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再打开一个网页”

500

如果我是专业写公众号的人,在上个星期我肯定很受挫。

先是一个写“某地来龙去脉”的号主,一口气拿下双10W+。之后他先接了一个面膜的广告,又搞了一篇“某地的深度分析”,直接斩获45万粉丝,站到了头部;

后来又是一个写奶茶的号主,平时也是发发美妆面膜的,突然上升到了五星红旗和感叹号齐飞的高度,单篇阅读量砍下百万加,吓得人家企业赶紧发声明;

到了双休,又冒出来一个号主,说我们用“资本主义的方式解决资本主义的问题”,群众们都高兴坏了,朋友圈里也是奔走相传:

500

他们都趁着东风一鼓作气站到了头部,除了奶茶的朋友删了稿(但转载的都在),其余的都屹立在那里,接受群众的长期瞻仰。

都说“红利期过了,要抓住难得的增粉机遇”,我觉得没啥机遇,但人家就能生生趟出一条机遇来。这真是本事。

我就完全想不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确实不太适合正儿八经弄公众号。

“来龙去脉”、“深度分析”这种机遇的错失,显然被我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拖累。经验这玩意儿,有时候是财富,有时候也是累赘。

说实话,那两篇文章算是挺仔细的信息整合,弄那么长也不容易。我以前在台里编《环球瞭望》时也这么干。

弱点就出在标题上——如果是纯整合,我们起标题都是陈述性表达,例如“什么什么二三事”;如果加上个人观点,一般都会说“什么什么之我见”。

“来龙去脉”,我是决计不敢的。我不是亲历者,人也不在那里,当事人也没去采访,哪里有资格说什么龙什么脉,充其量是在办公室里,对着既有的信息发表一下个人见解——它也谈不上“深度”,就是“我看完新闻后有个想法和大家分享”。

哪怕是一个投诉报道,如果我们没有参与过前期策划,没有和记者深度沟通,那我们只能写“编后语”而不是“本台评论”。

但在自媒体领域,这个界限是完全被破坏的。到处都是来龙去脉,到处都是深度好文,那些我琢磨好几年都不敢起的标题,在这个行业信手拈来。对读者来说,他觉得这就是“全部的事实”,而不是“作者的想法”。

我多少是钦佩这样的胆量的。

而奶茶与汇丰的错失,与其说是胆量,不如说是误判——对广大读者“再打开一个网页”能力的误判。

我一直觉得,互联网时代去“证伪”,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像我接广告,你再吹,给我扔PPT也没用。商务部官网有品牌注册查询,天眼查有企业工商信息,买家秀你再灌水也总有真的。在信息总体公开的时代,发布一条明显存在纰漏的信息,是很容易被戳破的。

但我确实没想到,确实有许许多多的人,没有这个意愿。

有人“打开了更多的网页”,提醒那篇文章“又蠢又坏”,马上有读者不服气:

500

不知道为啥,他秉持了“官网有不良信息”的观点,但打死不愿意上官网看

而汇丰那篇文章,随便打开一个股票软件,什么东方财富大智慧都行,按下F10:

500

哪有什么二级市场突然增资,人家一直是大股东。而且,大股东和当董事长也不是一回事。

但转发的人群情激奋,就是没人按一下F10

我猜到有人不肯做,但确实没想到还有那么多。

“爱国流量机遇期”的背后,当然还是生意。骂官方实锤的很难有实质性突破,那就“举一反三”,塑造更多的“叛徒”。原创的收获流量,转载者也赶紧推销自己的产品:

500

我一直觉得,如果“爱国”就是买不实惠、不好用的“国产货”,那不叫爱国,叫自虐。“爱国”的底色是“争气”,从企业来说,就是要证明“价格便宜又好用”,而不是“我东西烂,但我立场正确啊,大家快来买吧”。

就像范思哲,那个做法是很鸡贼,被抵制是必然的。但如果有个国产品牌说,为了表示立场,大家买我的汗衫吧,我上头印红旗呢,这恐怕更鸡贼。

遗憾的是,这个道理,常常讲不通。

那些山呼海啸的转发者,是最忠诚的消费者。只要你给他一点荣耀的假象,他们就绝不挑食,也绝对不会“再打开一个网页”去探寻真相。在未来,你说谁坏就谁坏,你说面膜多少钱一张就多少钱一张;

那些抓住机遇的号主,也是最聪明的创作者。他们深知“用户下沉”的核心,并不是向那些用户提供“越读越上升”的内容,那太费劲了。最省力的做法,就是把内容一块儿“下沉”下去。

我不可能去挑战他们。这是他们的流量。这是他们的生意。这是他们的眼光。从商业角度来说,他们真的很强。

其实,我们都有相同的情绪:范思哲内外两张皮,我觉得它无耻;国泰航空自作自受,我也解气;油管视频前有新闻联播的广告,我同样拍大腿;我一样觉得“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但我还是会劝身边的人,如果没有官方实锤,如果文章里感叹号遍地,那就“再多打开一个网页”、“再多了解一个常识”——

谁都难免犯错。但,我们可以努力选择不傻。

一个背景音

你看我,一篇文章连个感叹号都没有,做什么公众号。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