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关14】秦朝是怎么灭亡的

原创连载 欢迎贵关注

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

这一天是秦国的坏日子。刘邦率军抵达霸上,帝国皇帝、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着帝玺、符节,降低着旗帜立在两旁,秦朝向刘邦投降了。

对于刘邦而言,这应该是他人生最光芒的时刻之一。不可一世的帝国走到了最后一天,如今它的帝王正臣服在自己的脚下。不久前自己还不过是秦治所下的一个小队长而已,人生的光芒来得如此之快,让人感到惊讶和难以相信。

一个人的命运啊,真的是不可以预料。

史家不幸诗家幸,秦始皇没有能够把”皇帝“这个称号在自己的子孙之间世世代代传下去,但是后世的君王,自小就以秦朝灭亡的教训做基础教材。打得了天下却守不不了, 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对于秦朝的灭亡有很多的说法,固然秦朝的失败是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军事的全面崩盘,但是里面一定有一个脉络。西竹君谈谈自己的感受,也渴望在评论区看到大家的意见。

探究秦朝的灭亡原因,不妨绕过传统学院派的枚举法,我们倒推一下这个问题:

在与反秦联军的对抗中,秦军—秦朝为什么会失败?

我们看双方军事交锋,秦帝国对于反秦联军而言是一个落-起-落的状态。帝国真的在起义军的进攻中好无还手之力吗?其实并没有,相反在巨鹿之战前秦国的军事布局基本到位:王离所率的北方主力和章邯率领的中央主力已经在同一个战场汇合,而隔江对峙的是各大军阀和诸侯国的正规军队。

通过章邯的多次围剿,“揭竿而起”的反秦局面已经基本结束了,原生态的农民军在现下的军事环境中非常劣势。对于反秦势力而言,这是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重大转折。

钜鹿之战的失败,抛来楚军的BUFF加成,秦军自身的失利是一个很主要的因素:

1.王离军攻城不遂,围困兵乏粮少的孤城,久攻不下;

2.王离和章邯军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只能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王离负责攻城,章邯负责后勤,并且未能在全程中做任何调整;

3.章邯军和王离军队均没有能够抵挡住项羽军队的袭扰和冲锋;

如果要从军事失利出发来看的话,秦始皇首先要来负责任。

1.在刚统一天下以后,将主力部队分为两拨,分别派向极北极南两个长期战场,北方分军三十万、南方派军五十万,且相互不能照应。同时被分裂的还有辎重、后勤和官吏等资源。算上大量下放到基层去搞土木工程的秦国军队,实际上流动的、拥有战斗力和战斗经验的野战部队并不多。陈胜吴广起义时期,大多是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农民,但是地方部队没有能力绞杀他们,中原地区秦朝也没有任何快速反应部队来处理极端情况,导致一个城市起义,十个城市暴动,农民军越聚越多。

2.扶苏集团的覆灭导致了秦国中枢系统的直接瘫痪。秦始皇在继承人问题上的犹豫不决,导致了秦廷对继承人问题的集体转向。秦国没有嫡长子继承的风气,但是就朝廷政治风向而言,扶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资源最好,但是为了平衡权力关系,在自己身体不好的情况下,秦始皇带胡亥出巡,这给整个秦廷官员传递了”错误“的讯号。李斯被挟持叛变,可以看做是这种转向的典型。

的确从秦始皇角度上来看,胡亥的性格阴辣,更像自己,也更适合帝国。但是朝廷声望和各项资源都更好,这导致胡亥继位以后不得不进行大清洗,在政治上这导致了吏治层面的瘫痪,在军事上这导致了国家机动力量被直接打乱。

500

在李由死战的时候,秦国没有快速部署有组织的军事力量有调度地进行军事反扑,反而胡亥和赵高正在清洗李斯一族,让死战变成了战死。河南的崩盘这让秦帝国失去了守卫东大门的机会。

军事上,蒙恬被杀代表着胡亥集团对军事力量的清洗。想想王离可能也是真的倒霉,来蒙恬的军队中本来是读个私家军校升华升华的,紧跟着蒙恬就被抓了,临危受命接手蒙家军,个人经验也好,军队士气也好,王离肯定是找不到北的。

