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纹芝士——欧美人爱吃而中国人不爱吃的食物

这东西在内地基本卖不出去,连港澳地区也都主要是欧美人消费。

我刚到澳门读书的时候看见某进口食品超市的奶酪柜里摆了形形色色的奶酪,对于一个喜欢吃芝士的人来说简直像看见宝了(其实我读大学之前主要接触的也都是老少皆宜的车达芝士和必胜客里淡得像二手口香糖一样的马苏里拉)。

但是我那时候居然有这个自信认为自己是喜欢芝士的!

所以命运给我开了一次小玩笑——没错!我一眼就相中了那个最斑驳的品种!我当时提溜着一大袋零食外加半拉烤鸡和一坨蓝纹芝士就往家走。

走着走着我发现哪里不对,臭烘烘的...我抬抬脚底,发现也没踩着东西,就继续走,到家一打开塑料袋,要了亲命了!

我拿出来尝了一口蓝纹芝士,“呕...”

不对不对,打开方式不对,我又舀了一勺,食物嘛即然存在都是“呕...”

500

得了,吃个鸡吧!

无奈那天我吃的半只鸡都弥漫着新鲜尸体的气味。干嚼了半罐薯片才缓过劲来。

我再也没去过那个进口超市的芝士柜和烤鸡档,并深深地为欧美人的味觉感到担忧。

两年之后,我在一个孤独的除夕夜踏进一家做新派法式料理的二星餐厅。在优雅而独乐乐的氛围里奢侈一把,端上来的 pre-appetizer 是几个用柱状体拼接柱状体而成的小吃。

我一口放进嘴里,瞬间表情变得格外可憎,一般可憎,不太可憎,还可以,卧槽美味啊!

原来这是用蓝纹芝士和香蕉块做成的小吃,香蕉的甜味冲淡了芝士发酵带来的刺激气味,两样食材口感绵软,交织在一起,变成了很和谐的味道。

原来食材本身是存在即合理的,但是一个地区的食材有一个地区特有的料理方式。我用想当然的方式吃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食物,并且对一个地区的食物贴上“不好吃”的标签确是太过狭隘了。

我在大学毕业前的一次厨艺比赛中,用蓝纹芝士和香蕉、面粉、黄油做了一款特别的酱汁配羊肉,也算是打动评委的一个小亮点了。

我这半个“料理杂学唱”坦言很多对美食的灵感都是从其它地方得到的,尊重一方食材,即使暂时不能接受也不要急于批判,可谓我眼中“美食的见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