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杀后,北宋再无力北伐!

作者|  吴长军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500

宋初太祖赵匡胤制定的战略是先南后北,挥师消灭南方的各个割据势力,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北汉和辽国。

宋军十几年忙着灭蜀灭南汉灭南唐。

北方强敌辽国和宋的世仇北汉,总不至于呆在那儿什么事都不做吧?

辽军铁骑没有饮马河洛,直取大梁,不是没想到,而是没能力。

因为宋军北方有一大将镇守,使得北线防守固若金汤,辽军不能越雷池一步。

这个将军就是郭进。

01、行伍将军

郭进生于五代十国的乱世,长得雄壮威猛,为人豪气干云,喜欢喝酒赌博,结交的都是豪杰。

一身武艺力气,就走了投军这条路。

梁唐晋汉周,汉的创始人是刘知远。

郭进被他收为帐下,担任警卫员。

后晋是契丹的儿皇帝,窝囊气受不了,和契丹翻脸,让契丹给灭了。

久有大志的刘知远称帝,国号“汉”。

郭进毛遂自荐,率一彪军先行进入河北,拿下铭州,为汉军一举平定河北各地立下大功。

郭进一下子成为名扬天下的勇将。

大将郭威代汉,建立“周”,传位义子柴荣。

柴荣死,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

中原政权更迭,郭进一直效劳朝廷。

在好几个地方担任过地方长官,政绩非常出色。

从大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的十几年内,郭进一直驻防铭州,是北方防线的边防总司令,专门对付与北汉交界的太行山一线防务。

他大大小小与北汉及其主子契丹交手十几战,屡战屡胜,成为大宋北方的不倒长城。

赵匡胤在京城替他建了大房子。

命令用“筒瓦”给郭将军房子用。

有关部门就说:筒瓦只有亲王公主可以用啊!

宋太祖发怒了:“郭进扼守西山一线十几年,让我没有北顾之忧。我对待郭进能不如儿女?马上去办!不要啰嗦。”

郭将军在宋太祖心目中的地位,不是一般高。

02、治军理民

郭进治军很有一套,军纪严明之极。

有犯军法者,绝对杀无赦。

宋太祖赵匡胤派自己近卫军中的佼佼者去郭进营中效力,告诫他们说:

“你们可要遵纪守法。犯了事,我可能会放过你们,郭进一定会杀了你们。”

卫士们在京城就骄横惯了,没当一回事。

到郭进军中还是吊儿郎当,当场就让郭进给杀了好几个。

赵匡胤得知,叹息地对卫士们说:“这些人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郭进还是杀了。他的军纪冒犯不得哟。”

大家对郭将军都是敬畏有加。

赵匡胤私底下给郭进信:那些人跋扈自大,我就是要将军你给他们上一课。

郭进无比感激这个知己皇帝,更是一心一意守边关。

但他也不是胡来,有个军官跑去告状,说郭进贪污。

赵匡胤把他抓起来,送到铭州。

让郭进自己处理。

郭进对他说:“你敢告我,说明胆子不小。这几天正和敌军交战,你明天上战场。打赢了,我替你请功。打输了,别回来见我。”

军官感激之至,第二天上战场拼命,果然大胜。

郭进不食言,上奏朝廷,提拔重用。

——这郭将军手下的官兵,纪律严明,作风向上,战斗力超级强。

难得的是老郭在几任地方官时,治理政务有是一把好手。

打强盗,安百姓,所在之处治安都很好。

登州、卫州的老百姓都上请朝廷替郭进立碑颂德。

卫州城四周种柳树,河道里种荷花,老百姓看这柳绿荷红,都感叹:都是郭大人给的好日子哟。

太祖赵匡胤用人放的开手,边防的军政大权都给主官,郭进许多事自己做主,大展宏图。

不但军队强大,地方财政也相当有钱。

在太祖手上做事,就是爽。

可惜太祖死了,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03、白马岭之战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再次伐北汉。

打北汉的关键就是挡住契丹援军,赵光义给郭进下了死命令:在契丹军的必经之路石岭关拦截住,不让一兵一马通过。

石岭关,岭横东西,路纵南北。

是朔方进入山西的重要通道,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关南白马岭,一条宽涧拦在南北路上,都是易守难攻的兵将争战地。

契丹得到北汉的求救信,派大将耶律沙为将,亲王耶律敌烈为监军,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为后应。

数万兵马,杀奔而来。

三月到达白马岭,宋军严陈以待,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耶律沙久经战阵,立即下令在白马涧北边停止前进。

等待后军耶律斜轸到来,待机渡过涧水。

耶律敌烈这个监军,立功心切,咱们这几万契丹健儿,还怕宋军南蛮子?不用等,立即渡河!

