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印度,看看我们文化输出的差在哪里
我们说起印度一直是不屑和调侃的,但是我的感觉是,虽然印度在经济发展工业水平是不如中国的,但是印度在文化输出上是很明显的比中国要做的好,这也附带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形象,不管古代的文化输出,还是冷战时期和美苏的关系,以及现在的和各国的关系,印度作为文化大国的输出一直都是很强势的。
印度在当代的文化输出,我想首推的是宝莱坞为代表的印度电影工业。
在非洲中东等等地区,甚至在巴基斯坦和中国这样的不甚友好的地方,宝莱坞都有足够大的影响力。宝莱坞在继承了印度传统的舞蹈和音乐的基础上,又演绎创新了伟大的新的电影娱乐文艺形势,并不断的发扬光大。在印度国内好莱坞基本没有什么市场份额,而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甚至中国印度电影得票房都是很可观的。
中国在电影上或许国际得奖比印度多不少,虽然很多是靠黑中国自己得来,但是印度在国际观众的影响力上一直都是优于中国的,沙鲁克汗被评为是世界粉丝最多的明星超过了成龙,而阿米尔汗更是在中印两个国家都得到了追捧。印度电影传播的价值观,那种友爱,和平,靠自己奋斗实现理想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更是每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良好的发展,印度电影会揭露印度社会的黑暗,但是结局都是让人感觉到那种主人公在逆境奋斗的美好结果。《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等电影,都是这个的最好代表,看完之后让人感动无比震撼。
而中国电影,尤其是90年代的一些电影,专门往中国黑暗面拍出来,好像目的就是为了到洋人那里拿个大奖,而且最后让人闷不做声看不到什么希望,这种电影只能让导演个人得奖变成国际导演,但是并不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有良好的改变。后来的导演,徐峥,王宝强,韩寒,吴京和郭帆,拍电影就明显好了很多。中国崛起的过程中,电影文化称得上是一大短板,中国这方面的文化输出,不如民国时期赵丹周旋的上海电影时期,也不如建国后电影明星发展电影的盛况,几乎称得上是百年来文化输出最难看的时候,我认为电影人有必要努力。从根子来说,我认为和印度电影的差距在于电影的核心精神没有找准,电影的价值本来就是传播正能量,讲诉主人公从困境不断努力崛起奋斗的过程,最终获得一点小成功的励志故事,如果电影总是夸张浮夸的奢华布景,结果内涵无比尴尬,是拿不出手的。
印度第二个成功的文化输出,是板球联赛。
印度的板球联赛虽然只有6周而已,但是其周薪的水平却超过了NBA的水平,全球球迷数量更是超过了NBA,在印度之外有上亿人观看,印度板球联赛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都有转播频道。印度板球联赛,在国际上卖的转播权是非常可观的,2017年福克斯集团旗下的Star India有限公司以5年25.5亿美金的价格拿下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ndian Premier League,简称IPL)的全媒体版权,IPL成功跨进世界最昂贵联赛的行列之中。当人们再讨论NBA或是英超时,很难将这个印度的联赛忽略掉了。IPL有多值钱呢?它已经占据了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0.6%,品牌价值高达550亿美金。印度板球联赛的头号赞助商是中国的OPPOvivo,足见IPL是一个优质的大众营销平台。
印度板球联赛的地位,就是NBA在篮球的地位,全球板球明星都以到印度板球联赛效力为荣耀,4年一次的板球世界杯也是观看人数仅次于足球世界杯和橄榄球世界杯的比赛,印度国内每到那个时候都是全国狂欢。印度每次板球世界杯上打个前四名是很轻松的。而印度最近两个联赛每年营收约100亿人民币,超过中超(中国足球超级联赛)10倍。而其品牌价值,也与美国NBA和棒球联赛不相上下,这在新兴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
