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在第十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的发言

500

2025年11月20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中国国际贸易学会(CAIT)协办的第十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原商务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陈健受邀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500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事、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应全球化智库(CCG)邀请,参与第十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并与各位探讨 “动荡时代的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挑战” 这一重要议题。

一、多边主义是应对全球挑战的正确选择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区冲突持续延宕,大国博弈竟和加剧,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多边机制面临压力。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不断扩大。世界进入了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

百年变局的基本成因是:1,世界经济版图发生了变化,2002 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 GDP 的比重为 18%,2022 年,这一比重上升至 40%,而且还在继续上升,由此带来了利益格局和力量对比的变化;2,各国的发展诉求也发生了变化,当最不发达国家还在为消除贫困、饥饿、疾病抗争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已努力促进本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发达国家也有自身的发展问题。

这一涉及全球各国利益的重大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或集团能够解决的,唯有通过建立在 “共同发展” 理念基础上多边主义,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始终是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推动各国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巴黎协定》等全球议程,促进 APEC 和 “上合组织” 的合作,推动 RCEP 协定的实施,最近中国总理李强在联合国大会呼吁 “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以行动表明:多边主义、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是应对全球挑战的正确选择。

500

二、全球治理需要创新思维与务实行动

当今,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的确是空前的,既然挑战是共同的,应对也必然是共同的。有着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国,究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认知平衡,才能形成制度安排的共识,继而共同行动,实现共同发展。我认为应有以下几点:

1,要有信心:这里,应当向先知们表示致敬,他们在 80 多年前设计出了以《大西洋宪章》和《哈瓦那宪章》为基础的世界治理体系,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今天,虽然情况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类的认知和科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完全有能力寻找到应对挑战的正确之道。

2,确立基本共识:为应对挑战而建立新的制度安排,应当促进共同的包容发展,而不是一部分国家或地区发展,另一部分国家或地区不发展。应当重视方方面面的合理诉求。

3,找准着力点:在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前提下,针对现有治理体系的薄弱点和空白点展开工作。

现有治理体系存在的三大短板:

1 - 全球南方代表性严重不足,有必要提升;

2 - 权威性遭到侵蚀: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不能有效尊重;单边制裁违反国际法,破坏国际秩序;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严重滞后。

3 - 有效性亟待提升:气候变化、数字鸿沟日益扩大、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外空等新疆域治理缺位。

4,新治理体系应实现的目标:

1 - 奉行主权平等

2 - 遵守国际法制

3 - 坚持多边主义

4 - 倡导以人为本

5 - 注重行动导向,力求实效。

500

三、智库是应对百年变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全球化智库(CCG)发起的本论坛,正是汇聚智慧、推动对话的典范。我衷心希望这类论坛常态化、机制化,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未来,我认为智库应在三方面发力:

・预见性研究:针对人工智能治理、气候变化等新兴挑战,提供前瞻性方案;

・桥梁作用:促进中外政策沟通,减少误解与误判。例如,CCG 连续十年搭建中美欧智库对话平台,是极具价值的;

・政策转化:将学术洞察转化为务实建议,如推动 “一带一路” 绿色标准、数字经济协定等落地。

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为全球治理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政府提出的四大倡议(文明、发展、安全、治理)已阐明中方的主张,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朋友们,在联合国成立80 周年的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智库的智慧、政府的决策、企业的行动,唯有形成合力,才能让多边主义焕发新生。让我们以 “中国智慧” 赋能全球治理,以 “全球视野” 锚定前行方向,共同塑造一个更加普惠、韧性与和平的未来!

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