蒙家军巨鹿之战攻城不顺,野战也不顺,可能不仅仅是王离运气太不好了,而是秦朝中央政府对公子扶苏势力的清洗不仅仅止于高层,大量中层和基层官员也被殃及池鱼。北军原有的建制给赵高打没了——就算王离来背全部黑锅,即使他军事实力再差劲,发布进攻指令以后,也应该有中下层军官统筹好下面的事情——哪怕王离有选择困难症,也不至于一百多天围一座饭都吃不上的孤城打不下来吧。

《亮剑》里面的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个人怎么换辖军,下面部队不适应贵不适应,但是战斗力是一定存在的。战斗能力大规模下降到了钜鹿之战秦军那个情况,只可能是李云龙走的时候连着营、连、排长通信兵和厨房伙夫全部都给顺走了。

虽然史书上没有写,项羽的表现也确实夺目,但是九原边军的突然咸鱼的原因应当被我们后世人注意。

可想而知在政治上,胡亥和赵高对以蒙毅和李斯为引子,同样对朝廷进行了清洗,这应该直接让战士的秦廷中央调度系统被整瘫痪掉了。

500

这样想想,胡亥和赵高两个人还真的是上天送下来的两个活宝。

3.秦朝统治的政治和制度基础薄弱。秦国受用于郡县制和严刑峻法,但是未必适应于东方六国。扶苏被秦始皇扔到北边沙漠去,导火索也是焚书坑儒映射出来的政治思路差异,秦始皇死的时候才想到还是扶苏好,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死之前干嘛去了。

六国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虽然六国有新法,但是并没有完全复制秦国的郡县制。秦国统一以后,六国旧地的贵族势力 ,不过是从官方转到民间去了而已。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可以解决六国君主问题,但是六国的士、大夫解决了吗?并没有。

秦末农民起义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对于反秦联军而言,地方军阀(刘邦)的融资创业和落魄贵族(项羽)的二次创业才是最主要的问题。驰道加敖仓,章邯四处出击疯狂斩首的大食堂打法已经验证了中央集权带来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生产关系投射出时代背景下生产力的变化,属于奴隶制社会的荣光已经过去了,项羽没有想明白,所以他最后死了。

刘邦和他身边的人,却看清楚了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方向。

刘算别人算不清的账、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和委屈。同样,也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赚着别人永远赚不到的钱。所以最后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开国皇帝。

500

现在的很多学者,把秦灭亡的原因归咎于秦制度改革的失衡问题。一刀切地直接置换郡县制度也好,一刀切地经济改革也好,一刀切的军事布局也好,一刀切的土木工程也好,秦帝国在其建立初期,确实有太多开天辟地的制度建设工作要去做。

但是遗憾的是,秦法严厉,帝国没有预备缓冲地带,也没有准备试炼机会,秦朝靠着秦国的几个人在做人肉马达,英雄人物一死,英雄的故事就被项羽一把火点成了天上的星星。

西竹君对于农民起义军没有什么好感的,后人有一部电影叫《投名状》,里面拍的很现实:

500

历史似乎更加现实,两年前前搞what does the fox say的陈胜起义以后急着自己称王,两千年以后搞邪教的洪秀全起义以后也一模一样。封建统治者滥杀无辜,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军也一样。

500

刘邦屠杀的人未必就见得比项羽少。但是刘邦之所以能赢,就是因为他能够看到兵锋刺不到的地方,眼界决定位置,屁股决定脑袋。刘邦出身于农民没错,但是在秦朝末年的大环境下,刘邦在民为匪,在官为吏,用农民起义军领袖来看待他,可就有点偏颇了。

赵高指鹿为马,玩到脱手了,变成了秦失其鹿,天下逐之。这也算是历史的行程了。

你认为秦帝国败在哪里呢?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吗?

参考文献

“刑弃灰于道”新论——秦朝灭亡原因的再考察

法家法思想之“重刑轻罪”是秦朝灭亡原因之一

论秦的宗法制——兼谈胡亥篡位与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浅谈秦朝灭亡的原因

略论秦朝灭亡的原因

浅析秦朝灭亡的制度原因

秦朝灭亡非法家思想之罪

秦朝与法家思想——韩非思想的运用与王朝破灭原因的分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