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为什么开始重视和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交流?

2019年上半年的日本企业营收情况在进入到了8月以后基本出齐了。应该说国际经济局势的突变超乎了大部分企业的预想,日企盈利状况普遍下滑。在不景气的时期,该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各家企业努力的方式大为不同。

撕裂国际商品供应链、打贸易战,是让世界经济走向衰微的重要原因。最近几年,基于产品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上的技术革新不够充分,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不足。世界需要开拓新市场,但这种开拓还刚刚开始,表现亮眼的企业实在不多。

笔者这些年反复采访过日立高层,对日立在华经营略有了解。本文想从日立最近的变化,分析在华外企今后可能在经营上出现哪些比较大的变动,从这些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一些展望。

 

2019年上半年日企效益不佳

日本企业的财年和欧美、中国不太一样,是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31日结束。但日企也会在每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发表自己的财务报告。2019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波澜不惊,但进入到第二季度后,突然出现了较为剧烈的震荡。

首先看汽车企业。日本重要汽车厂家有7家,其中5家在今年第二季度的营收是“减收减益”(收入降低,利润下滑)。与去年同期比,日产的纯利消失了94.5%。马自达消失了74.5%。日本汽车企业收入降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过去一段时间通过让价的方式,在美国市场上增加了销量,但让价期间一过去,车就很不好卖。收入降低了,利润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有一点可以说的是,日系汽车在中国大都卖得不错,只是美国市场拉了日本车企的后腿。现在日元兑美元升值较快(已经从数周前的1美元兑换110日元,上升到了105日元),日系车企想在下一步扭转局面,恐怕受日元汇率的影响会更大一些。汽车产业进入萧条后,相关零部件产业更是一片哀鸿。

日本是半导体制造装备大国,随着美国对中国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的围剿,半导体产业随即进入到了萧条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的需求降低,东芝在今年4-6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京瓷开始整理在上海的工厂,其智能手机零部件销售下滑,半导体制造装备上使用的零部件也大幅度减少,京瓷的效益同样出现明显下调。

机床一直是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数控机床的主要提供商“奥克马”,今年4-6月的订单只有去年的4成左右。兄弟工业公司也是机床的一家供应商,过去半年里,不论是中国企业的订单,还是要去中国投资的日企的订单全都出现了下滑,今年4-6月的营业利润只有去年同期的10%,区区5亿日元。

有一点不同的是,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发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上述企业也遭遇了极大的危机,但2019年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拉低经济增速时,只是向企业订货的订单少了,并未出现2008年危机期间那样宁可赔付违约金也一定要中止合同的情况,单纯表现为订单的减少。

这种新情况,需要企业使用新方法进行应对。

 

日立把焦点对准了中国的中西部

日企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的问题?2019年7月12日,日立与四川省政府共同举办“四川-日立创新交流会”时,笔者有机会专访了几位日立的高层,其中包括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敏昭、执行役副社长小岛启二、执行役专务·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执行役常务铃木教洋等人。从对几位日立高层的专访,笔者感觉日立在以下这些方面有很大的动作,在调整中国战略,依旧在中国最有发展空间的领域进行拓展。

500

7月12日,四川-日立创新交流会在成都举行。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敏昭在会上做了主题演讲。

首先,日立集团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敏昭依然将中国视作日立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日立的投资将向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创新事业集中,今后三年重视投资回报,重视投资效率。”日立在中国的投资,自然要寻求回报好、效率高的地方。

500

第二,中国各地区的发展速度并不一样。四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让华南地区首先获得了最高的发展速度,之后华东地区也在二十年前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如今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基本进入到了成熟期,而中西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开始具有了较快的经济增速。日立如何调整其在中国的战略?