敌烈是亲王,大将耶律抹只又支持他,契丹军开始渡河,耶律沙无奈,全军跟上。

郭进要的就是这个时机,兵法正是说半渡而击之。

契丹骑兵渡河,马嘶人叫,一片混乱。

宋军万箭齐万,射得敌军人仰马翻之际,骑兵集结冲锋,步兵四下围攻,把队形不整的契丹兵冲得七零八落。

契丹大败,骄傲的耶律敌烈及其子洼哥当场被斩,耶律抹只、都敏等五名大将死在乱军之中。

耶律沙奋力死战,在后军耶律斜轸的接应下,逃得一条性命。

这一战把北汉的生命线彻底给切断了。

北汉主刘继元派遣的间谍又让郭进给逮捕,带到太原城下斩首。

北汉军军心崩溃,投降。

大宋胜利完成全国统一大业。

郭进乘势反攻,一举拿下契丹西龙门寨子,杀敌无数,割下敌军左耳献礼。

这几战把契丹人打得没了脾气,再无南下斗志。

04、监军

将帅出征,要有很大的自主权。

孙子兵法所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可后来,皇帝即要将军能征善战,又要将军乖乖听话,经常派身边的人去监督将军的举动。这就是监军。

监军级别不高,权力不小。

所以将军们对这些人很头痛。

去任监军,就要挑出点毛病,才显得我不多余。

宋太宗派了个将军叫田钦祚的,担任郭进将军的监军。小田是典型的唯我高兴的小人,看郭进为国增光,就是不爽。

白马岭这样的血战,郭进用尽心机,与契丹人死战。

小田时不时地来个小绊子,让郭进意外地吃个亏。

敌军挑战,郭进亲自率军出战,小田不动,不理胜负。

郭进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小田不报,还冷嘲热讽。

郭进大怒,什么时候受这种小人的窝囊气,自杀。

宋太宗得报,听说是郭将军脑溢血,突然挂了。

也就不理会了。

可惜郭进这样威震北疆的名将,就这样气死了。

很久以后,郭将军的部下都为他不平,真消息多多少少传到皇帝的耳朵,田钦祚才受到一点小处分而已。

其实郭进将军是个很通达的人。

他在铭州盖了一栋大房子,房子落成时,请大家喝酒。

工匠们坐在东边,儿侄们坐在西边。

有人就说:大将军啊,这些工匠都是小人物,怎么能和将军的子侄们坐在一起呢?

郭进的回答很有意思,他指着东厢那些工匠说:“这些人是盖房子的人。”

又指指西厢儿孙们:“这些是卖房子的人。”

然后对提问的人说:“你说谁可以坐在上座呢?”

这就是郭进的心里话,做事的人永远是重要的。

500

05、懦宋

大宋的将军们的命运,郭进将军就是一个代表人物。

战功卓越,威震敌方。

但皇帝不喜欢,在内部给你手脚,就是让你适当的时候死去,不成为帝国依赖的长城。

所以大宋与北方西北及南方的交战,屡屡处于下风,就不奇怪了。

缺的不是将才,缺的是皇帝的信任和态度。

郭进死后,宋太宗发起了两次北伐,要收回燕云十六州。

原来宋太祖赵匡胤手下的名将,曹彬、潘美、田重进、米信等,不说百战百胜,至少胜率都很高。

在宋太宗指挥下,经常是监军们说了算,很多时侯都是先胜后败,终于导致北伐的全面失利。

举个例子,潘美和名将杨业(杨家将杨老令公)这一路,许多正确的建议,监军就是不同意。

以潘美南征北战的经历,完全明白杨业是正确的,可他宁愿牺牲杨业,也不得罪代表宋太宗的监军。

所以北伐中才有杨业被自己人出卖,血战到家门口没有接应,被辽将耶律斜轸俘虏的悲剧。

大宋将军的命运从宋太宗确定第一个年号“太平兴国”起就被定调下来。

这是大宋兴文抑武的标志。

当兵比读书低的不是一等。

名将狄青曾经对名臣韩琦说某兵弁是个好男儿,韩琦轻蔑道:“什么是好男儿?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男儿!”

 ——中了进士在东华门上唱名这荣耀,才叫男子汉!

郭进将军之死,正是武将在宋朝吃不开的开始。

比如狄青这样的名将,硬是让文官集团给挤兑,抑郁而终。

靖康之变,都要亡国了,才有岳家军、韩家军这一类兵将一体的部队出现,但随着谈判成功,和平到来。

岳飞被杀,韩世忠解职,每天骑一匹驴在西湖溜达。

这就是宋朝武将们集体悲催的命运。

所以历史评价赵宋是懦宋,一点也不过分。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