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中美同时敲打小日本?高市还会搞事吗?

当前,中日关系的剧烈震荡,表面看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发表“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言论所引发的外交风波,实则是一场牵动中美日三方战略博弈的大棋局。

中国对日本的强势反制,并非孤立行动,而是以“敲山震虎”之姿向全球释放明确信号:在中国推动国家统一这一核心利益问题上,任何外部干涉都将被视为敌对行为,中国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主权。

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中美元首通话后迅速致电高市早苗施压,则暴露出美国对局势失控的深层焦虑——既想借日本试探中国底线,又惧怕台海冲突过早引爆,危及其全球霸权根基。

500

因此,这场看似中日对抗的戏码,实则是中美战略角力在东亚的投射,而日本不过是被推上火线的“马前卒”。那么,高市早苗是否会在美中双重压力下收手呢?

在占豪看来,答案恰恰相反:她不仅不会退缩,反而会在未来变本加厉地继续挑衅。这背后,是日本极右翼政治逻辑、美日同盟结构性矛盾与中国统一进程加速三重力量交织推动的必然结果。

第一,中国的反制绝非情绪宣泄,而是系统性战略威慑,旨在重塑东亚秩序认知,加速祖国统一进程

中国此次对日本的强硬回击,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法理清晰度、手段多样性和战略耐心。从外交部连发严正声明,到文旅部发布赴日旅游警示、教育部启动留学预警;从《解放军报》刊文直指“日本全国或成战场”,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正式向190多个国家递交文件,援引《联合国宪章》第53条与第107条关于“敌国条款”的规定——这一系列举措构成了一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这套组合拳的核心逻辑在于:

将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定性为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而非普通外交摩擦。中方明确指出,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若重走侵略道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有权依据宪章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强制措施。这一法理定位极具杀伤力,它把问题从双边关系提升至国际秩序层面,使日本陷入道义与法理的双重孤立。

500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反制精准打击日本经济命脉。日本政府观光局数据显示,2025年1-9月中国大陆游客消费额达1.6443万亿日元,占外国游客总消费的21.3%。文旅部警示发布后,中国游客退团率超六成,直接拖累日本GDP约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对稀土出口的潜在管制更是悬在日本高科技产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分离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一旦限制镝、铽等关键元素出口,丰田、索尼、佳能等企业生产线将立即瘫痪。这种“经济+法理+军事”三位一体的反制体系,迫使日本朝野深刻认识到: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的成本远超其承受能力。

老战友们应该都记得,占豪在以前的文章中就分析过,当中方使用“奉示”约见并同步启动多维度反制时,意味着战略忍耐已到极限。此次行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打压日本这个“典型”,向所有试图干涉中国内政的势力传递清晰信号:中国统一进程不可阻挡,任何阻挠者都将付出惨重代价。正如占豪此前在文章中所言:“日本是杀鸡儆猴的最佳试刀对象。”拿日本开刀,既能震慑欧盟等观望者,又能测试美国的战略底线,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特朗普紧急通话的真实意图:防止代理人失控,避免战略摊牌提前到来

2025年11月24日中美元首通话后不到24小时,特朗普即主动要求与高市早苗通话,这一罕见外交操作暴露了美国的战略困境。表面上,美方宣称“对日本防卫承诺坚定不移”,甚至美国驻日大使公开“帮腔”;但实际行动却截然相反——特朗普在通话中明确表示“理解台湾问题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并首次承认“中国当年为二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表态绝非偶然,而是美国对当前局势的清醒评估:现阶段与中国在台海正面冲突不符合美国根本利益。

500

原因有三:其一,美国正深陷多重战略泥潭。俄乌冲突久拖不决,中东局势持续紧张,国内政治极化加剧,特朗普政府亟需稳定中美关系以集中精力处理内政外交优先事项。其二,美国对华依赖短期内难以摆脱。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制造业基地,更是稀土等关键矿产的绝对供应方。若因台海问题导致供应链断裂,美国军工、新能源、电子等核心产业将遭受重创,进而动摇其全球霸权根基。其三,美国尚未做好与中国全面摊牌的军事准备。五角大楼内部评估认为,在台海同时应对中俄将导致战略透支,而驻日美军兵力自2020年以来已减少12%,显示出美国对长期卷入东亚冲突的谨慎态度。

