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真相”的阐释力,是怎么没的?

​标题既是个感想,也是想跟大家讨论的话题。记得2014年到2018年那阵儿,“一战”研究是坊间热门,几乎人人都在阅读或撰写一战相关书籍。那些所谓的“新研究成果”我都翻了一遍,感觉仍然没有一本能跟艾伦•约翰•珀西瓦尔•泰勒(A.J.P.Taylor)这本旧的绘图小册子媲美。

500

War By Time-Table: How The First World War Began 《按时间表开战》

500

泰勒是上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生平和著作当时都颇具争议,他对历史的解读影响深远。尤其是他关于二战起源的论点,至今仍然是真相与自由主义宣传顽强抗争的案例 ——

50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500

泰勒最著名的形象之一

在这两本书里,泰勒针对二十世纪前半页的欧洲的批评历久弥新,富有洞见。他认为,战争的爆发主要是由“势”而非某国或某领袖的主观意图驱动。一战是如此,二战亦然。希特勒并不是策划主宰欧洲局势的战略阴谋家,他不过是个普通的西方领导人,一个机会主义者,因势利导,见机行事。在政治和外交上,除了追求权力和反犹主义之外,并没有什么信仰和愿景可言。和当时其他欧洲国家领袖并无区别。

500

500

这描述听着耳熟么?

500

西方人这两年在纠缠“后真相”这个概念,其实他们远离真相的道路已经走了几十年了。为了得到梦寐以求的终身教职,大学里的青年学子们,把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向搞得越来越细小,以至完全脱离历史和现实。历史学家专注的课题就好比1672-1675年之间某个英国村庄里的更年期妇女的生活。经济学和政治学就更荒唐了。500

这些所谓的研究,挖出了越来越多的事实,越来越多的数据,再用越来越复杂的算法和模型对这些事实和数据进行强暴。出炉的所谓的成果,再被也是靠做这种所谓的研究起家的同行们审阅通过,在这五六十人的圈子里这么绕个几圈,正教授就到手啦!真相就这样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覆盖下,渐渐消失。现在不少中国的大学也争先恐后地要走上这条路,后果会是很可悲的。

“事实”和“真相”是两码事,中国人说“实事求是”,就是在事实中发现真相、得到真理,而不是把“事”与“是”混为一谈。学术届年轻一代的求职狂热和各种智库里的研究人员着急拉赞助的过程中,制造出海量数据,导致今天我们所掌握的信息规模前所未有。这个体量不仅对人脑,甚至人工智能来说都趋近无限。而想要从大量“垃圾”中辨析真理,更是海底捞针。如今,西方学术届已经难有A.J.P.泰勒这样的人,有能力穿透事实碎片和数据的迷雾,构建一套真实的叙述。我们中国呢?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