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曹操墓出土的镜子与日本大分出土之物“酷似”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9月17日报道 日媒称,从曹操墓中出土的镜子“酷似”大分县日田市的古坟中二战前出土的重要文物镜子。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9月12日报道,曹操(155年至220年)是中国三国时代的枭雄,打下了魏国的基础。中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潘伟斌曾参与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曹操墓“曹操高陵”。他在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三国志”展相关联的学术交流团座谈会上,明确了上述消息。
资料图:2009年12月27日,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确认为魏武王曹操高陵。(新华社)
据报道,从2008年开始的发掘中出土的镜子为铁制且严重生锈,花纹尚未详细知晓。研究院近日使用X光进行调查时,发现镜子表面为金且镶嵌花纹,也嵌有贵重宝石。潘伟斌表示“和据称是在日本日田市发现的镜子‘金银错嵌珠龙文铁镜’为几乎同等样式的可能性很高”。
报道称,金银错嵌珠龙文铁镜据称是1933年(昭和8年)在进行铁路修建工程时发现,由考古学家梅原末治于1963年撰写报告,1964年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其被认为是送给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之物,也有研究者认为该镜是《邪马台国九州说》的佐证。
(图片来源:《朝日新闻》中文网)
转者按:此图系转者自《朝日新闻》中文网截图。查询《朝日新闻》中文网,文章原标题是《中国研究者称 曹操墓出土的镜子与日本大分出土之物“酷似”》,作者为宮代荣一。
来源:环球网2019-02-21
据日本NHK电视台2月21日报道,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被认为曹操墓的一个古墓中出土的瓷罐具有白瓷的特点,而此前人们一直认为那个时代还没有白瓷。研究小组认为,从该古墓出土的一只瓷罐是最早的白瓷作品,这一发现将把白瓷的历史提早300多年。
曹操是公元3世纪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为寻找曹操墓,有关方面2009年在中国河南省安阳市进行了考古调查。发掘现场出土的一块石板上刻有“魏武王”字样,中国政府的研究机构认为此处即为曹操墓。
墓中的一件瓷罐高13.4厘米,口径8.7厘米,被认为是陪葬品。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研究小组调查发现,该瓷罐表面上了一层透明的釉,经高温烧制后,形成了玻璃质的釉层,具有白瓷的特点。
研究小组称,过去认为,白瓷的历史可上溯到6世纪末,而本次的发现将把白瓷的历史提早300多年。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主任研究员市元垒表示: “东汉到三国持续战乱,在这一时期,文化艺术没有受到太多重视。本次的发现令人感到惊讶。”
该瓷罐将从2019年7月起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三国志”主题展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