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橱子里,藏着一具相当恐怖的骷髅!
作者| 米七六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北宋的九个皇帝,除去开国太祖赵匡胤,从第二任太宗赵光义起,后面的都是太宗的支脉。
南宋的九个皇帝,除第一任高宗赵构是赵光义的后代外,从第二任宋孝宗赵眘到最后一任,却是太祖的支脉。
这个如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一样,兄弟二人及其后代,交换地统治赵宋的江山。
这个变故中太宗赵光义是个最为重要的扭转走向的人。
(他原名赵匡义,避太祖讳改名光义,登基又改名赵炅,以下全部以赵光义称呼)
从太宗赵光义继位开始,就给人不够光明磊落的感觉,一层神秘的谜雾,一直笼罩在这个皇帝的身上。
01
继位风云
赵光义比哥哥赵匡胤小十二岁,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江山,赵光义和另一个重要人物、宋初名相赵普都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
大宋建国的第二年,赵光义就被任命为“开封府尹”——这个职位,在五代即为储君。
不久赵光义又被任命为晋王,亲王加开封府尹,可以说皇位继承人确定为光义。
赵匡胤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替弟弟造势站台:“晋王龙行虎步,将来必为太平天子。”
开宝九年,五十岁的太祖赵匡胤夜里突然暴毙。
没有遗诏确定谁为继承人,除光义外,太祖的两个成年儿子德昭(26)和德芳(18)都可以成为帝国新的皇帝。
第三任皇后小宋,年纪很轻,25岁,或许抚养过德芳的原因吧?她派大太监王继恩去叫德芳前来。
《继资治通鉴》说,王继恩以为太祖意在弟弟光义。
所以自做决定,径直到晋王府找光义,路上碰上神医程德潜(光义心腹)。
二人一起去。
光义得讯,大惊失色,犹豫不敢动。
老王催促说:“如果去迟了,只怕别人抢先。”
三人踏着大雪走进皇宫,老王说让我通报一下再进去。
程德潜说:“不用通报,闯进去!”
听到声响,宋皇后问道:“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答道:“晋王来了。”
皇后惊愕,吓得开口就叫光义为“官家”——皇帝:“我母子的命都交给你了。”
光义哭道:“不要担心,让我们一起共保富贵吧。”
大宋第二任皇帝赵光义继位,是为太宗。
当年就改“开宝九年”为“太平兴国元年”,虽然再过数日就新年了。
按惯例新皇帝都是第二年改元,是猴急了点。
02
金匮之盟
赵普是大宋的开国元勋,和赵氏兄弟为布衣交。
太祖后期,有贪污嫌疑,渐渐远离权力核心。
宋太宗继位,被宰相卢多逊打压,太宗也不待见,十分狼狈。
太平兴国六年,太宗已在皇位上六年了!
赵普儿子回京结婚,才一个月,卢多逊就要他回自己工作岗位河北去。
赵普不是省油的灯,开始反击。
他对太宗赵光义说:太祖赵匡胤传位给您,是根据太后的意思,我赵普现场做的纪录,藏在宫中的一个金匮里。
据他说,当年大宋才建国,周围依旧群雄割据,谁也不知道大宋能不能长久。
赵母杜太后不行前,把赵匡胤和赵普叫到身边,对赵匡胤说:
我们家之所以得到天下,是因为后周皇帝柴荣死时把皇位给了个孩子,如果后周继承人是个成年人,就没我们老赵家什么事了。
依柴家的前车之鉴,所以杜太后要求赵匡胤把已成熟的弟弟赵光义定为皇储,结下来是三弟赵光美(后改名赵廷美),再轮到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赵匡胤答应了,杜太后叫赵普记下来,并在文件末尾属名:臣普记。
藏在宫中档案里。
宋太宗喜出望外,有这个定海神针,意味着皇位的合法性!
本来太祖死的匆忙,太宗继位,坊间不少传说。
虽然大家伙都认为按太祖生前的安排,太宗继位是正确的。
但没一份遗书,镇不住流言蜚语,太宗总是不舒服。
太宗派人宫内档案一找,果然有金匮之盟!
赵光义长舒一口气,对赵普说:“谁没有过错呢?我五十岁就知道四十九岁前还是有错的!”
这等于向赵普道歉,老赵东山再起,第三次拜相。
儿子当然不必去河北,可以安心搂着新娘睡大觉。
03
赵廷美和卢多逊
太宗赵光义继位,就封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加秦王,这也是皇储的意味。
有一天赵光义对赵普说自己打算传位给弟弟,你怎么看?
赵普答:“太祖已经错了,陛下您怎么能再错?”
