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酷设定+乱序叙事,这部完成度极高的科幻毕设太秀了!
作者/ 徒步
编辑/ 彼方
“我们把身边的物件进行拼接,例如魔方、宇宙、外星人、兄弟成长纠纷等等。我们考虑这些元素之间产生联系和衍生出一个故事的可能性,并朝着这个想法扩展。”
今天这一期「AniOne线上展」,小趴给大家带来的是——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的叶思华、刘颖恒、张禧霖、陈安胜、吴冠华同学的毕设作品《1/27的星球》。短片有着巨大而可爱的脑洞,讲述了一个关于兄弟情和外星球的超日常故事。短片同时还采用了喜闻乐见的乱序叙事方式,像魔方一样一步步地向观众还原故事真相。
《1/27的星球》
导演:叶思华
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海报
首先,让我们赶紧来欣赏一下这部作品吧~视频连接请戳https://mp.weixin.qq.com/s/9ZClNcpDt-WOXSD1e0x7qw
《1/27的星球》最终版
— 作品简介 —
主角小男孩在生活上无时无刻都想逃离哥哥的束缚。一天上学途中,小男孩遇到了外星人,他们星球遭遇了灾难,需要小男孩的帮助他们星球才能复原。为了拯救外星人他经历了重重困难,但却无法独自一人闯过最后一关……
— 作者介绍 —
叶思华
导演 编剧 三维 场景绘制 原画
邮箱:1015536982@qq.com
微博:@一线天--
刘颖恒
动画 描线 上色 角色设计
邮箱:1002407279@qq.com
张禧霖
三维 描线 上色 角色设计 场景绘制
邮箱:759815267@qq.com
微博:@安墨西林
陈安胜
原画 动画 角色设计
邮箱:1239538335@qq.com
微博:@摸鱼的_anson菌
P站ID:14834109
吴冠华
三维 后期合成 上色
邮箱:903785009@qq.com
— 角色设计 —
— 场景设计 —
— 部分分镜 —
— 作者专访 —
学术趴:你们创作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叶思华:首先是有了一个想要表达的叙事形式,然后把身边的物件进行拼接,例如魔方、宇宙、外星人、兄弟成长中的纠葛等等。我们考虑这些元素之间产生联系和衍生出一个故事的可能性,并朝着这个想法扩展,一步步进行讨论和修改。
学术趴:在创作中受到哪些作品或作者的启发/影响比较大?
叶思华:《克罗索巨兽》、《低俗小说》、《记忆碎片》、《Rick and Morty》。
《克罗索巨兽》海报
学术趴:剧本的设计过程是怎样的,有比较纠结或组员间有不同想法的部分吗?
叶思华:最早期的剧本是一个关于青春期男孩和父亲的故事,其中也牵扯到了外星人和魔方的元素,但因为觉得剧情太普通就舍弃了。后来就想了一个新的剧本,想把毕设做两部小短片,区分风格和色彩,一个正序,一个倒叙,第二部的倒叙结尾与第一部的开头连接,拼成一个故事。最后因为制作时间紧迫的问题而最终放弃了正序的剧本,最后只剩下了现在的倒叙的部分。
张禧霖:剧本前期争议还蛮大的,主要是个人觉得单纯写人物情感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画面可能会比较枯燥,后来导演经过一番挣扎,同时在老师的催促下,定下了现在这个故事。新剧本还结合了很多元素,设定也逐渐丰富,我们都妥协接受了,后来画着画着觉得还蛮好玩的。兄弟情真香。
学术趴:角色的设定过程是怎样的?
陈安胜:在一开始为了契合实验动画工作室的名字,有试过各种不同的画风去设计角色,兄弟俩的设计由我负责,而外星人由颖恒负责。
其中外星人是我们最纠结的角色,因为我们希望避免它看起来与人类太过接近,所以绘制了很多不同的造型,有比较偏美卡的,也有比较诡异的。到最后转手到我这里设计我最后决定还是画的可爱点吧,之后身上的花纹也改了几版才终于定型得到了现在的方案。
至于兄弟俩的造型可以说是很不实验了,只能说我的能力有限画不出那么具实验性画风的角色吧,最后我觉得还是跟从内心画的可爱一点比较讨喜(笑)。
早期角色设计图
学术趴:在兄弟关系的设计上,你们有参考自己或朋友的兄弟相处模式吗?
叶思华:故事里的兄弟俩的设定来源于我和哥哥小时候的一些经历,其中也参考了其他组员小时候与他姐姐相处的日常小故事。最后总结出来的普遍的规律是,哥哥姐姐都喜欢欺负弟弟妹妹,花式恶作剧其实可以让两兄弟每一天过的更充实,有趣(哈哈,不过也是分情况的)……
学术趴:主角房间内墙上、抽屉里的物件设计非常丰富。在户外场景中也看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店铺和路人行为(如阿伟便利店),这些要素的设计过程是怎样的?
