战役战术C4ISR=战役战术自动化指挥系统。

美国战略C4ISR(GCCS)系统是美军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以及战略部队司令对其所属部队实施情报、决策、计划、指挥、控制、协同行动的工具,是整个军事C4ISR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人搞指挥自动化起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指挥自动化被称为 C2(指挥与控制)系统。20世纪60年代,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系统中加上“通信”,形成 C3(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1977年,美国把情报与 C3系统相结合,形成 C3I(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80年代后期,指挥自动化又加上计算机,变成 C4I系统。海湾战争后,美军提出战场感知概念, C4I系统进一步演变C4ISR系统。

国家指挥中心是战略C4ISR系统的核心。美军国家指挥中心包括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备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和国家空中作战中心三处。

目前美国总统利用指挥链逐级向第一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只需3--6分钟;若越级向核部队下达命令,最快只需要1--3分钟。只需40秒钟便可实现与主要司令部的电话会议。

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始建于1962年,设在五角大楼内。该中心负责平时至三级战备的指挥,分设四个室,分别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室、通信室、当前态势显示室以及屏幕投影显示设备技术室,拥有参谋长联席会议警报网、自动电话会议系统、紧急文电传输系统等终端设备。目前该中心存有8份进行全面战争的计划(主要是针对中俄的)和60份在各种危机情况下行动的计划。

备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始建于1967年,位于华盛顿以北约110千米的马里兰州里奇堡地下,与国家军事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当美军进入二级战备时便接替指挥任务。

国家空中作战中心,设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弗特空军基地,原名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在核战争中承担对战略部队的指挥与控制职责。1993年易名为国家空中作战中心,其职责也不再限于核战。该作战中心为4架E-4B型飞机(747-200B飞机改装),国家空中作战中心平时不参与指挥,只了解情况。当美军处于临战状态时,它便升空待命。一旦国家指挥当局登上飞机,该中心便成为主要的指挥作战中心。因它能在空中机动,是美国战略C4ISR系统中生存能力最强的一部分,能同卫星、导弹核潜艇、导弹发射中心、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备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等进行通信。

通信系统把各指挥中心、预警系统、作战部队以及情报部门等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美国战略C4ISR系统中,有通用和专用的40多个通信系统。

美国战略C4ISR系统中主要的通用通信系统有国防通信系统、国防卫星通信系统、最低限度紧急通信网等。

我们的战略指挥体制与美军类似。

美国的C4ISR系统在精确打击技术、反卫星技术和网络战技术下,易受攻击,生存能力弱。而且互通性能差(美军各兵种长期以来各自为政,使美军战略、战术与盟军的C4ISR系统之间不能共享数据,互联互通)。

目前美军正在对各军种C4ISR的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实现最大程度的互通,远建立一个多级保密的全球无缝信息网。目前已经完成的天基红外探测系统、海军协同作战系统、全球广播系统等能够联通各军种C4ISR系统,为各联合司令部提供近实时战场图像。海湾战争中需数小时才能完成的情报信息搜索、处理、传递功能,现在只需数秒即可完成。

目前美军已经基本具备实时发现、跟踪、定位和攻击地球表面任何目标的能力。

最后,顺便说一句,我们至少还有两个系列的杀手锏武器没有展示:反导和反卫星。我想可能是考虑到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吧。我们一个邻居,卖血卖肾积攒了点家当,整天到处得瑟,我们不能打击人家:你那点家当一个上午我就能啐掉,按照赵本山话讲:这让母鸡怎么看?鸭子怎么看?大鹅怎么看?

对有心人来说,这个帖子的内容都属于套话,废话和口水话,不过我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我不泄密。

祝大家节日愉快。

附以前帖子相关内容:

上次我们合成旅去俄罗斯参加演习,让俄罗斯军方高层真正认识到了我们的进步:我们超越他们的不是坦克、飞机、大炮,而是战场监视旅和情报侦察旅的系统战能力(这两种旅的地位很特殊,以前我们判断是外交部打嘴炮还是动真格的,主要看裹尸袋和血浆是不是配置到前沿,现在只需要看战区的情报侦察旅和集团军的战场监视旅是不是开赴战场。当然情报侦察旅和战场监视旅是美军叫法,我们的不一定是穿这个马甲,但是瓤基本是一样的)。