人都是自私的,兄弟总不如父子亲。
光义拿定主意了。
没多久就有人告发,秦王赵廷美和卢多逊互相来往频繁,经常讲些大逆不道的话,有谋逆的嫌疑。
赵普同学主抓这件事,经查是事实。
赵廷美撤去开封府尹等职务,一撸到底,下放到房州,中央专门派了两名高官,各赏白金三百两,到房州监视赵廷美的举动。
没多久心高气傲的赵廷美忧愤成疾死去。
卢多逊也被远远发配到崖州。
太宗光义为弟弟的死大哭,对大臣们说:“我这个弟弟,从小就脾气不好,我每每劝导他、骂他,可他总听不进去,现在居然搞成这个样子哟!”
大家都说是廷美自己不上进,活该。
后来太宗曾经对大臣李昉说过几件赵廷美的旧事。
以前在宫中开凿西池,池中建造水心殿。桥没修好时,太宗打算乘船到水心殿,廷美打算下手干掉太宗,但没有得手。
后来廷美假装生病,想趁太宗到府上看望他时害死太宗,被人告发,终于阴谋败露。
太宗这才处罚他,只是把他关在房县,让他思过,没料到他还是不思悔改。
太宗最后总结:对待廷美,我问心无愧。
这故事就惊悚了,大臣们都不知道,从皇帝的嘴里讲出来。
李昉回答得很巧妙:“廷美行为荒诞,天下人都知道。宫禁里的密事,如果陛下您不讲,我们臣子怎么会知道呢?”
总而言之,太宗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以谋逆被废黜。
04
猜忌
宋太宗赵光义是个非常猜忌的人。
他的大儿子因为叔叔赵廷美的死吓出病来,“疯”了。二儿子基本确定为接班人时却暴疾而死,不得不立三儿子赵元侃为太子。
在名臣寇准等人大力催促下,太子确定,仪仗队簇拥着皇帝和新太子踩街。
京城的百姓欢欣鼓舞,这是天下平安的象征,大家大声欢呼:“少年天子,少年天子!”
赵光义的脸就拉了下来,对寇准说:“人心都向着太子,我放在什么位子?”——这人连儿子都忌妒。
寇准反应快,下拜说:“这才是社稷的福气,陛下您人选对了!”赵光义才醒悟,理智战胜情感,笑起来。
猜忌心这么强的皇帝,其他人和他在一起,弦肯定绷得非常紧。
如太祖的一群旧臣,都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光义,不敢有自己半点主见。
赵光义两次北伐辽国都大败而归,这事件体现得最明显。
宋初曹彬、米信、潘美这些太祖身边身经百战的名将,北伐辽国却不得不听从监军的意见。
这些监军,就代表着太宗赵光义的意思,大将们本来担心新皇帝猜疑,又处处撑肘,放不开手脚,这战当然打不赢。
高梁河之战,宋军大败,太宗赵光义当时不知道跑哪去了,三军大震。有军人就建议拥立也在军中的太祖的儿子赵德昭!
正乱之间,赵光义回来了,非常不高兴。
回到京城,很久不提奖赏将士们这件事。
德昭人很实诚,就对光义说:“北伐打得这么辛苦,应该早点给将士们赏赐嘛!”
赵光义当场就怒了:“轮到你当了皇帝!你自己去赏!”
皇帝讲这话,分量是多么重!
德昭回到家,用一把水果刀自杀了。
光义得报,飞驰而来,抱着尸首大哭:“傻孩子!怎么会搞这个地步啊!”
之前,德芳年纪轻轻却得病先死去了。
这样太宗传位给儿子的障碍:廷美、德昭、德芳这三个人都在世上消失了。
05
古怪的皇室
赵光义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只有一个儿子,即宋仁宗。
仁宗更糟,没有儿子!
只好从堂兄弟的子侄辈找个人继位,是为宋英宗。
英宗传神宗再到哲宗,又没有儿子,又只好找到堂兄弟继位,是为徽宗。
你要父死子继,老天偏偏叫你兄终弟及!
徽宗、钦宗和赵宋的绝大多数宗室,靖康之变都让金人给掳到北方去了。
只有钦宗的弟弟赵构继承皇位,是为高宗。——又一个兄终弟及。
更为古怪的是赵构做亲王时有个儿子,一当皇帝,儿子就死,他再也生不出儿子。
传说从金国放回来的赵构老妈,说她见到金太宗长得和画像上的宋太祖赵匡胤一模一样,是赵老大回来报仇呢!
为了大宋的江山,是把皇位还给赵匡胤子孙的时候啦!
或许是赵光义的后人找不到,还是赵构良心发现,他找到赵匡胤的后代赵眘,把皇位传给了他,就是孝宗。
江山重新回到打下江山的赵匡胤的子孙手上。
西谚云:每个人的衣橱子里都有一具骷髅,比喻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见不得人的阴暗面。
赵光义在继位这个问题上做的手脚,按明末大儒王夫之的说法:德昭之死,廷美之窜,太宗之巨慝也!“慝”字是邪恶、恶念的意思。
赵光义橱子里,藏着是一具相当恐怖的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