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黑色产业链曝光:你的隐私,贱卖成10块钱

作者|   阿芒

来源|  行动派DreamList

  说到隐私泄露,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某明星被黄牛卖号码”或者“某网络暴力者被人肉”,似乎我们都不会有这样的遭遇。

       但是,由于网络发达,每个人的隐私都不知不觉的暴露在阳光下,现在只要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就能找到各种相关信息,甚至是真实姓名、手机号等。我们阻挡不了隐私的泄露,但得尽可能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保证自己的生活不被影响。

 ✍️恐惧隐私泄露的可达

500

前段时间,话题“王一博手机号泄露” 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随着暑期档古装剧《陈情令》播出大热,剧中出演主角的小鲜肉王一博热度也持续上升,圈粉无数,但也因此惹上不少烦心事。

网曝王一博个人手机号被泄露,手机号被黄牛卖给部分狂热粉丝后,遭到电话轰炸。

8月3日晚上,王一博发微博回应此事,称粉丝频繁用手机号登录软件,“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请理智爱我,明天换号”。

下面的图片里未接来电将近200条,还不包括已经接听的骚扰电话,真的太可怕了。

500

所属经纪公司也郑重发表声明,已将骚扰号码取证留存,必要时将追究法律责任。

可是并没有什么用,第二天,王一博前脚刚换号码,黄牛又开始大摇大摆在朋友圈兜售。

       500

▲ sjh:手机号

同组的肖战,也没有逃过魔爪,被粉丝盗用身份私自取消了值机后,在滞留机场一晚,耽误了重要行程。

甚至还有疑似此事的始作俑者,洋洋得意发了朋友圈认领,简直细思极恐……

 500

然而,被泄露的手机号、航班只是冰山一角。

身份证、护照、户籍、地址、游戏ID……只要你能想到的,黄牛觉得有利可图的,都被肆意挂在网上,明码标价四处兜售。

500

▲ dz:地址,sfz:身份证,zj:证件

歌手杨坤曾被粉丝骚扰长达3个月,实在忍无可忍在微博爆粗口,字字句句都是愤怒。

发布的该粉丝披头散发盘腿守在门口的监控视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丝丝恐怖。

500

视频里的女子为了追星,先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杨坤的地址,每日蹲在他家门口,不仅在他外出演出跟着他。

后来直接搬到他家楼上,大半夜往门缝里塞照片,甚至趁着杨坤不在家的时候三番五次撬门锁。

是有多无奈才逼得一向温和礼貌的杨坤,几近歇斯底里,发微博泄愤。

      500

这类行为疯狂的粉丝在圈内也被叫做私生饭,为了追星几乎是丧失理智、无孔不入。

长达三个月的骚扰,杨坤屡次警告、报警都无济于事,该女子依然毫不收敛,实在没办法,生活被搅得一团糟,只好迅速搬离。

明星艺人隐私泄露早不是一次两次了。

杨幂也曾在微博上公开指责过那些倒卖证件信息、航班信息的人。

 500

很多圈内粉丝表示,明星信息买卖在粉丝圈内已是公开的秘密,且成本并不高。

明星信息被泄露售卖,早已形成了一条灰黑色产业链。

调查发现,明星的各种个人信息在微博、微信、闲鱼等渠道被公开售卖,从几块钱到 100 元不等,500元甚至能够买到上百位明星的信息。

想见你的爱豆?也许只需10元就可以实现。

500

一边是私生饭丧失理智的狂热追捧,一边是黄牛们利益熏心不断推波助澜,贩卖明星隐私这条病态的产业仍在持续蓬勃发展。

这些黄牛甚至还为自己的“事业”,定下了严谨的“行业规则”,“暗号”对接进行交易,来规避平台的监察。

500

还有粉丝自愿成为黄牛的下线,倒买倒卖赚回成本,无形中壮大了这场隐私交易的规模。


500

  一个电话,摧毁了一个家庭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这是成名才要承担的风险。

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其实也是受害者,难逃隐私被“偷窥”。

邮箱里来源未知的广告邮件,手机里频频收到的垃圾短信,张口能报上你姓名的推销电话……

互联网时代,赤裸裸已是常态,我们再无隐私可言,也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2016年8月19日,刚刚考上大学的山东女孩徐玉玉,接到了一个令她欣喜不已的电话,却没想到却成了这个家庭噩梦的开端。

家庭贫困的徐玉玉向教育部门申请了助学金,而这则电话恰好通知她可以领取这笔助学金了。

电话里,骗子对她的姓名、学校甚至父母姓名了如指掌,并顺利套出了她的银行卡余额,涉世未深的女孩丝毫没有察觉到异样。

 500

徐玉玉冒着大雨来到银行,骗子以激活助学金账号为由,诱骗她将刚刚凑齐的9900元学费,全部汇入了骗子的银行账号。

被骗走所有学费的徐玉玉,一时无法接受,郁结于心,心脏骤停最终不幸离世。

她美好的人生定格在了18岁的年纪,直到离开这个世界她也没能知道自己的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又被倒卖到骗子手上的。

