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卖4813万,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中国最有野心的艺术家,为何消失了?

作者|   阿伍

来源|   北方女王

500

在岳敏君的前半生里,“逃离”带来了各种身份的转换,不断地放弃安稳源自于内心的坚持。这些年,他在画画与生活里折腾、挣扎,不过是为了守住自己那一点点灵魂的自由。对57岁的岳敏君而言,生活依旧荒诞,他仍一笑置之。

20世纪90年代,大量艺术家丢掉了政府分配给的公职,丧失了生活和创作所需的经济保障,成为“盲流”。

圆明园画家村就此诞生,他们创作出大量前卫的先锋艺术作品,受到了全世界同行的关注。

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当代画家岳敏君,25年前就身在其中。

 500

偶然的机会,还是美术教师的他去参观画展,遇到一个南方的小伙子对画展的内容非常熟悉,每张画都详细地向岳敏君讲解,让他打开了对于绘画的理解。

彼时的岳敏君正处于一种艺术观乃至人格分裂的状态中,视野的局限让他感到痛苦。

渴望打开的岳敏君再一次“逃离”自己原本的舒适生活,选择了更为艰苦的纯粹艺术道路。他坚定地来到了圆明园画家村,成为了“盲流”一族。

人生必有一个向往,由此而成为人生。

在岳敏君的前半生里,“逃离”带来了各种身份的转换,不断地放弃安稳源自于内心的坚持。这些年,他在画画与生活里折腾、挣扎,不过是为了守住自己那一点点灵魂的自由。

500

1962年12月,岳敏君出生于东北大庆油田,跟随在石油系统工作的父母,他先后辗转于中国的大江南北。

岳敏君从小内心就充满叛逆,但是这种叛逆的表现却和很多人不一样,更多的是一种逃离。

面对生活中跟自己性格相拧的东西,他都会选择一种逃离的方式,想通过距离感看清自己。

小时候,父母让岳敏君跟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学习工笔画,画的内容是仕女,年少的他根本无法理解,为何要画这些距离自己生活过于遥远的仕女。仅仅学了三个多月,他就选择了逃学。

20岁时,岳敏君成为天津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一名工人。在那段需要在油船上,呆上近一个月才能上岸的日子里,绘画成了他表达内心世界最好的方式。

工作五年后,他发现23岁的自己,已经是石油勘探队里最“老”的队员,这让他感到绝望。

画画成为岳敏君改变命运的唯一武器,这一年,他考入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投身自己最热爱的生活。

 500

大学毕业后,岳敏君回到华北石油教育学院任美术教师。他长期生活在一种艺术观乃至人格分裂状态中,视野的局限让他感到痛苦。

艺术的宿命,是叛逆的,怀疑的,不合群的。

渴望打开的岳敏君,再一次“逃离”自己人生的舒适区,辞掉了人人口中的“金饭碗”,选择了更为艰苦的纯粹艺术道路。

1990年春节,岳敏君到圆明园附近的医院探望病人,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圆明园的“画家村”,这里聚集了很多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抱团取暖、互相支撑。

 500

艺术评论家栗宪庭,曾这样评论圆明园画家村的这些画家:

“他们的作品没有文化的重负,没有前两代人居高临下的视角。他们画自己,画自己的朋友亲人,画日常琐碎无聊的生活片断。他们的创作心态漫不经心,作品中也充满了泼皮的气氛。”

他们是大众眼中的盲流,民间寻梦的主流。岳敏君一下子变得非常兴奋。

春节过后,他就决定前往“圆明园画家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

在接受《舍得智慧讲堂》的采访时,岳敏君说:“在这里,我找到了一点点自由。要想要好的作品,自由是一个前提。”

500

岳敏君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也渐渐地在自由与快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感,他开始了自己的“笑脸”创作。《画家和他的朋友们》、《笑脸》,相继问世。

自我审问不仅限于追求成功的野心,更多是画家和自我在画布上完成的一种对话。

岳敏君的作品主要是描述那些热烈的精神状态,他不喜欢冷漠的作品风格。对于自己的“笑脸”创作,他这样说道:

“大笑的形象对我而言是一种保证,保证一切都会变好,就像佛教所承诺的来生圆满。而现实并非如此,混乱而怪诞,我决定用大笑的形象,来提醒我圈子里的人,明天会更加美好。”

  500

500

在圆明园画家村,岳敏君与别人合租了一个工作室,身无分文的他为了支撑自己画下去,不得不给两个韩国小孩做家教补贴家用,一个月200块钱才让他得以维持生存。

虽然穷困潦倒,岳敏君却从未丢弃艺术家该有的尊严,他在舍与得之间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和生活的真实。

