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非常好的人逻辑思维能力被破坏了

这是一个爆论,此论一出,一定要被中国知识分子骂入18层地狱。

然而我还是想说说,我发现一个现象,一个英语特别好的中国人,甚至到了把英语当母语用的人,曾经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退化了。

这个判断起源于我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要了解人类是怎么处理信息,是怎样思考的。人类思考是对已有信息,进行编码,通过处理这些编码,来进行归纳、比对、分析、删减、转换、优选,最后形成判断。这个过程编码的效率就非常重要,好的编码就可以大大减少开销,让信息传输更加准确。

信息编码非常重要,不能想一出是一出,用大量零散的概念,对各种信息进行编码,如果是这样,这就是信息的堆积。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体现了中国古代强大的逻辑能力,甚至是强大的辩证法的思维。用文字来看,笔划、偏旁部首、字、词、句,构成一个完整的编码系统,这个系统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补充,就是成语和俗语。比如“脱裤子放屁”、“刻舟求剑”,它包括了丰富的意义,只是用了简单的几个码。

在中国文字形成的过程中,逻辑关系起了巨大作用,比如“月”,这就是肉,用上月做偏旁,一定会有肉有一定关系,脚、腰、股、腥等,铁字旁,水字旁,大家也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我讲课常常会讲一个“牛”字,围绕着牛,会有很多词,这些词都和牛相关,但是又是一个新的概念,这些概念又是相互关联的。比如“牛肉”、“小牛”、“牛脾气”。

对中国人而言,一瓶葡萄酒,除了这是一个酒之外,它就是葡萄做的,葡萄酒三个字,它包括了这种液体的性质、性状、来源。

逻辑关系是渗透到了中文信息编码的整个体系中,我们祖先真的是太牛了。

我对世界其它语言研究不多,只是懂英文,英文就是渣一样的语言,它完全没有逻辑关系,就是毫无逻辑的随便造词。26个字母,相对于我们笔划,不但多,而且复杂。中文编码系统主系统是5层,英文只有三层,字母、词、句,而整个编码系统杂乱无章,毫无逻辑关系,系统性极差。

比如我们看英文的牛(Ox)、小牛(Calf)、母牛(Cow),我们就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任何相互关系。wine,这样的一个词,我们既看不出这是酒,更看不出它是用葡萄酿造的。

一月到十二月,中国人只要知道数字,知道月份,就很容易把1月到12月记住,英语的1月到12月,每个月都是一个单词,这些单词毫无关联,都需要单独去记忆,这个记忆过程中间无法用逻辑关系来构建。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总而言之大量的使用英语,不仅仅是开销非常高,大量的时间被用于毫无意义的记忆,思维也得不到训练。

这样对应的结果,有两件事情可以证明。一件是今天美国的文盲比例,有21%~28%左右,中国的文盲比例低于3%,语言文字的本身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

第2件事情是大模型这样的人工智能研究,即使美国现在也大量的采用中国技术人员做研发,以前印度人在美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就很差。长期中文的训练,帮助中国人在信息编码上,形成了一套清晰的逻辑关系,大大提升了逻辑训练的水平和能力,对于算法和模型的架构建立,理解能力远远超出欧美人,也超出印度人。

用中文去对信息进行编码,还是用英文对信息进行编码。思考的过程中间是用中文进行处理,还是用英文进行处理。这不但决定了效率,而且确定了逻辑能力。这个算是项立刚猜想,其实很值得认真研究。

我们从小都是学了英语的,发现小时候英语学得特别好的同学,年龄大了都不是特别有出息,年龄大了比较成功的同学,小时候英语都挺一般。年轻人现在做不了判断,年龄大的人可以说说,是不是这样的情况?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