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孟良崮

71年前的孟良崮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去,那时参战的将士大多也已离世,虽然战事已成烟云,但往事的成败得失却可借鉴。

初春时节,与家人一起来到蒙阴县垛庄镇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在纪念馆战役展板前驻足观阅,一幅幅照片、一张张战时地图和趋势图,一件件往来电报,一个个英雄事迹跃入眼前。体会着当时战场上激烈的厮杀与统帅之间谋略的博弈,感受着那胜败分秒之间的摇曳,感悟胜败岂止在战场的意境。

那场战役对决的是国共两党的命运,更是统帅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决,也是战役指挥者粟裕与张灵甫的对决,同时也是战场将领王必成与黄百韬的对决。不是吗?毛泽东一句“由你们当机决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体现了毛主席对粟裕的信任和支持;而蒋介石直接指挥到战场十个整编师的部署,使战役指挥者失去了临机决策的自由决策权,战场上稍纵即逝的战机也随着指挥者瞻前顾后的摇摆决策产生了不可逆转的转换;粟裕得到的是战役全权的授权,因此,他可以全心身的投入战役的谋划和临机决策,从他决定围困孟良崮阻击打援的部署就决定了张灵甫的74师的命运;而解放军各个纵队强力阻击,将国民党各个支援的部队阻挡在包围圈外,距离孟良崮最近的援军只有不到3公里,却是寸步难进。解放军六纵是粟裕隐藏在临沂的机动部队,当合围快要成功时,垛庄就成了张灵甫唯一可以退却的缺口。然而这个缺口也被六纵将领王必成给死死的堵住。王必成,就像“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常山赵子龙,在左右前后均是敌军的态势下,顽强穿插并站立在垛庄这个战役的关口,将孟良崮包围圈的口袋口紧紧扎住,成为这场战役胜利的关键。整编25师长黄百韬,虽是杂牌军,但由于其与张灵甫关系不错而奋力救援,但是被强力阻击在一纵的阵地前,虽距离孟良崮只有不到3公里,也只能看着74师被歼灭。

统帅的谋略布局,战役指挥者的临机决断,战场将领的勇猛顽强构成了孟良崮战役胜利的因果,缺一不可。

整编74师覆灭的消息传到南京后,蒋介石竟然抱头痛哭 :“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

如果他只是因为痛失爱将而怒骂尚有可原,如果他真的认为解放军是乌合之众,那他在孟良崮战役以后一败再败,一直败逃台湾也就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其缺乏洞察时势的眼光了。

500

500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前的英雄雕塑。

500

                                   粟裕将军墓碑,向将军鞠躬致敬!

500

500

毛泽东此时正在陕北与胡宗南兜圈子,在转战间隙发给陈粟的电报:“我们不要遥制”。看此电文,其实此时已决定了战役的结果。

500

                                粟裕在战场查看地形做战役部署,看他那眼神。

500

                                    解放军将士涉水渡河,这是桃墟赵家岭前河吗?

500

                               粟裕在战斗中临机决策,指挥管控战役进程,发型也是很帅的。

500

                                                       战役态势图,非常直观。

500

再近一点,看的清楚一点,黄圈圈里就是王必成的六纵,是不是前后左右都是敌军,此等果敢英勇岂是常人所能为。

500

再看一遍全图,六纵穿插进去到垛庄后,左右后共六个整编师围在其周边,所谓“危机四伏”正是这样的态势吧。

500

立碑纪念六纵“飞兵抢占垛庄”,六纵的表现当得此碑。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也该为王必成将军塑像纪念,如果不是他的果敢坚韧,或许孟良崮战役的结局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也就没有孟良崮这个声名了。

500

                         看,这就是王必成将军,开国中将,抗日战争时打出“王老虎”的名号。

500

                     战役的胜利也离不开他们,沂蒙人民,他们的小车推着军队向前进。

500

                                                 还有长眠于此的烈士!

500

大将粟裕,参加南昌起义,是解放军是一位从士兵成长起来的高级将领,被毛主席誉为“粟裕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此评语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粟裕评价中,也是众将帅中唯一获此评语的将领,一代战神,永远的传奇。

500

毛主席在陈毅追悼会上握着粟裕的手说:“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不多了!”,此语透出多少战友的情怀和对其战功的赞许。

500

           回望孟良崮,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人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本身就是幸福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