根据目前官方报道信息,经过30年的努力,我们目前已经在以下项目完成体系构建并投入现役:

(1)、陆、海、空、天都初步具有精确打击体系以及相应的保障体系,且基本都有了自己的精确制导武器体系。

这得力于近年我们在各种侦察、分析、导引和控制体系硬件技术获得的突破和优化算法突破。这些突破为我们建立一个完善的全域控制的侦察监视联合指挥控制系统,一体化的侦察监视系统,可靠高效的通信网络系统和快速情报分析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我们系统工程,信息工程,遥感探测和数学专业的科学家们功不可没。

并且这些精确打击体系初步具备对抗有源干扰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对红外制导系统的有源干扰;对激光制导系统和激光引信的有源干扰;对雷达制导系统的有源干扰;对卫星制导系统的有源干扰等等等等)。

(2)、电子对抗体系基本具备与美军对抗能力。

首先是陆海空天都具备反美军现役电子干扰装备能力,例如现在野战通信设备中,都普遍具有跳频技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猝发通信技术、定向天线技术、信号转发和分集技术、陷波滤波技术、脉冲消除技术、检错纠错技术、数据交错技术、自适应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自适应天线技术、自适应信道选择技术、自适应功率选择技术)等等等等电子对抗技术,而且技术体系已经完善,芯片,分立器件,零备件,

软件都完全自主,而且生产设备也完全自主(想买也买不到,这些东西就是瓦森纳协定对中国禁运的重点清单)。

电磁压制和电磁攻击武器装备等等也开始列装一线部队,对周边形成代差。

雷达体系也完全具备反干扰能力,不仅仅是雷达硬件技术进步,在普遍使用拥有抗电子攻击能力的新技术雷达组成全域雷达阵列前提下,在雷达组网管理技术上也进步巨大:现在能够联合调度协同N个区域内的MMM部多程式多波段雷达协同动作,实现快速多电磁波辐射源配置;快速优化网内雷达阵列的频率、功率、脉冲宽度,并启动诱饵信号;以及组网隐蔽扫描等等。并且这些阵列拥有协同捕捉目标、协同跟踪目标、协同压制、协同摧毁干扰源的能力。等等等等。

(3)、战场侦察监视体系已经基本完善。

我们现在具有复合的战场侦察探测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气象卫星、有人驾驶侦察机、无人驾驶侦察机、侦察直升机、预警机、战场侦察雷达、战场侦察传感器等等组成的侦察阵列等等等等),能够对战区进行全时域和大空域进行全天候侦察与监视,甚至基本具备覆盖全球的战场侦察监视能力等等等等,为军方实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决策支持。

(4)、战场情报分析系统基本完善。

这是一个基于陆、海、空、天全域战场环境的,基于高速通讯军用总线系统下的大型军用信息系统平台,具有分布式快速计算,分布式快速数据存储,集中数据协同判读能力,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安全稳定工作,能够对抗电磁压制和电磁攻击,能够快速判读战场态势和敌人动态,并给出我方对策方案,以供决策。

根据我知道的一些信息,我个人人为,这个地球上,现在大约只有我们可以真的有资格在本土与美军全面对抗了,美军对其他军队都是碾压状态,包括俄罗斯(当然在俄罗斯氢弹寿命终止之前,美国人也就是打打嘴炮,不敢真把他们怎么样,顶多蚕食一点利益,吃吃豆腐。老毛子一旦撒开欢,上帝都害怕)。当然,我们后勤体系还是太落后,不具备在除本土以外地方与美军对抗需要的能力。所以一带一路任重而道远。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25470405/【吃新米和五湖四海九大碗】

我没参观过美军,不知道我们陆军的水平跟美军陆军相比如何。不过就目前装备水平来看,陆军书面上应该与美军没有太大差距。顺便说一句,以前我们仰望的美军战场监视旅这样的神级部队,我们也有了。这大概是世界上第二个有这种部队的国家。 

 

顺便多说几句战场监视旅。美军的集团军级编成中,有很大一块是支援旅。支援旅包括战场监视旅(BFSB)、火力旅、战斗航空旅(CAB)、机动增强旅(MEB)和保障旅。这些旅是兵种合成单位,用于支援战斗旅(装甲旅和机步旅)或执行专门任务。支援旅都是混编部队,都含有建制内的通信和保障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支援旅是战场监视旅,它的主要任务是侦查收集战场相关的敌情、地形、天候及民事因素,为作战态势图提供信息。 

