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份最新声明,已经暴露谁是输家

【文/齐福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5月29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决定对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其中包括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技术,将于6月15日公布清单;6月30日将公布对中国向美国投资限制和加强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这种做法完全有悖于中美双方刚刚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

美国决策的万般变化: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在当下的世界舞台中,美国政府的决策是频繁、多变的。美国政府先后退出伊核协议、巴黎气候协定,近期又对美朝峰会的举行犹豫多变。如此具有“高频”特点的政府决策方式传达出的信息只会让与其打交道的国家感觉,美国政府是近似一个商人在做“刮头皮”式的短期交易,明显缺乏一种稳定的、可靠的、长久性的战略框架。

美国与中国刚刚达成搁置贸易战协议框架,并计划在6月初派商务部长访问中国加以落实。在此前夕,美国抛出此份声明并不是中美贸易争端出现的新趋势或新问题。这只是再次证明了美国试图通过制造混乱,力图寻求有利于本国的筹码,目的在于迫使中国做出让步。

针对美国政府的做法,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达了中方的观点,同时也清楚地提出中国政府对此的应对之举,即有信心、有能力、有经验捍卫中国人民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外交部回应此举是对美国国家信誉的又一次损耗。

500

失序的发展境况:谁会是中美“贸易战”的输家?

如果此次美国在6月15日出台对500亿美元中商品征税的方案,中国必然会采取对等的反击。中美之间贸易争端可能会进入一个“全面贸易战”的模式。

美国抛出500亿中国进口商品加税的声明,忽视了中美贸易现存体量以及最终后果。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中美双边经贸规模超过5800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类别主要是电机电器和音响设备、机械器具及零件、家具及零件、玩具游戏用品及零件、鞋靴等。如果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提高征税水平,最终还将由美国国内消费者承担税负。

经贸关系始终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两国之间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贸关系。资料表明,2017年美方统计的中国对美国顺差约占当年全美整体贸易逆差的一半。这使得美国政府将中国当成贸易战的首选对象。而历史经验表明,贸易战的推行会对顺差国短期内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贸易战结束后不存在毫发无损的赢家。特别是在经济实力发展接近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取得完胜。

守住底线应对万变:中国采取的应对举措

中美双方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基础。美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伙伴之间更应提倡平等、互利、合作、共赢。而美国出尔反尔的举动却为中国提供了警醒和鞭策。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贸易伙伴超过230个国家和地区。但是,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国际贸易话语权不足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之一。今后,中国在明确国家利益底线的前提下,以正视并超越贸易争端的视角着手完善应对之策。

首先,正视中美贸易争端持久性。贸易争端的根源在于中美两国之间存在不断扩张的贸易逆差。只要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趋势短期内就难以逆转。当前,中美贸易争端可被视为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要阶段。中国在对摩擦、争端的认识、接受、协调和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国家间经贸合作的经验,同时也丰富应对无理争端的有效工具选择。

500

其次,推进全球贸易便利化进程。世界贸易便利化是大势所趋。2017年,《贸易便利化协定》成员国已经超过WTO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遵守公认的贸易制度框架是理性的政府做出的合理选择。中国在坚持WTO《贸易便利化协定》下,依照公认的贸易制度框架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

第三,加强多边合作建设。中国实现从贸易大国建设成为贸易强国,需要通过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和贸易方式等举措不断地努力。国际贸易合作没有地域空间的限制。只要参与各国具有共同的立场和利益,都可以开展沟通协调,共同保障和巩固国际秩序和贸易格局。

第四,推进自主创新。美国政府的声明直指《中国制造2025》。这充分暴露出美方的担忧,同时也证明了中国“硬核”所在。如果美国坚持强硬态度,就不能寄希望于双方紧张态势会突然转变。促成双方重回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的最终推手只能是国家综合实力,以及国家对未来科技和发展制高点的控制力。因此,中国应更加坚定、有效地地推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发展。

总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美贸易争端还将继续存在。中国政府借此时机通过有力有理有节的回应,以不变应万变,向世界展示本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高效的经济新体制,以及更加全面的开放新格局。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