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关15】约法三章

原创连载 欢迎关注

面对帝国君臣的投降,刘季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当是时,刘邦手下将领中就有人提议,诛杀秦王子婴。但是刘邦不同意,他说:“当初楚怀王任命我入关,便是因为我宽厚仁爱。况且现在秦国君臣已经投降了,再杀掉他们不吉利。”

刘邦将秦国君臣教给手下人看管,自己向西进入咸阳宫城,刘邦老毛病又来了,看见堂皇的宫殿和满城的美女就挪不动脚了,想要在这里休息。樊哙和张良认为这不行,你哪门子可以这样搞。刘邦虽然心里面有点压不住,但是人说的在理啊,底下人、楚怀王、项羽,秦人乃至于全天下都看着呢。忍了!

明白人多少是有点不一样的。刘邦刚进入咸阳的时候,其它的将领都跑着去抢宝库、财库里面的贵重物品,唯独萧跑去没人的地方。萧何率先跑到秦朝丞相、御史等行政首领的办公室,把各类地图、画册、书籍、档案和其它资料收藏起来。

后来的活动中,刘邦之所以能够清楚地把握天下各大要塞详情、各处的人口资料和GDP、历史地理的关键要点,以及民生现状问题,大多都依靠萧何搬运的这些“宝贝”。这样想想,萧何也算是为后来汉军的信息战做出巨大的贡献了。

刘邦派人逐一封禁了秦国的各类大型国有固定资产,自己带着军队退回到霸上驻扎下来。萧何长了个心眼,把秦国各大办公室里面的资料全部带走了。对于未来的刘邦而言,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

同年十一月,刘邦召集各地大佬,宣布自己的军管纪律:“大家都被严苛的秦律折磨很久了,人们相聚谈话都可能被杀害或者诛族。我和诸侯们约定,先进入关中的人就让他称王。那么我应该做这个关中王。我跟诸位前辈大佬定下这个规矩,就立法三条: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它的秦法全被废除,官员和百姓生活法度都按自己之前那样就可以了。我刘季来这里,是为父兄除害的,不是来侵略抢夺和实施暴力的,你们不要害怕!我把军队驻回到霸上,也是等待诸侯们都来了以后,再一起商定该怎么办。”

刘邦派人和秦朝官员一起,把这份临时管理办法通知到下面的各级行政管理单位,大搞普法工程。苛法一除,秦国的百姓都很开心,争先恐后地带着牛、羊、食物和酒品来犒劳刘邦的军队,沛公下令不准接受,曰:“仓库里的粮食足够多,我不想耗费民力。”秦地的百姓更开心,就害怕刘邦以后不做秦王。

500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

天下无敌的秦帝国走到了真正的终点。

对于刘邦而言,这只是一个起点。众叛亲离的秦朝不可怕,可怕的是东西南北的各处诸侯,可怕的是以一敌百的战神项羽,可怕的是看不清的局势和摸不透的人心。

总结刘邦的前半生,有蛮多东西值得聊的。

刘邦是个没有什么知识的粗人,但是并不代表这个人没有文化,没有水平。刘邦做事自由散漫,随性,但是他有很多品格是后人值得思考的。

在战争年代,儒家的仁礼之治,多半没有供其生衍的土壤。刘邦这样从死人堆里怕出来的混混,当然是是看不上的,甚至直接往儒冠里面撒尿,痞子气十足。但是他反应很快,郦食其当面把他训了一顿,刘邦不是当场挽着膀子去把他揍一顿,而是静下心来,看看这个人说得在不在理,肚子里有没有货。

最后的结果是郦食其不仅仅帮助刘邦拿到创业第一桶金,还顺利攻下关中。

有货,好,我听你的。这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态度。

至于你出身如何,经历如何,乃至于你骂我辱我都随便你,没有任何关系,能办事就行、任人唯才,这是刘邦的天然优势,也是反观历史上大多数能干“大事”的人都拥有的共同品质。能够把个人的判断从个人的情感中抽离出来,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这种独立的思维模式同样需要良好的执行力来保驾护航。

刘邦以前是什么人,贪财好色的混混,但是现在不同了,屁股坐的位置不一样了,财货无所亲,妇女无所幸。以前巴不得在男人那里取财,在女人那里骗色的刘大混子,能够克服自己的私欲,去做当是时应该做的选择,这是很厉害的。

现代人面对让人上头的东西:黄、赌、毒、贷,多少次跟自己约定好要重新做人,可是一个“就这一次没关系”就破功前功尽弃了。问题在哪?

问题在于眼前的安逸远远比远方的梦想更有诱惑。

问题在于顺耳的假话永远比逆耳的真话更加动听。

这并不是说现代人不行,所有平凡的人一定不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是说但凡是人都有其挂碍执念。有挂碍执念是一件好事情,就好像战争从来都是为了土地和人口,人类始终在追求财富和配偶,这种现世的挂碍和现实的追求永远是人前进的第一动力,但也往往会成为第一阻力。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项氏一族是谋杀了自己的好友,独立起兵的,这是背叛和出卖。

所以项羽没有这个脸面回去。

眼前微不足道的沙砾,他日将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山。

想要成大事,就必须在特定的时候放下适当的执念。

在路上被人打了一拳,十二岁的你打回去,这叫年轻人有血性,好样的;二十二岁的你打回去,这叫一时血气,无可厚非;但是一直到三十二岁的你,四十二岁的你和五十二岁的你都在用十二岁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可能就会真正地到来了。

我知道很多债务缠身的人,很多人都是从一千、两千开始的,他们的心态各不一样:没准就不用还、周转过这个月就停手、仅仅就贷这一次……但是事实上呢?一股小小的暗流悄然就变成了巨大的漩涡。

我们很难把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从自己的感觉和需要中抽离出来,这是一件好事,这说明我们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是一个在体验生活酸甜苦辣的人。但是很多时候这也是一件坏事,为一时的情绪和感觉所累,在生活的真实感中走向适应、麻木和懒惰,最后看不到远方,终归也达到不了。

理性之路和感性之路,我们所有人都看得到其中的利弊,看得到各自的艰难困苦。

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难道不是吗?

刘邦跟着理性走,赢得理所应当;项羽跟着感性走,活得潇洒壮烈。在特定的背景下,他们都是英雄。但是历史无数次重演,我们也都明白,笑到最后的那个人一定是刘邦。

同为人生正道,二选一的时候不可为而为之,这挺遗憾的,不过也挺好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