张禧霖:一开始我们都很苦恼房间的元素该怎么搭配才会比较有生活感和两兄弟相处的真实感,根据组员大佬的设计与多次迭代,成为了现在大家看到稍显凌乱的样子。
其中主角房间里的物件都是根据兄弟俩的爱好来组合的,在我画的时候还咨询了其他男同学男孩子的房间里都有些什么,其中墙上的海报都是导演喜欢的球星、抽屉里的物件有组员爱玩的游戏等。我还把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做成海报贴在墙上了哈哈,实在想不到画什么就从身边出发嘛。
关于街道的店铺,想画出南方小街的感觉,但又不想太认真,会显得太写实。于是就融合一下我喜欢的元素,配合剧本搞笑的风格,也同时在招牌和路人上多花了点心思,希望不会抢戏就是了(阿伟便利店的英文名叫awsl shop,好的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咱也是第一次画场景,多有不足,请多多包涵......
学术趴:在作画方面你们有遇到哪些比较有挑战性的地方吗?
陈安胜:打从一开始组队我就决定了我来负责角色原画,因为我喜欢研究动作本身。每次看到喜欢的动画师画的动画我都会一帧帧地细看,研究不同动作帧与帧之间的变化,这个过程会很有趣,经常会有“原来还可以这样画啊”的感慨。
《1/27的星球》最让我难忘的作画应该是两个地方,一是追逐戏,二是拧魔方。在长达一分多钟的追逐戏里,主角需要持续奔跑,所以为了让主角的跑步能展现从一开始的惊慌失措,到后面的逐渐适应,再到发现被追上时的脚步失衡等等的状态,我们下了不少的功夫。这个过程我们还希望可以是二维与三维的结合,不过最后看来还是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至于拧魔方,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还没能很好地表现出魔方在主角手上一直转动变化的场面。而3D动画我也不会调魔方的拧动,所以我是一帧一帧的在maya固定机位下转动模型,一帧一帧截下图片来画的魔方,之后根据需要调整速率补上中间帧。
另一个挑战是手拧魔方时手指的自然演出,因为如果只是生硬的让手跟着魔方转动是不行的,我喜欢更自然的画面,所以和思华拍了好几次不同角度拧魔方时的画面作为参考,最后画面我还是挺满意的。
学术趴:你们是如何给星球起名的,CB——0.13有什么含义吗?
叶思华:其实没有什么特殊含义,CB即是Cube Planet——“方块星球”的缩写。13是我喜欢的球星的号码,前面的小数点和0是为了让名字更长,听着更酷炫哈哈。
学术趴:每一章节的小标题有怎样的含义,为什么中间缺少了Chapter4?
叶思华:早期分镜里其实没有分章节,但也是分了5场戏(即现在的5个章节),每场戏相接的地方用一个相对有规律的方式转场。如最开始的那场戏,主角小男孩在房间里找魔法碎块,当哥哥问他今天为什么没去上学的时候,镜头会缓缓推进到他的瞳孔,这里采用类似于回忆的转场方式。
接下来的几场戏里,基本都会保持一问一答的叙事节奏,每次镜头都会推进到某个角色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转场,让原本打乱的每场戏重新串联起来,同时让观众保持好奇心,一直看到最后才看到整个故事的原貌。
后面为了更区分清楚每场戏的位置和内容而设置了章节,而每个章节的标题即是魔方的公式的名字,暗示后面魔方与“方块星球”的联系和为后面复原魔方而做铺垫。
缺失的Chapter 4是迎合剧本内容而设计的,片名《1/27的星球》即是章节4的标题。主角小男孩“一匀”在房间找的那颗魔方方块,就是它们“缺失的1/27的星球”,同时这个“方块”(1/27星球)也是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比较可惜的是,后面的章节标题也出现了一次片名(忘记改了…)。
学术趴:接下来想问一些关于剧情细节的问题。为什么弟弟付一匀会突然飞起来,进入了那一块掉落的魔方里?
叶思华:因为那个外星球上有他自己的引力(这个设定其实有点牵强哈哈)。
学术趴:代表CB星球的魔方又是怎么到他手里的,同时很好奇他之后会如何保存这个魔方?
叶思华:有想过在片子里解释这个问题,但好像不是很重要,而且时长会再次拉长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片子最后有交代他放回那个箱子里去了,至于以后会如何保存这个魔方,这里可能会触发下一个故事…(笑)
学术趴:最后对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毕设创作的经验和建议吧。
陈安胜:记住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要没事熬夜。做毕设最好尽早先把重要的卡给做了,因为起码不够时间做完最重要的部分也能得以呈现。加油!
张禧霖:珍惜当学生的机会,多看多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好好把握在校的时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当学生真好!!!!我想一辈子读大学!!!
刘颖恒:少吃青菜多熬夜,健康头发每一天。少吃青菜多熬夜,健康头发每一天。少吃青菜多熬夜,健康头发每一天。
叶思华:多吃青菜,早睡早起。
最后感谢每位组员为毕设不留余地的付出和四位老师的辛苦监督,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可以一起做动画!
学术趴:感谢你们的分享!最后再次感谢你们能接受学术趴的采访,期待未来能再创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