执行役专务·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回顾了日立1979年设立北京事务所、1981年他去福建成立彩电生产合资公司的过程后,小久保总代表说,“日立在中国615亿元年销售额中,60%来自广东,紧随其后的是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在内的华东地区。”日立在华的136家现地企业中,地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的数量还不多。在调整在华业务布局的时候,日立注意到“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最有实力的豪雄之一便是四川省。”

“中西部经济增速超过沿海地区,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中西部原有经济规模较小,在较低的基础上容易获得更高的增长率。但是无论如何,增长率高总是一件好事情。”小久保总代表说。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对东原社长谈的“重视投资回报,重视投资效率”的一个回应。

500

第三,日立过去几年的具体布局是怎样的?小久保总代表坦言:“我们在2011年前后,开始感受到四川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魅力,日立将四川作为重要的基地,并在四川当地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具体地说,2013年总部位于广州的日立集团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日立电梯(中国)公司继先后在上海、天津建立生产基地后,将新的大型生产基地放在成都,以拓展中西部电梯市场;日立向攀钢提供制氧成套设备,目前正在筹备携手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同研究水处理技术;不久前,日立建机公司西部事务所在成都成立,以应对中国西部地区工程机械市场的旺盛需求。

这种布局让日立在四川设立了7家企业,分布在电梯、电子材料、汽车电子零部件及系统等产业。

第四,四川的新发展一方面在继承以往的模式,另一方面也有巨大的创新,笔者认为四川着力构建的“5+1”现代产业体系(其中“5”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是数字经济),更具有在生产及信息两个方面共同推进的特点,日立会如何对应?

执行役副社长小岛启二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过去,日立的业务模式是生产出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加先进的产品,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获得利润。而今,日立正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在环境、交通、养老、工业改造升级等领域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通过操作与控制技术、数字技术、物联网技术予以解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立在产品制造和信息处理两个方面均有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四川的大战略与日立的企业特点非常吻合,于是日立希望把战略重点转向四川乃至中国西部地区。

 

500

社会创新中的产业流通、医疗健康、智慧城市

日立在四川及中西部地区推进上述重点业务时,将如何构建自己的研发及生产体制,是笔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执行役常务铃木教洋在日立主要负责研发方面的工作。铃木介绍说,2018年之后的三年,日立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1万亿日元(约670亿人民币),现在已经开始准备在2021年以后从1万亿日元提升到1.2万亿日元(约800亿人民币)。日立构筑了Lumada(物联网平台),能够很好地支撑起在华的智能制造等业务。

500

在华研发人员将会得到极大的扩展。目前日立在华从事研发方面工作人员有3000人,今后将扩展到5000人,全面支撑在华的技术研发需求。日立将采用与中国大学、研究机关、企业联合研发(协创)的方式推进研发速度,快速普及研发成果。

四川-日立创新交流会上,日立及四川企业人员在分会场的发言很多,笔者听了其中大部分,感觉日立在四川及中西部拓展有三个大的方向。

第一,日立保有Lumada平台,能在产业流通方面为四川等地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通过日立的智能物流,能让物流成本节约大约20%,卡车运输少跑42%。相关的技术在日本及日立集团中已经反复实践过,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让整个物流可视化,找出最佳物流途径,编制相关计划,实现智能化的物流。这些技术有利于四川及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发展进程中同时具备节能环保、成本低廉的优点。

第二,“健康中国”是中国要实现的一个重要国家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中国导入相关的医疗设备。在四川-日立创新交流会上,笔者看到日立的技术人员在谈“日立粒子线癌症治疗系统”时,会场上十分的安静。全球每100名癌症患者中,有21人为中国人,中国每年的癌症确诊人数为400万人。2018年世界已经有140套粒子束治疗设施,而目前中国仅有两套,分别设立在上海和淄博。日立是世界主要的粒子线癌症治疗系统的供应厂家,在中国应该有扩展其系统的巨大机会。

第三,智慧城市将成为日立全面推进其综合业务的重要载体。从一家工厂的生产管理,到一所医院的治疗与服务,再到一个小区的水处理、能源管理,最后到整个城市交通、通讯、安防等各个方面,日立将具体的小型系统扩展到一个城市后,便有了智慧城市的整套建设能力。

2019年4-6月,日本的GDP增长数字折合成全年的比率为1.8%,中国为6.2%。看到日本不少媒体将日本企业在第二季度的效益变差的结果,归结为中国GDP增长率的下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中国无论在市场规模上,还是在技术发展上,可以开拓的空间都还很大,就看日本企业如何动作了。日立加大对四川及中西部地区的战略投入是值得关注和参考的一个案例。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