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奇马,等着第46号除名令吧!

    注定不是一枚好果子的“利奇马”来了,犹如上帝手中的“命运之矛”,慢慢的,生生的,从浙江南部沿海直直地捅进了亚太最繁华地带——华东。登陆区的朋友在风雨中嘶喊,窗户和屋顶跟超强台风“私奔”了;沿海高铁大动脉“瘫痪”了;百万家庭遭遇大停电大停水了……损失,源源不断的损失,有多惨重,真的不想再多说!

    8月10日,凌晨1点45分,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台州温岭城南镇,中心气压930百帕,中心最大风速53米/秒,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登陆浙江的第三强台风。比“利奇马”强一点的两个台风分别是,1956年8月1日登陆宁波象山的超强台风“Wanda”,如果翻译一下的话,该是“万达”,其次是2006年8月10日登陆温州苍南(闽浙交界处)超强台风“桑美”。前三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都选在8月上旬来。

500

(“利奇马”之矛,台风预报图)

    “利奇马”极具杀伤力,它给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留下的将是剧痛的“贯穿伤”。

    21世纪以来,中国平均每年约有8个台风登陆,其中有一半是最大风力达到或超过12级,比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46%。

    近十几年来,影响中国沿海的台风明显具有登陆比例高、强度大;造成经济损失偏重的特征。特别是,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逐步完成工业化、城镇化,遭受台风影响的经济损失也随之呈一定幅度的增加。

    超强台风不仅制造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给受灾民众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和精神伤害。

    在超强台风“利奇马”气势汹汹登陆之前,网友们便直呼“不妙”,已经开始讨论“会不会被除名”。现在,不用讨论了,直接准备除名手续吧。

    21世纪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被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除名的已有45个。“利奇马”,你就等着2020年初世界气象组织召开年会时颁布的第46号除名令吧。

    利奇马的名字出自越南,它是果树的名字,结出的果子外皮橙黄色、光滑,果肉黄色,质地似蛋黄且气味芬芳,带粉状组织,柔软而缺乏水分,俗称蛋黄果。

    20世纪初气象预报员就开始为台风命名,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性的名字,以后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底,在香港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国(地区)提供,每个国家(地区)提出10个名字,总计140个名字循环使用,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用于命名的140个名字,包括神话人物、动植物、人名、地名、星座、珠宝等。这些名字大多温柔有加,人们希望这些温柔的名字多造福人类从而少些伤害。可是,谁曾想,“利奇马”竟然是一名“大毒果”!

  台风命名表使用以来,总计被除名的45个台风名字,其中有近40个是因为造成严重的灾害,每一个被除名的台风都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简单回顾一下,2019年2月27日,在台风委员会第51次年会上,菲律宾提出除名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中国提出除名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同时“山竹”和“温比亚”的命名国——泰国和马来西亚将在下一次届会上提出新的替代名字。

  “温比亚”于2018年8月17日凌晨4时5分在上海浦东新区南部沿海登陆,是2018年登陆上海的第三个台风。它的登陆使上海成为首个一个月内有3个台风登陆的城市,也使2018年登陆江浙沪地区的台风突破了1949年以来的历史纪录。

  在“温比亚”影响过程中,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安徽、河南、山东、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遭受大雨到特大暴雨侵袭。浙江、江苏、安徽、山东、辽宁和吉林六省32条河流强降水超出水位警戒线,7条河流水位超出保证水位。其中,4条河流水位创新高。

500

(利奇马登陆前夕,一位记者朋友在现场追风报道)

    昔日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在被除名的台风中,如2005年的龙王、2006年的桑美等等,我正是参与抗台报道第一线的主力记者。那年国庆期间,龙王台风造成武警福州指挥学校训练基地遭山洪袭击,85位武警学员死亡失踪,这一事件正是由我最早从救援现场发出报道。

    现在,粗略统计一下,2001年以来那些台风除名的记录(注:台风名称前有四位数字,是台风编号,比如0126画眉,意思是2001年第26号台风“画眉”):

    2001年

    0126画眉:有纪录以来第一个直袭新加坡的热带气旋,压根不知台风为何物的新加坡人对其不知所措,在画眉登陆的头两天,新加坡当地新闻甚至只字不提台风,而只是将其轻描淡写为普通的季风影响。

  2002年

  0206查特安:查特安是个远洋转向台风,除名原因是其在密克罗尼西亚造成了罕见的灾害。其中,楚克岛受灾最为严重,有47人死于因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