很多人往往因为无法生活,而匆匆离开,于是生存成为圆明园画家村最大的问题。

1992年下半年以来,“圆明园画家村”成为新闻热点,使大家看到一种浓厚的“梵高情结”,他们在生活艰难中,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

 500

这一年的5月2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一篇报道《圆明园废墟上的艺术村落》,将这些自由艺术家彻底推到大众面前。

圆明园画家群的生存方式,带动了一种个性自由的保存,不太受制于某一种社会环境的压力。

对岳敏君来讲,坚持心灵的自由和生活的真实,这是特别难能可贵的。可是就在这些自由画家热情高涨的时候,圆明园画家村很快便迎来了没落。

对于艺术家最大的悲哀,是生活在一个不理智的环境下,长期不被理解。

岳敏君被迫再次逃离,曾经的乌托邦,剩下的只有自由人虚无缥缈的踪影。

 500

1994年,圆明园画家村消失了,岳敏君到宋庄继续自己的“笑脸”艺术创作。这种玩世不恭的笑脸也成为那个年代最通俗的写照。

他经历了人生中最为痛苦的一次迁徙。这个行为本身有一种象征性,它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才是最为重要的。

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出自由和流浪的意味。

从圆明园来到宋庄的岳敏君,艺术创作道路豁然开朗。他在变与不变之间,把握着平衡。

无论是坚持“玩笑现实主义”的“偶像制造”,还是建议现实与历史对话的“空场景”和“迷宫”系列,岳敏君的艺术实践,更加关注于深层社会问题的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反思。

 500

作品中强烈的色彩反差、夸张的大笑脸,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线内,他用独特的绘画语言,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和心灵。

特殊的时代记忆和职业环境,塑造着岳敏君的性格。对他的艺术创作风格,也带来了影响。

笑有时是一种掩饰,岳敏君通过大笑脸符号的复制,来宣扬自己的内心世界,拒绝崇高与冷漠,影射出自己的态度立场。

栗宪庭早在90年代就提出,岳敏君是“肤浅偶像的制作者”,他的语言方式是反复用自己的形象作模特儿,摆出各种嬉皮笑脸的表情,并通过对这些动作和表情的自嘲性描写,表达当今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

  500


500

岳敏君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一种身份的寻找。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了与这个世界对话、抗争的方式。

“我有一个野心,以后让所有人都只要看到笑的东西就想到我,而且只能是我,不是别人。”

在他的画作中,饱和度极高的底色下一个个卡通化的男子咧着大嘴,露出夸张而整齐的一排牙齿,狂欢中却又有着深深的失落感。

“笑脸”系列的问世,让岳敏君跻身于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的行列。整个画面的活泼氛围,却深刻地隐喻了现代灵魂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极致的笑是为了表现极致的痛苦。

 500

他说:“它是一个极致的表现,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候,才会用某一种极致的表情,去表达某些东西。”

1992底,香港收藏家张颂仁以每张1500美元的价格买走岳敏君的两幅作品。如何在绘画语言与艺术批评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成为他更加关注的问题。

来到宋庄后,岳敏君的创作理念也发生了变化,那不是一种线性的改变。

作品思考的原创性比较强,源于他自己对社会与生活的思考。艺术创作永远是生活感悟的镜像,宋庄让岳敏君暂时得以安宁,却很难说是最终的归宿。

 500

漂泊中找不到安全感,激发了岳敏君创作表达的新方式。

他捕捉到的方法都是源自个体独特的思考,不再遵循线性的角度去延伸,而是从生活与视觉感受中提炼。

他开始了自己的“场景系列”,将画中的主体人物去掉,只剩场景,他说这是对于权力的隐喻,画家也有权力决定一切。

  500

500

宋庄十年,岳敏君的艺术创作进入成熟期。

中国当代艺术在市场上的整体表现,也渐入佳境。宋庄成为了油画收藏家们的淘金之地。买断一个画家的所有作品,用卡车运走的传闻时有发生。

岳敏君称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2007年,是岳敏君在油画国际市场上,最受追捧的一年,先后诞生了十幅千万级以上的作品。一年后,《轰轰》在香港佳士得以4813万的价格落槌,创下了岳敏君个人油画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

 500

岳敏君作品《轰轰》

当年,他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刊》如此评价岳敏君:“如果你认为中国与这个世界的现状和未来息息相关,那这位艺术家就是描绘出中国的人”。

