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先进坦克抛弃线膛炮,改用滑膛炮?99A的主炮比狙击枪更准确

作者|  科罗廖夫

来源|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首先需要分清滑膛炮和线膛炮的区别。线膛炮是指火炮身管内刻有膛线的火炮,炮弹在发射后将会沿着这些膛线旋转前进,在飞行过程中保持旋转稳定。线膛炮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炮弹的射程,还可以提高炮弹的打击精确度。因而在二战之前的坦克炮大多数都是线膛炮。

500

但是随着更加先进的炮管制造工艺的出现,使得炮弹即使是从滑膛炮管射出后,能量也不会有过多损耗,滑膛炮就再次得到重视,并大力在坦克炮上得以运用。因此滑膛炮“复古”转变,再次被各国所青睐,成为了二战之后各国主流坦克主炮所采用的潮流方向。

现代主战坦克的主炮大部分都采用滑膛炮,除了英国仍在使用小口径L7型105mm线膛炮和L30A1型120mm线膛炮之外,各国主战坦克均为滑膛炮。英国这么做的特殊原因是因为英国在HESH碎甲弹研发层面技术较为先进,碎甲弹较薄的弹壳使得不能通过大口径滑膛炮发射,而使用初速较低的线膛炮属实无奈。

500

英国“挑战者II”坦克仍然采用120mm的L30A1型55倍径的线膛炮

滑膛炮的炮管内壁非常光滑,发射炮弹时遇到的阻力更小,炮弹的初始速度得以极大提升。采用滑膛坦克炮发射的炮弹因为飞行过程中不需要旋转,在离开炮口前炮弹不会承受由膛线所带来的巨大旋转力,因此不易对炮管产生磨损。

而线膛炮却由于炮弹会磨损膛线,所以寿命远低于滑膛炮。最初使用滑膛炮的坦克射程原本可能较小,后来随着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等改良式的弹药出现,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一般来说这种炮的口径不会很大,但是造价较低,且可以发射如炮射反坦克导弹。

苏联是最早将滑膛炮“发扬光大”的国家,在60年代初期闪亮登场的T-62主战坦克就装备有115mm口径的滑膛炮,T-62就采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炮弹初射的动能几乎不会损耗,全部用于弹道飞行和对敌方装甲目标的穿甲。而像是现代的HEAT破甲弹,因为其采用金属射流来获得破甲效果,所以如果使用线膛炮发射,炮弹会因为膛线的存在而自发旋转,从而抵消穿甲威力,如今的主流坦克炮炮弹,大部分种类的改良弹种都不能在线膛炮和滑膛炮之间通用。

500

在以前,线膛炮的精确性比滑膛炮有优势,由于有膛线的存在,线膛炮的突出特点是射击精度高。例如我军广泛使用的94式105毫米加长身管坦克炮,是62倍口径的线膛炮,身管长达6.3米,在发射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的千米立靶精度,分别能达到0.2×0.2米、0.23×0.23米和0.3×0.3米。中国在80年代研制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安装一门120毫米滑膛炮,发射钨合金脱壳穿甲弹的初速超过1680米/秒,千米立靶密集度为0.26×0.26米。

而现代工艺制造的滑膛炮,配合先进穿甲弹,已经解决了传统滑膛炮精度不足的问题。例如中国最新型的99A主战坦克,采用50倍口径的125毫米滑膛炮,在先进火控系统操作下,可以在1500米距离上准确打击0.2米x0.2米大小的目标,这相当于用一门大炮在1.5公里距离上命中了一个9.7英寸的苹果iPad2平板电脑,与线膛炮的精度不相上下,超过了世界最顶尖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

500

我陆军ZBD-04A步战车发射炮射9M117炮射导弹。

所以,在炮管寿命,以及新型弹种等诸多原因的考量下,滑膛炮取代线膛炮成为坦克炮主流的设计,属于历史潮流的必然。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