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三年的机器人工厂被迫关门,成本居然比中国工人还高?

机器人到底能不能代替真人?这个问题经过长期的讨论依然没有结果,但是在鞋子生产方面,阿迪达斯用运作三年的失败教训给出了一个答案。日前,阿迪达斯在德国、美国的机器人工厂被迫关门,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你怎么都想不到:成本居然比中国工人还高?

500

阿迪达斯的工厂集中在亚太地区,带来廉价劳动力的同时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欧美等地方的鞋子需要从别的地方运过来。为了解决这个情况,拓宽欧美的市场,2016年阿迪达斯在德国总部附近开设了一个被称作“Speedfactory”的机器人工厂,占地达到4600平方米,可是里面只有160个工人,其余的全都用机器生产。到2017年,阿迪达斯又在美国开设第二家机器人工厂,工厂每天能生产1500双鞋子,全年产量50万双。 

500

按照阿迪达斯的构想,机器人工厂的好处很多,首先就是缩短了研发、生产周期,第二是工艺质量上比人工更加稳定,第三是减少人工劳动力的成本。阿迪达斯还定下2020年机器人工厂取代50%的普通工厂的目标,希望最终实现全球机器人工厂网络布局,引领未来的制造业。然而短短三年时间,这个美梦就被现实戳破,机器人工厂的缺陷很快暴露了出来。

500

第一,机器人工厂产量太低,完全无法和普通工厂相比。阿迪达斯每年生产四亿双鞋子,算下来每天至少要生产一百万双鞋。然而机器人工厂年产50万双,也就是说至少要近千家工厂才能满足这个产量。由此也可以看出,工人们的生产能力有多强。   

第二,机器人工厂的“刻板”。一条机器人工厂的生产线只能生产单一类型的鞋子,比如这两个工厂只产Boots中底跑鞋,也就是说每出一款新鞋就需要重新研发生产线。要知道阿迪达斯旗下鞋子的类型多达数百上千款,就可以看到人工的灵活和多变是机器人的刻板无法替代的。   

第三,机器人工厂研发成本高。仅仅两个工厂,阿迪达斯就多投入了35%的研发经费,毫不客气的说就是在烧钱。中国是阿迪达斯最主要的代工厂,在100万工人当中占很大比例,阿迪不想把钱给中国工人,就要给机器“发工资”,而机器人的成本算下来比中国工人还高。   

机器人和真人的争议一直都存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因为机器代替了人工的纺织,解放了很多的生产力,所以应该肯定机器的价值。阿迪达斯的机器工厂虽然失败了,但是对于机器生产不得不说是一次比较好的尝试。在某些领域上,机器人不怕苦不怕累、更精确失误少,但是某些方面仍然替代不了真人。正是有这些机器的存在,才反衬出人工有多么的强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