 

美军目前的战场监视旅由1个军事情报营,1个无人机连,1个电子侦察与监视连,1个旅支援连,1个网络支援连组成。负责战场的电子信号情报、人力情报与反情报,并提供战场地面侦察与监视能力。 

 

网络支援连是战场监视旅通信的支柱,保障与整个作战地域内己方作战部队和指挥机构的通信,同时通过卫星,与后方总部情报机构取得联系和实时数据交换,保证总部可以指挥到合成营一级,甚至到单兵。 

 

战场监视旅也可以用其军事情报营的反情报和人力情报小组,人机系统,电子信号情报,装甲地面侦察或移动监视小组等等向其它旅进行情报增援。让集团军一线作战部队随时获取情报支援。 

 

所以战场监视旅控制集团军全部的地面和空中侦察力量,同时控制集团军下属的专业工程兵和化学、生物、放射性与核监视分队,也可以控制战斗航空旅的攻击侦察分队与增程无人机系统,以及额外的潜在地面侦察分队。 

 

战场监视旅的工作流程是将收集到和开发后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将这些信息载入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让全集团军的指挥官、普通战士和分析人员都能通过军用网络获得这些战场实时信息,并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实时决策支持。 

 

所以战场监视旅实际上是一个集团军的大脑和神经中枢系统。在企业中,就是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只是战场监视旅的平台数据是实时更新的,而且是野战移动的,所以需要数据快速存储,快速分析,快速集成,管理技术更高级,也更复杂。这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高级,因为采用了大量现场总线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技术(云计算其实只是人家这种技术的剩菜而已)。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9454324/【军营大锅饭】

简单介绍一下美军情报侦察旅的情况。 

 

情报侦察旅与战场监视旅有不同定位的,战场监视旅主要支撑战术战役目标,配置到集团军,情报侦察旅是配置到战区层面的,支撑战略战役目标。 

 

从系统工程角度看,美军情报侦察旅的结构是: 

 

一个各子系统信息流同步化(这个同步化是技术难点,也即采集,拦截,滤波,参数估计,破译,分析和对策一体化)的情报采集和拦截+战场监视+战场通信+情报分析+指挥控制结构,该结构是分布式的(基于云计算技术),并且与陆军的战场通信网络实现了整合,实现一线战斗部队(可以细化到单兵,单车和单项装备的信息终端)+各级指挥控制系统(包括战区,集团军,师、旅、团、营级别)+空中无线指挥侦察控制通信系统+太空侦察控制通信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 

 

这个系统功能主要是: 

 

情报收集+战场监视+特种侦察(例如电子侦察,无人机和有人机侦察,卫星侦察,特种渗透侦察,俘虏审讯等等)+情报分析+指挥控制+网络通信,为决策部门和一线指挥提供包括战场活动视频、战术情报采集、战场监视、重要装备几何动态定位、兵力动态部署情报、敌人后勤资源行动等等动态信息,并用于身份识别、反欺骗侦察和反间谍。为情报分析和决策指挥控制系统提供动态数据。

 

上述系统功能主要通过以下子系统实现: 

 

战场图像采集和数字地形系统(配置于野战单兵装备);地面信号情报采集分析系统(通过配置几何定位传感器+电子侦察传感器+光学侦察传感器的侦察车实现);分布式移动共用地面系统(包括侦察,监视,通信,分析和控制系统,是基于云计算的结构,可以从连一级情报终端到战区司令部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互联互通,配置于野战移动平台);低空侦察平台(通过配置全动态视频信号通用传感器系统,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情报+图像情报处理系统和移动目标指示雷达的无人侦察机实现);中空侦察和监视系统(通过配置高清视频和高目标定位精度的特种组合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的侦察机实现)。 

 

至于卫星侦察系统,属于统帅部直属,战区指挥控制系统可以请求数据支持。 

 

美军战场监视旅的情况,以前介绍过,不多说了,比较一下即明白这两个部队定位不同。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10948489/【吃朝鲜菜和烤串】

本文原文链接: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54239709/?start=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