然而,每年发生的电话诈骗案件依然层出不穷,只增不减,让人防不胜防。

360发布的《2018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全年光是为用户识别、拦截各类骚扰电话竟然多达449.3亿次,日均拦截量高达1.2亿次。

500

这条黑色产业甚至还引入了“高科技”,今年315晚会曝光某企业使用的“外呼机器人”,可以模拟出真人的声音,一天拨打5000个推销电话,全天候都处于骚扰呼叫模式,一年内拨出电话高达40亿。

500

据统计,有超过99%的手机用户都接到过诈骗骚扰电话。

无论在生活空间还是网络空间,我们留下的每一条痕迹,都变得无处可藏,透明公开。

每一个人都像大网里的一条鱼,谁都可能成为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下一个目标。

2018年的2月14日,张佩和刚刚订婚的男友宋康在宾馆度过了一个浪漫的情人节。

可3天后,宋康发现他们的视频出现在了一个黄片群里,正是情人节那日被偷拍的视频。

在另一个色情网站上,他们的私密视频播放量已过百万,网友看戏般评头论足,满屏充斥着污言秽语,宋康承受不住精神压力,提出了分手。

张佩患上严重的抑郁症,10个月里2次割腕,1次吞下一整瓶安眠药,一对即将步入婚姻的情侣,所有美好愿景一夜之间破碎。

2016-2018年,酒店、出租房等被偷装针孔摄像头的案件高达33件,涉及酒店35家,然而这并不包括那些没有爆出来的案件。

500

酒店偷拍仅是这个产业链里小小的分支。

从裙底偷拍到更衣室、厕所偷拍,就连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和电脑,摄像头或许也已被人恶意钻了设计漏洞的空子。

我们被泄露出去的隐私,成为了有利可图、可以轻易倒买倒卖的消费品。


500

  14亿中国人都在“裸奔” 

而我们的信息是从哪里泄露出去的呢?

2018年8月,华住集团旗下全季、汉庭等酒店开房信息遭四处兜售,1.3亿个人信息数据泄露。

2018年9月,顺丰被爆泄露用户隐私事件,3亿条快递信息在暗网疯狂流传。

2019年2月,深圳市某科技公司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其人脸识别数据库包含了超过250万人的个人信息。

每年这样的案件泛滥成灾,我们社交娱乐的各类社交软件、视频网站、网购平台……我们深度依赖的互联网……更像是一双幕后的手,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把我们一次次推向深渊。

500

也许仅是一键连接WiFi的瞬间,我们的手机就变成了没有密码可以随意出入的文件夹。

我们在网络上的任何一举一动,下一秒就被收集起来,再下一秒可能就落入了不法分子手中。

正如李彦宏曾经说的一样,“我们已经适应了互联网+的生活,很多人为了便利,部分地让渡了自己的隐私权。”

网络虽为我们营造了便利快捷的服务,却也很大程度威胁了我们的工作生活。

在隐私倒买倒卖的这条黑色产业链里,每一秒,贱卖成白菜价的隐私都在黑市流通着。1分钱就可以买到你的全部信息,14亿国人的隐私正在裸奔。

犯罪成本有多低,我们所要承担面对的风险就有多大。

但还有很多时候,我们的无心之举也悄悄暴露了自己的隐私。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信息泄露可以有多恐怖?

一个答主为此做了个试验,用微信摇一摇加了一个1800公里外的陌生人,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从她的朋友圈获得了以下信息:

500

最后这位答主还做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假设:只要我有足够的动机,三天之内见到她本人是很简单的事情。

甚至曾有网友仅仅通过两张自拍照,找出了演员王珞丹的住址。

观察完照片细节后,在地图上将北京城区分为若干区域,不断排除,并对比GoogleEarth卫星图,从分析到锁定小区位置,整个过程仅用了40分钟。

500

乐于分享生活的我们,朋友圈微博加定位、晒自拍秀恩爱、工作情况……即使是弱关系网,也能轻易对你的个人情况了如指掌,而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无数坏人虎视眈眈着。

▲ 被时代窃听的人生百态《大数据下的隐私权》by Ricky Ching

设想一下,在未来大数据更加普及的时代,个人信息都可以作为交易的货币,我们的信息像是一件物品,流通在人与人之间、各行各业之间,这样的明天如果真的到来,我们要如何面对?

没有一个人能独善其身。

我们缺失的戒备心,以及没有保障的网络安全,也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更加肆无忌惮。

互联网时代下,我们早已毫无隐私可言,又该何去何从?

500

你怎样看待隐私泄露?

点击「行动派DreamList」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