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族,祖辈曹玺,曹寅的发家史!
先说明,曹雪芹的祖辈原本是汉人。远祖曹锡远曾经是明朝沈阳中卫的地方官,后来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攻打了沈阳,沈阳沦陷。
曹锡远作为地方官,是被俘虏的对象。之后一家沦为了奴隶,他的儿子曹振彦编入了旗人籍,做了一名教官!
这足以说明,曹家的人是有着真本事的。
明毅宗崇祯七年(1634),曹振彦转入多尔衮统率的满洲正白旗,做了军中“左领”,从这时起,他的官运亨通起来。
这里强调下,曹家作为多尔衮的私人所有物,也就是包衣。正是因为曹家的优秀才被多尔衮选上,并且予以重任。这个时代的包衣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奴隶,他们身份比较复杂。包衣可以读书写字考取功名,包衣若是发达了,主子脸上是很有光的。所以,多尔衮正是看中了曹家的出众的能力,才收入麾下。
单论民族,曹雪芹祖辈是汉人,但是很早就入了旗人籍贯。论出身,曹家因为从龙入关,护驾有功,属于直接为皇室服务的内务府正白旗包衣!
就是因为这样的关系,曹雪芹的祖辈曹玺的夫人才被选入宫,做了幼年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做了康熙的伴读。如果,康熙不是皇帝,哪怕是个王爷,那么他们两就是可以做兄弟了。
这时的曹家就形成了和最高统治者非同寻常的关系!地位,一路向上。
在康熙登基后,立即就对曹玺委以重任,派他做了江宁织造,而且改变了当时原本三年更换一次的惯例,把江宁织造直接变成了曹家的专属职位。这个位子,曹家一坐就是几代!
江宁织造是干什么的?就是专门给皇室处理内务,做衣服绸缎的。这个位置是皇室非常信任的人才能胜任的。这个位置不仅仅是做皇室的衣服,也是皇帝的耳目!为皇帝上报民情,官情!
这个位置不属于任何的行政机构,巡抚来了也动不了查不了。因为江宁织造属于皇帝一手管理。所以,当时的曹家的位置可不一般,是各级官员巴结的对象。
就这样,曹玺就在康熙二年到二十三年连任了二十二年,病死在任上。
康熙心痛不已。据《康熙上元县志-曹玺传》记载,曹玺自幼酷爱学习,有才干,织造任内,使“积弊一清”,深的康熙赞许。特别是在康熙十六年和十七年,曹玺两次进京向康熙汇报江南的情况,非常详细仔细,得到破格提拔,赐蟒服,加正一品,成为内司空!所以曹玺就有着内务府包工部尚书的身份!
曹玺死后,康熙任曹玺之子,曹寅,继任江宁织造,他比曹玺更加的有才干,属于文武双全的那种,而且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体察民情,在《康熙上元县志-曹玺传》里称曹寅,七岁能辨四声,长,弟子讲性命之学,尤工于诗,伯仲相济美。
著名的《全唐诗》,《佩文韵府》,就是曹寅主持篆刻的。
在曹玺居丧期间,康熙已经晋升曹寅为内务府慎刑司郎中,同时兼任江宁织造。一直到康熙五十一年病死。
可见康熙对于曹家的偏爱和信任已经到了偏执的地步。曹家不仅工作做的让康熙满意,而且作为包衣,让康熙脸上非常有光。基本上康熙已经将曹家当做了一家人。
现在说说密折,这个就不介绍了,大家应该都知道的。让我们看看康熙对曹寅的回信:
“朕体安善,尔不必来。明年朕欲南方走走,未定。倘有疑难之事,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康熙对于曹家的安危看的非常重!
在清代,南巡之事,只有皇帝知道,别人根本无从得知,但是,康熙偏偏就告诉了曹寅。
事实证明,曹家的忠心的值得康熙的信任的。康熙六次南巡,四次驻在了江宁织造府中。第一次南巡赶上曹玺病死未久,为什么就是这么巧呢?因为这是康熙要来祭奠这位老朋友。康熙“亲临其署,抚慰诸孤”。
后面的三次都是曹寅接驾的。
曹寅不负重托,康熙非常的满意,不仅奏报地方见闻有功,四次接驾有功,在团结江南文人学才方面也颇有成效。而且当时满汉民族矛盾较为尖锐,这是康熙最头疼的问题。特别是江南一代,这就需要曹寅这样的心腹去处理,安抚,统战!
在曹寅病死后,康熙非常痛惜,康熙传话内务府总管说:曹寅朕眼看自幼长大成才,此子甚是可惜,朕所使用之包衣子嗣中,尚无一人如他者。生长的也魁梧,能写作,是文武双全之人。他在织造上很谨慎,朕对他寄予厚望,他的祖辈也是非常勤劳。
如果说,在康熙活着的时候,有谁能让康熙如此满意,信任,也就只有曹家了。
康熙对曹家的偏爱,加之曹家的优秀,正是曹家走上巅峰的契机。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