    0216鹿莎:以台风的强度直袭韩国,是1959年莎拉之后袭韩的最强台风。鹿莎带来的狂风暴雨在韩国夺走了213人的生命,还有33人失踪,经济损失无法估量,在韩国历史上非常罕见。

    0226凤仙:正面穿越关岛时强度可能与2006年桑美相当。关岛全岛电力瘫痪,一千三百座房屋被完全摧毁,经济损失达到惊人的七亿美元。由于防护措施得当,关岛仅有一人死亡,103人受伤。

    2003年

   0301欣欣:它孱弱而友好地向密克罗尼西亚招了招手,一周后便消失在冬日寒冷的大洋中,默默无闻而无公害。然而,老东家香港天文台突然嫌其名字“没有代表性”,主动提出将“欣欣”更换为“白海豚”,于是台风委员会就准了。这个除名有点像“冤案”。

   0307伊布都:登陆广东阳江,在菲律宾和中国分别造成22人和超过30人死亡,粤桂两省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伊布都退役后由“莫拉菲”代替。值得一提的是,诞生于09年的莫拉菲同样登陆广东,是03年杜鹃台风之后对珠三角地区影响最大的台风。

  0314鸣蝉:在釜山西部登陆时,当地记录到51.1m/s(16级)的平均风速和60.0m/s(17级)的阵风,均为韩国自1904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之最,韩国全国有132人死于非命,经济损失达到创纪录的41亿美元,釜山港遭受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当然,比起44年前夺走948条人命的莎拉,鸣蝉已手下留情了。

500

    2004年

   0401苏特:被除名的缘由其重创了太平洋上的雅浦岛。它以巅峰强度(平均风力约17级)毁坏了岛上90%的建筑,造成一千四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万幸的是,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0408婷婷:前有欣欣,后有婷婷。好一对连名字都押韵的难姐难妹,造化弄人。除名原因参见03年欣欣,不解释。

  0414云娜:强台风云娜登陆浙江当晚,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的秦大河院士出现在CCTV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中,亲自发布台风紧急警报,这是中国气象史上极为罕见的一幕,须知两年后强度更强的台风桑美登陆时亦无此“殊荣”。云娜在浙江造成188人死亡和失踪,多数人死于强降水诱发的地质灾害。它作为9711之后对浙江破坏最严重的台风,理所当然地被除名。其名字被“凡亚比”代替(后者于2010年被再次除名)。

  但云娜这个名字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其标志着浙江乃至中国大陆真正确立了“生命至上”及“转移避险”的防台宗旨,“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代替了”誓与大堤共存亡”的抗台思路。

    2005年

  0509麦莎:麦莎被除名并不如云娜那样“名正言顺”,虽然其对浙江、上海、江苏等地造成了较大的经济破坏,但由于其登陆时强度较弱、防御措施得当,人员伤亡情况得以大大减轻。当然,麦莎进京记一波三折,也算给首都人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0514彩蝶:在日本导致27人死亡失踪,经济损失超5亿美元。

  0519龙王:在新世纪,一座省会城市是否会因台风而瘫痪?龙王给出了答案。因强降雨引发山洪和内涝,福州几乎全城被淹,最深处达5米。公共交通和铁路全部瘫痪,供电供水中断数日。尤其令人心痛的是,武警福州指挥学校训练基地遭山洪袭击,85位武警学员死亡失踪,而福州城内亦有数十人因内涝丧命。类似的情景在07年罗莎肆虐时的杭州、13年菲特侵袭下的余姚轮番上演,虽然后两者人员伤亡轻于龙王,但造成的重大损失依然值得我们深思:现代大城市应如何应对秋季台风倒槽暴雨可能造成的城市瘫痪和城市机能丧失?