这方面可以说,中国体育联赛和印度板球联赛的成功比跟电影的差距差得更远,中国得中超在多年的持续大投入之下收入水平依然只有印度板球联赛的不到20%,国内大量的体育市场被NBA英超等占据,本来中国的收入水平是高于印度,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如何都该有有巴萨曼联纽约洋基那样的伟大球队来,这方面更需要反思和努力。
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我们选了两个不适合中国人的运动,足球和篮球作为国家的头号运动,足球适合白人,而篮球明显是黑人的天下,中国人不管怎么努力,基本上打个16强八强就到头了,而欧洲那些国家随便一个几十万上百万的国家都可以踢得比中国人好不少。篮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很变态的,而足球也是不遑多让,中国人天生在身体素质上要赶上都需要一段努力。这个和印度板球那样随时都可以成为顶级球队,世界各国球星都以到印度打板球为光荣是完全不同。
现代体育文化输出,乒乓球羽毛球这样的个人运动是不能作为标志性运动的,因为他不代表国家,必须是集体运动,能代表国家的荣誉,而且有那种几万人在大球场里呐喊助威的那种大型的仪式感才行,印度板球是完全找准了自己的方向的。我觉得我们可以好好研究下中国人自己发明个什么运动还是找个板球还是其他什么运动来作为中国人的真正核心运动,打造成美国超级碗,印度板球联赛那样的代表性联赛,在国外也扶植一批曼联巴萨那样的粉丝才行。
印度第三的文化输出,是他们已经把旧有的印度文化比如印度传统医药,传统运动,传统节日,传统舞蹈,完全标上了现代化时尚化的标签,只是借用了一个印度文化的IP。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总是和老旧的符号挂钩。
印度的医药的历史一点不比我们短,也有非常深厚的积累,但是今天印度医药阿育吠陀已经完全进入了大雅之堂,变成了西方社会一个高端的养生项目。中国的中医养生应该说现在是方兴未艾的,但是和印度的传统医药比确实差了很多。印度的阿育吠陀养生馆是非常现代化,非常豪华的,丝毫看不出一点土气的样子。
印度的传统瑜伽,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化输出,瑜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各种白领的先进养生调理时尚,本来中国也有像太极这样的深奥的养生理念,但是跟印度瑜伽的那种时髦相比,总是差了很多。
中国的传统太极好像都是一帮老头老太太在晨练,感觉不是年轻人的东西,而印度的瑜伽好像都是一群光鲜靓丽的美女在指导大家练习。
印度的传统节日,比如HOLI撒红节,已经都很现代化,变成了时髦的大家年轻人一起疯的节日,当一群年轻人在互相撒彩色颜料的时候,其实都玩得很HIGH,这跟万圣节一样变成了年轻人追捧的东西,中国的很多节日现在好像还是留于以前的那种很老旧的概念中。
印度的舞蹈,比如婆罗多舞,卡塔卡利,都迸发了新的活力,变成了印度的文化标志,显得很是高大上我们中国的传统舞蹈,应该说也是下了大力气,但是在国际流行程度上总感觉差一截。
中国目前做的最好的我觉得是年轻人的汉服运动,汉服代表了中国人的美学价值,中国人不管男女穿上都有至少20%得颜值加成,年轻人为代表而不是以老一辈为代表的汉服,在互联网时代迸发了惊人的价值,在抖音微博上频频刷屏,再加上中国特色的小镇园林背景,以及中国风歌曲的流行,中国的汉服的高大上和文化底蕴尽显无疑,以至于美国CNN都要来说几句。在其他领域也应该和汉服一样,把旧有得中国文化IP和新时代的时髦时尚结合。
那种守旧的古朴的文化,不适应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中国的传统舞蹈,戏剧有无数的伟大的艺术基因,如何现代化并走向世界,需要我们新一代的努力,我希望中国的文化输出至少达到梅兰芳当年风靡美国苏联的京剧水平,也能达到当代红色娘子军那样的文化水平来代表中国。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累其实比印度还要深厚,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称得上是世界最丰富,作为有汉风唐韵伟大中国,实在是该在今天的世界有我们自己的文化,唐僧当年走到西域和印度任何地方都是被认为标准的美男子,视为神明种,本质就是当年唐朝的文化和审美的无比强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