因此,特朗普的“双面手法”实为无奈之举:一方面需要日本充当遏制中国的“桥头堡”,另一方面又必须防止这个代理人过度冒险引发不可控后果。通过亲自致电高市早苗施压,美国试图在“利用日本”与“约束日本”之间寻找微妙平衡。然而,这种策略注定脆弱——当日本极右翼将涉台问题视为修宪扩军的政治工具时,美国的口头约束往往难以奏效。

第三,高市早苗必然继续挑衅,三大结构性动因决定其无法回头

尽管面临中美双重压力,从终场前,高市早苗不仅不会收敛,反而会加大挑衅力度。这并非个人好恶,而是由三大结构性动因决定的必然选择:

500

首先,极右翼政治生态绑架了日本决策。高市早苗能上台,本身就是日本政治深度右转的产物。她长期否认南京大屠杀、屡次参拜靖国神社、鼓吹修改和平宪法,其政治基本盘正是日本国内强大的极右翼势力。若在此时撤回涉台言论,等于背叛核心支持者,政治生命将立即终结。高市早苗私下虽承认“言论过头”,却始终拒绝公开撤回,这种矛盾姿态正是其“既要维系右翼支持,又要避免彻底激怒中国”的两难体现。更危险的是,她计划于12月26日参拜靖国神社,此举既是向安倍晋三“致敬”,更是为巩固极右翼民意的选举策略——历史证明,每当日本政坛陷入困境,右翼势力总会祭出“历史幽灵”转移矛盾。

其次,日本将台海危机视为实现“国家正常化”的战略机遇。长期以来,日本受和平宪法制约,军事发展受限。高市内阁上台后,修宪议程、防卫预算提升、西南诸岛军事部署等动作频频,其根本目标是突破战后秩序束缚,成为所谓“正常国家”。而台海局势恰好提供了绝佳借口:通过渲染“存亡危机事态”,日本可名正言顺地扩充军备、部署远程导弹、甚至引入美国核武器。日本已在与那国岛部署03式防空导弹,并计划引进“战斧”巡航导弹,其“先发制人”野心昭然若揭。对日本而言,台海越乱,其军事松绑的理由就越充分,美国对其安全依赖也就越深。

最后,美日同盟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日本必须“主动卖力”。美国虽视日本为亚太最重要盟友,但本质上仍将日本视为遏制中国的工具。日本深知,若不能证明自身“战略价值”,美国资源将更多流向其他地区。因此,日本必须通过主动挑衅中国,将美国更深地绑定在东亚战车之上。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正是这种“战略焦虑”的产物——她试图通过制造危机,迫使美国在军事部署、技术转让、核保护伞等方面给予更多承诺。即便美国私下不满,但在“同盟团结”的表象下,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日本的冒险行为。

500

当前局势已将日本推向历史十字路口:要么悬崖勒马,收回错误言论,修复中日关系政治基础;要么一意孤行,在极右翼裹挟下走向战略深渊。然而,种种迹象表明,高市早苗政府正选择后者。她误判了中国的决心,高估了美国的支持,更低估了统一进程的历史必然性。今天的中国,既有捍卫主权的钢铁意志,也有让挑衅者痛彻心扉的反制手段。日本若执迷不悟,等待它的将不是“存亡危机事态”,而是真正的“国家危亡时刻”。

对中国而言,这场博弈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通过坚决反制日本挑衅,中国不仅捍卫了核心利益,更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战略定力与底线思维。历史反复证明,外部打压越狠,中国自主反弹能力就越强。而日本,若继续沉溺于军国主义幻梦,终将被时代洪流碾碎——这不是威胁,而是历史规律的必然。

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之中国。我们手中的剑,是捍卫和平的盾;我们脚下的路,是民族复兴的轨。任何妄图阻挡中国统一、分裂中华民族的势力,终将在历史车轮前粉身碎骨。高市早苗之流,不过是旧帝国残梦中的跳梁小丑,他们的每一次挑衅,都在为中国崛起铺就更坚实的台阶。让我们静观其变,也静待其败。

来源|占豪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SyksggvcJ_qLt0QS4rXhQ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