    2006年

   0601珍珠:登陆闽粤交界横扫中国东部的壮举更是令人侧目。然而真正使它被除名的,是南海海难。由于越南当局对珍珠的路径预报失误,使得十余艘越南渔船在南海遇险,超过两百名渔民死亡失踪。

  0604碧利斯:强度弱,环流大,典型季风低压的性质,碧利斯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水台”——它在穿过台湾、登陆中国大陆后停滞少动,为福建、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带来了持续性强降水,造成重大洪涝灾害。据民政部报告,碧利斯共造成南方各省848人死亡、失踪,是中国1994年至今死亡人数最多的台风灾害。

  0608桑美:用它子弹般的身躯和恐怖的台风眼证明了如今的世界在这种强度的热带气旋面前仍旧不堪一击。桑美实在是太强了,是中国大陆五十多年来登陆的最强台风之一。浙闽两省超过500人遇难,多数死于风毁和海难。福鼎市沙埕港内避风渔船竟有952艘沉没,两百至三百名渔民死亡失踪,为世所罕见的避风港海难。

    0616象神:以16——17级的强度登陆菲律宾吕宋南部,并正面袭击了首都所在的大马尼拉地区,造成菲律宾197人死亡。而后,象神又以15级的强度袭击了越南岘港,致死71人,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象神终其二世,均劣迹斑斑。2000年象神“一世”在袭击台湾期间,新加坡航空006号航班在台北中正机场起飞时于狂风暴雨中误入一条正在维修的跑道,飞机与跑道上机械设备碰撞后爆炸起火,造成83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

   0622榴莲:象神刚走,榴莲又至,且路径与象神出奇相似,强度却更强,横扫菲律宾中部,导致1266人死亡失踪。而榴莲在越南亦夺走了80多人的生命。

   2009年

   0908莫拉克:它将雨灾的恐怖表现到了极致——台湾多个站点雨量破百年记录,其中屏东县尾寮山单日雨量竟达1403毫米,阿里山两日雨量超2300毫米!远超历史记录的降水量引发了台湾现代史上最为惨痛的“八八水灾”——全台699人死亡失踪,其中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遭泥石流灭村,474人惨遭活埋。“八八水灾”还导致台湾当局刘兆玄内阁的总辞。

500

(宝岛台湾“八八水灾”后,福州市党政机关干部为台湾灾区捐款。)

  0916凯萨娜:以并不出众的强度登陆吕宋后为首都地区带来了强降水。马尼拉6小时降雨量达341毫米,为1967年以来之最,导致菲律宾500多人死亡失踪。凯萨娜离开菲律宾后在南海重新增强并登陆中南半岛,越南、柬埔寨也有上百人死亡。

    0917芭玛:凯萨娜过后仅一周,芭玛又接踵而至,且由于藤原效应,芭玛路径曲折复杂,三次登陆吕宋、折回、打转,最后西行登陆海南岛与越南。而芭玛的反复折腾也给菲律宾本已十分脆弱的防灾体系雪上加霜,全国共有480多人因暴雨洪涝丧生。

    2010年

  1011凡亚比:凡亚比是04年云娜退役后的替补名字,因此这是第一个替补台风名字被除名的案例。凡亚比在广东省引发了近年来罕见的短时间强降水,9月21日多个站点的12小时降水量超百年一遇,强降水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广东全省100人死亡,61人失踪,为近年来所罕见。

    2011年

  1121天鹰:天鹰的强度非常弱,按中央气象台的数据仅有10级风力,然而制造降水的能力却出奇地强。其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登陆后,山洪、泥石流、崩塌接踵而至,导致1257人死亡,85人失踪。

    2012年

   1224宝霞:又是菲律宾。只是这次不是“水台”,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顶级台风,远超17级,强于桑美。同时,宝霞还是有史以来纬度最低的超强台风,造成菲律宾全国共1067人死亡,834人失踪,多数集中在棉兰老岛。这是菲律宾连续两年因台风灾害死亡超过1000人,也是七年来的第四次。

    有意思的是,宝霞的“前两世”(2000年、2006年)都是一个孱弱的热带气旋,最大风力均不足12级,且均与“两世”桑美同时存在,均因藤原效应而被两世桑美“摧残致死”。桑美被除名后,宝霞第三世一跃成为当年最强台风之一,颇有咸鱼翻身之意。

  2013年

    1301清松:它本默默无闻,被除名的原因却是“名字太吓人”,因其英文发音“Sonamu”酷似海啸的发音”Tsunami”而引起了马来西亚沿海民众的恐慌,故由马来西亚当局提议申请将其除名,成为继欣欣、婷婷之后第三个“纯技术性除名”的热带气旋。台风除名冤案还是不少的哈。

  1311尤特:它是近年来对广东造成最大破坏的热带气旋之一。为粤西到粤东的广东全境带来创纪录的强降水,惠州局地过程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潮汕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京广线中断,至少52人在尤特造成的灾害中死亡或失踪。