随之而来的巨大商业性的成功,带给他巨大的反思。

作为一个过去为了100块钱还要去讨生活的创作者来讲,看待这一切,觉得是一种荒谬:

“如果要创作一种思想,都要用价钱来衡量它的价值,那只能说明这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年代,价值判断标准缺失”。

动辄几千万的作品拍卖,取决于国际艺术品市场的起落,关乎收藏家们的收藏眼光,岳敏君认为这一切和画家本人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关系。

面对商业与艺术的关系,岳敏君没有排斥,那不是一个相互消解与诋毁的过程。

他认为应该用稍微开放的态度去看待,太拘泥于某一些东西,可能会让人看到的世界过于狭窄。

 500

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不被社会环境所裹挟。岳敏君的舍得之道,让他在跨界合作中,保持了自己的艺术特征。

“笑脸系列”在商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功,似乎掩盖了岳敏君在趋线性化创作中的努力。

很多人开始质疑岳敏君的画风,认为他没有创新,并怀疑他二十多年来,坚持笑脸画创作的本意:“一直重复笑脸,想要将它作为自己的标签......”

对岳敏君而言,这是一个最大的误解。

500


500

乌托邦背后的欲望与躁动,没有让岳敏君失去方向。他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不喜欢成名后的躁动。

在他的心里,只有自由的创作灵魂,才是艺术家最为珍贵的财富。

正当自己最为知名的时候,他选择在随后的十年里,从社会大众视野中消失,回到自己的世界。

成年人的童心不是天真,而是看透世事后的从容与坦然。在岳敏君看来,这样的方式是为了回应当下这个庸常的时代。

500

之后的岳敏君,安居在远离喧嚣的宋庄,希望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找回自己,继续追寻属于他的艺术灵感。他每天都在工作室里,画上几个小时,见见朋友,看画展的次数也比之前少了很多。

当下,他保持一种创作逻辑,看似松散,却无比自由。

岳敏君做了这么多年创作,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非常尊重内心的感受。

在岳敏君看来,他一直所思考的那些东西,并没有消失,很多带给他灵感的创作状态也并没有结束,所以更应该坚持下去。

一张张“笑脸”之下,岳敏君用荒诞与幽默指出社会现实的种种荒谬,同时也忍受着外界的批评与猜疑。

500

在岳敏君的眼中,艺术应该是无限的可能,一幅绘画作品的美,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标准,因为它承载了人类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的理想。这也构建了艺术与人生的基本关系。

在接受《舍得智慧讲堂》的采访时,当被问及艺术与人生的意义时,岳敏君回答:

“艺术在我看来相当于空气一样,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它从未离开过我们,只是很多人浑然不知。艺术家应该不断地用自己的新发现去阐释平常习以为常的东西,给每个人都有一种感知力的存在。”

500

至于外界的评价,他也不必去在意那么多。从事艺术创作,如果总是人云亦云,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岳敏君认为,这种叛逆和不安分,造就了他以一种逃离的方式去看清现实,多了一个角度去打开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人生。

这个语速偏慢、话不多的光头画家,习惯了在自己的画作里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审问。他的绘画开始变得与存在有关。

500


500

岳敏君的人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

时代环境的压力,造就出艺术的突破。世俗意义的成功带来更深的自省与文化思考。

罗曼罗兰在《巨人传》中<米开朗琪罗>的序言中说:“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可能岳敏君就是把这句话当作生活的箴言。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喧嚣时代,这样的艺术家能发出的声音非常微小,但是不能因此就不发声。

因为对于岳敏君而言,画画就是人生,那是构筑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逃离”带来的各种身份的转换,不断地放弃,源于内心的坚持。

 500

岳敏君是一个玩世写实主义者,他所塑造的咧嘴大笑的人物形象诠释了一种宿命,这是他的思想自由。

对57岁的岳敏君而言,生活依旧荒诞,他仍一笑置之。

无论外界有多少声音,岳敏君都在以逃离的方式看清现实,用打开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意义,那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选择。

部分参考资料:

    1、汪继芳:《20世纪最后的浪漫-北京自由艺术家生活实录》

   2、李尚学.自我意识的呈现——对岳敏君绘画语言的解读》,2015年第6期

    3、粟宪庭.方力钩与玩世写实主义[M].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8年3月第1版

    4、蒲俊滔.玩世泼皮绘画和文化犬儒主义[J].艺海,2009年第4期

    5、中外艺术:《岳敏君:傻笑人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的一个状态》

点击「最人物」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