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从来没有听说过美国的公知?

文化传播的手段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传播力量,而统治阶级也永远不会放弃尝试掌控所有文化权力。在中国我们通过出版审查,而在美国统治阶级通过金钱资助和金融并购。

文化传播领域的主要力量包括以下三方: 政府势力,人民公知势力(且称为在野精英阶层或在野知识分子),传媒机构势力。而这三方势力最终的争夺对象就是普通人民的思想和意识形态。

人民对于政府有天然的不信任感,因为政府是利维坦,是人民无法掌控的怪物。在这一点上中美政府面临同样的问题,也处在同样的水平基线。但是在剩下的两方势力上,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有不足。

在传媒机构势力上,我国几乎是明白的宣告了出版传媒机构只拥有不完全的出版权利,所有出版物必须通过政治审查,这很容易引起民众对政府的误解,也为西方势力的批评留下话柄。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通过经济收买和股权转让的手段,完成统治阶层对出版传媒机构的掌控,手段隐蔽,同时也借经济行为之名给民众留下了政治力量干预少的印象,不会引起大面积的群众抵触情绪。在这一方面,我国还需要改进思路。

最后一方,在野知识分子(公知)。由于其主观上的非官方性,使得群众在正常情况下会更倾向于在野知识分子的立场。而且随着宣传手段的不断发展,在文化权力争夺战中,公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北宋时期的知识分子用尽一生写一本专著印刷传播,也仅仅只能在小部分文化精英中传播,而当今中国的随便一个公众号,都具有吸附百万乃至千万流量的潜力,这极大的增强了公知对人民意识形态的影响能力。

在我国,公知几乎在现在已经变成了彻彻底底的贬义词,因为当下网络大部分所谓公知,其实都是主义分子,不是主意分子。他们在向民众传播文化和意识的过程中,纯粹以主义定性,凡是非民主社会成功的,他们一定要反对,凡是非民主社会失败的,他们一定要嘲讽,事实上满足了:

1,人民对于政府利维坦的恐惧和批判心态。
2,人民对于思考天生的反感和对于情绪倾泻的喜好

而真真正正属于公共知识分子的‘‘为社会进步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启迪人民让他们能够保护自己的权利’’这种责任,早已经在信息的潮流中被置之脑后。我们一大部分所谓的公知,实际上,已经不再配称为公共知识分子。
西方势力对于中国公知的渗透比较早,因而这片文化高地目前还是西方势力所属的公知占主要部分。当然,我们在新时代已经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首先是政府机构充分利用中国人数极多的受教育群体,对一批普通知识分子提前进行政治宣传,并且由这一批知识分子满足民众的情感宣泄和情感共鸣需求,这一批普通知识分子最主要的特征就是: 朴素爱国和理性爱国,他们是知识分子和普通群众的结合体,主要的构成群体是高中生,普通大学本科生,白领,这一群体中年轻人占多,正是他们为网络塑造了小粉红的气氛与节奏。

但是这种低质量的公知群体还难以完全阻挡来自西方所谓‘’高势位文化‘’的入侵,想要在公知势力领域对外进行文化阻击甚至文化反击,必须要用文化力量抵抗文化力量,通过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一批真正的中国文化精英,即高质量的公知阶层。比如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或者山东大学‘‘尼山学堂’’等等。只有通过这一批文化精英完成中国文化自信和体制自信的建立,中国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转型和文化复兴 ,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和自由民主思想分庭抗礼的人类核心发展道路。

而令我疑惑的是,西方的公知似乎从未在我的视野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出现过,莫非是教育垄断和文化垄断所致?如果观网诸君有相关消息,也请评论,我想看看国外公知的嘴脸,难道也像传媒机构一样被资本力量拔了舌头?如果确实西方公知力量衰弱如斯,希望观网诸君能努力让中国的现实走出国门,走出CNN转播,走出华盛顿邮报的表述,做一做美国的中分。


初次发帖,请斧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