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59)砥平里战斗的总结和准备第五次战役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丘讲古
关注微信公众号:雪菜肉丝面加蛋
接下来,是本鹰对砥平里战斗的总结:砥平里战斗本身失败了,这个毫无疑问,失败就是失败,但这个失败,有没有网上一些人说的那么大,那么惨烈呢?砥平里战斗中方指挥员是40军119师师长,开国少将徐国夫,砥平里战斗后,119师撤至后方,统计伤亡是938人,其中阵亡是303人,其余为伤员。
而119师是攻击砥平里的主力部队,除了119师下属的三个团以外,其余攻击部队还有两个团,他们负责的是侧翼次要方向的佯攻,而一些资料所称42军的375团事实上在外围打援,没有投入攻击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史》称砥平里攻击战我军伤亡1500人,应该是准确的,而美、法军防御部队损失在500-600人左右,环形工事没有被打破,我军伤亡高于敌军,伤亡比大约是3:1,这很正常,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阵地攻坚战,攻击方要集结防御方3倍以上兵力”这一规律。
至于所谓5000,那是美国人的估计,是不靠谱的,徐国夫回忆录中提到,119师从入朝到四次战役基本没有多少补充,部队经过连续的四次战役减员很大,砥平里战斗前,119师下属各团都是不满编的,一个连基本都是6、70人,一个团6、700人,徐国夫手上的攻击部队总共不到3000人,参战各部队加起来也就是7000-8000,如果说伤亡5000,那就基本上打光了,可事实上40军还参加了后边的防御作战。
所以美军的估计数字肯定不如我军卫勤和人事部门一个连一个连统计下来的数字靠谱。当然,美、法军总共6000人的防御部队伤亡500多,也不算太大。所以,砥平里战斗的规模并不大,志愿军进行了两夜的攻击,发现打不下来,果断撤走,美军并未追击,这就是砥平里战斗的全过程。
那么,砥平里战斗虽然双方伤亡都不大,但是却那么有名,这是为什么?本鹰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是美军的宣传需要,自志愿军入朝参战以来,攻必克守必坚,即使是美军战斗力最强的陆战1师,也被志愿军一路从长津湖赶下了海,被嘲讽为“逆登陆”,终于守住了一次阵地,美国人自然要大肆宣传。
其二是砥平里战斗暴露了志愿军的弱点,由于装备的极度落后,志愿军缺乏攻坚火力,缺乏步兵的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和反坦克手雷,同样缺乏各种口径的火炮,在面对美军团级以上防御阵地时,很难以轻步兵加以攻克,因此,美军在被包围后,往往不急于突围,而是组成环形工事防守一夜,之后天亮后在飞机的掩护下白天突围,在五次战役结束后,随着志愿军装备的改善,这一战术才被打破。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砥平里区区一个小村庄,不是志愿军的攻击目标,志愿军的作战目标是从砥平里撕裂东西线美军的联系,进行穿插攻击,但是,砥平里战斗的两天里,美军依靠机械化步兵乘车机动的装备优势,运动大量兵力堵住了横城反击战的战役缺口,使得志愿军难以发展进一步的战果,这才是砥平里战斗最大的问题,也是志愿军最大的缺陷所在,五次战役结束后,我们才找到了对抗这一战术的方法:既然对机械化部队很难打大规模歼灭战,我们就打小规模的歼灭战,一次消灭敌一个两个连,用小规模频繁的山地攻防战斗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让对方的摩托化装备无用武之地。
————————————————————————————————
砥平里战斗就分析到这里,下周开始,我们进入四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机动防御作战,26军即将出场,大名鼎鼎的七峰山阻击战将成为他们的最大亮点。
砥平里战斗结束后,志愿军司令部鉴于我军连续作战,粮弹即将耗尽,敌军投入了新锐有生力量等特点,决定全线转为运动防御,为后续部队到达战场,准备五次战役争取时间。此时,中央军委已确定了在朝鲜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和部署,作为第二番作战部队的第19兵团,于2月16日起已开始渡江,向朝鲜前线开进,3月中旬前后才能全部到达前线。其他第二番作战部队尚在国内调集中,最快也需4月初才能全部到达前线。
而志愿军在第一线作战的6个军,已连续进行了四个战役,部队减员较大,由于交通运输困难,在国内完成训练、准备补充的新兵和老兵均尚未送到前线,前线部队已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彭德怀和朴一禹判断,在志愿军第二番作战部队和补充的兵员到达前线以前,“联合国军”依靠其优势的装备,迅速补充,在空军的支援配合下,仍可能进攻,企图进出三八线。据此,彭德怀、朴一禹决定,志愿军和人民军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方针,在南起汉江北岸至横城一线,北至三八线一线的地区,部署三道防御阵地,采取节节阻击的运动防御方式,每道防线坚持防御20一30天,共争取两个月的时间,掩护第二番作战部队的开进集结,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囤积作战物资,尔后进行反击。对此,志愿军进行了针对性的部署,将6个军以及人民军3个军团做纵深配置,具体配置如下:
志愿军和人民军全线运动防御分为两个梯队进行部署: 第一梯队以志愿军4个军、人民军4个军团,在西起汉江,沿汉江北岸,经杨平、中元山、横城、烽火山、酒峰、芳林里至下珍富里地区,正面宽巧。余公里,纵深25至30公里,构成第一线防御阵地。
从西至东具体部署是:以人民军第1军团,防守汉江口至汉城东南地段,正面32公里;以志愿军第50军配属炮兵第26团2个营,防守称岛至上八堂地段,正面17公里;以志愿军第38军防守上八堂至曹佐里地段,正面31公里;以志愿军第42军配属炮兵第25团1个营,防守曹佐里至鹰峰地段,正面22公里;以志愿军第66军配属炮兵第29团1个营,防守鹰峰至井金山地段,正面19公里;以人民军第5军团防守井金山至下大谷地段,正面17公里;以人民军第3军团防守下大谷至芳林里东北阿支洞地段,正面19公里。另人民军第2军团于下珍富里以西地域,随时实施机动。要求各军和军团在此一防御线地区抗击20天至1个月时间,如能支待更长时间更好。
第二梯队以志愿军3个军和人民军1个师的兵力,在西起议山,经议政府、铸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至洪川、丰岩里地区,构成第二线防御阵地。大体部署从西至东为:以人民军第I军团之第19师配置于汉山地域;以志愿军第26军配置于议政府、铸锦山地域;以志愿军第40军配置于座防山、洪川以西地域;以志愿军第39军配置于洪川、东幕山地域;东幕山以东至东海岸由人民军金雄集团担任防御。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志愿军进行的防御作战,有效地保存了自己,对攻击中的敌军耗尽了对方的攻击势能,为第19兵团、第3兵团的入朝参战争取了时间。同时,在反复的阵地攻防战中,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为之后阵地战阶段大量歼灭敌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