  1323菲特:它是1949年以来10月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热带气旋,而真正令菲特载入史册的是其北侧倒槽在浙江北部制造的破纪录的特大暴雨,浙江全境有多个国家级站点的日降水量记录被打破,浙江的日面雨量纪录由1962年9月6日的109mm刷新至2013年10月7日的149mm,而过程面雨量亦位列历史第三位。作为浙北降水中心的余姚被大水围城数日,城市完全瘫痪。仅宁波一市的经济损失就超过270亿元,成为有史以来浙江经济损失最为惨重的热带气旋。

  1330海燕:全世界气象工作者、气象爱好者都在2013年11月8日这一天目睹了这个星球上最不可思议的神迹。亚太各大气象机构均给出了封顶最高或有史以来最高强度。事实上,以下任一一项都能成为海燕被除名的理由——有纪录以来全球最强的热带气旋之一、卫星分析(德沃夏克分析法)广泛应用以来全球最强的热带气旋、有纪录以来全球登陆时最强的热带气旋、菲律宾死亡失踪近万人、西北太平洋1975年以来致死人数最多的热带气旋……

    如果说一年前的宝霞是一个标准的超强台风,那么海燕就是超强台风中的极品——超超强台风。据菲律宾官方统计,海燕共造成6201人死亡,1785人失踪,房屋毁坏倒塌超过120万套。

    2014年

    1409威马逊:超强台风“威马逊”以17级的威力(风速70米/秒)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一带沿海登陆,一路向西北方向肆虐,重创海南,特别是海口、文昌地区,房屋倒塌、树木折断、内涝严重、停水断电,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此外,“威马逊”还对广东、广西等地区造成严重损失。“威马逊”共导致我国直接经济损失384亿元,大陆56死18伤20失踪。

    2015年

    1513苏迪罗:“苏迪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福建中部对浙江综合影响程度第一位的台风,浙江全省有18个县(市、区)、124个乡镇致灾强度达到特重或严重等级。“苏迪罗”给温台丽等地带来了百年不遇的强降水,导致温州平阳县顺溪镇发生重大灾情。另外,文成、泰顺、平阳等地的降雨也是100-120年一遇的。“苏迪罗”除了对浙江造成了很大影响,全国还有很多城市都被它“扫荡”了。“苏迪罗”给我国11个省(直辖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浙闽苏台等地受灾严重。

    1522彩虹:强台风“彩虹”在广东湛江市坡头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达15级。造成广东湛江等9市42个县不同程度受灾,累计受灾人口353.4万人,因灾遇难者至少18人,4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7.0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8.27万公顷,倒塌房屋3374间,直接经济损失232.4亿元。

    1524巨爵:它是一个强度相当猛烈,而路径难以预测的热带气旋。北半球入秋后的西风槽向来诡谲难测,令巨爵于穿越吕宋时的路径倍添变数,各大电脑数值预报模式对巨爵穿越菲律宾时的预测路线落差巨大及摇摆不定,甚至在巨爵整个生命史内,从未出现路径近乎一致的集合预报,每一次集合预报显示的预测路线皆极为分散。共约有24000人事前避难,约2900000人受灾,造成47人死、83人伤、4人行踪不明。117000栋住宅被破坏,确认经济损失约2亿1880万美元。

    1527茉莉:以超强台风级登陆菲律宾,之后有所减弱,再次加强,横扫菲律宾中部后,带来严重的水灾,之后进入南海,在南海减弱并消失。“茉莉”共计登陆8次。重创菲律宾,使菲律宾全国进入“灾害状态”,造成菲律宾45人死亡。

    2016年

    1614莫兰蒂:登陆福建厦门,造成交通瘫痪,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

500

(莫兰蒂袭厦门)

    1622海马:10月19日登陆吕宋卡加延省,而后进入南海后登陆我国广东。超强台风“海马”登陆菲律宾,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在2013年台风“海燕”过后增设五号风暴(超强台风)信号以来,首次发出最高风暴信号。受“海马”影响,菲律宾和我国华南地区经济损失重大。

    2017年

  1713天鸽:由新名字“Yamaneko”代替,意为野猫,由日本提供。

  1721天秤:由新名字“Koinu”代替,意为小狗,同样来自日本。

  1723启德:由新名字“鸳鸯”代替,由中国香港提供。

    2018年

    台风“山竹”和“温比亚”被除名

    2019年

    1909利奇马?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