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常识:今日香港更依赖于中国内地,而不是相反
近日,巴曙松在新浪微博连续发表帖子,用一系列数据——其中特别用了香港资本流入内地的数据,证明中国内地离不开香港的特殊金融地位——分析证明“香港难以取代”。
我并不在乎香港能否被取代。只是因为看到巴曙松的言论中存在许多错误,觉得有必要批评一下。于是连续在新浪微博上发出批评微博:
【应该这么分析:发展中经济体发展初期对外资依赖度更大,经济发展度高了,自生资本多了,对外资依赖度就小了。当中国内地对外资依赖度相对大的时候,香港流入资金比重较小;当中国内地对外资依赖度相对小了,香港流入资金比重增大。这说明什么?
由于资本流动是以利润为目的的,于是逻辑上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中国内地对香港资本优惠条件更大;2、香港资本在香港市场利润空间缩小的情况下,更需要进入中国内地寻求发展。所以,这个事实应该被解读为香港发展更加离不开中国内地,而不是中国内地离不开香港。
蜜汁自信啊!香港近年来社会骚乱程度日益激烈。原因在于社会贫富悬殊过大。从香港房价特别高,而无房人比重特别大可以知道,比重巨大而越来越失去希望的底层民众对社会的不满与愤怒在不断增加。这样的社会会越来越好?就因为所谓的司法独立?你们所谓的司法独立下的现象,印度、乌克兰、海地如何?
过去,一些人认定,不实行西方社会体制,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不起来;如今,巴曙松 认定,不实行西方社会体制,中国将离不开香港特殊的全球金融职能。需不需要由深圳取代香港,这里不说。香港之所以现在依然是全球金融中心,很明显是因为背靠了中国内地。
香港的经济规模发展空间有限,而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空间相对还很大。当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到或者接近发达经济体的水平的时候,中国内地的一些城市——还不只是某一个城市——就必然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香港的相对衰退,将使得它逐渐失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019年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的408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4329.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600多亿美元。资本依然是净流入,说明中国市场利润空间相对较大。没有香港的资本流入,控制一下资本流出就好。
有人会说,控制对外资本输出,违背市场规律。且不说这么做未必违背规律。就算是,也意味着资本流动是双方的需要,不是谁依赖谁的事。特别是当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的时候,以为中国对香港存在资本流入依赖,而不看到香港资本为了利润而需要进入内地,是不是无知表现啊?
资本流入有两种:一种是带着先进技术流入;另一种则只是一般资本流入。较高水平的经济体比如今天的中国,真正需要的是第一种资本流入。而今天的香港与发达国家相比,很显然更能够拿出来的是第二种资本。因此今天的香港资本流入并不是中国内地依赖,而是香港资本对内地依赖更多。
中国内地急需一般资本流入的时候,香港资本流入比重较小;当中国内地对一般资本流入需要降低的时候,只能提供一般资本输出的香港,资本流入比重却上升了。这当然不是作为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的中国内地,依赖香港资本流入的结果,而是香港资本因为中国内地的特殊优惠而得到获利市场的结果。
搞经济金融理论的千万要记住,市场现象是双方需要的结果。尤其对于今天的中国内地来说,香港的表现更多在于它自身的需要。对今天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的中国内地来说,香港的经济、金融作用更多的是香港自身的生存条件,不是中国内地对他的依赖。香港人不要继续这么蜜汁自信。】
作为经济理论的工作者,不明白生产力与经济的关系的大有人在。作为经济金融理论专家,居然不明白金融中心与经济环境的关系,我还是第一次从巴曙松这里看到。
97年亚洲金融风暴,如果不是中国中央政府运用强大的金融实力援助香港,使香港得以挺过这场风暴,香港的全球金融地位很可能就此崩塌——一个经不住国际金融炒家攻击的市场,当然不可能让市场各方有信心。也就不能具有或者继续保持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