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消失的中国律师
作者 | .
来源 | 法律先生

几天前,我关注的一个律师账号突然消失。
有人说,他们「消失」是因为触碰了一些边界;有人说,这是权力对舆论的提醒。
一百多年以前,也有一群中国律师,被迫从舞台上消失。
他们有理想、有能力,却被制度和规则排斥在外。

被迫「消失」的中国律师

十九世纪上海北外滩的繁忙江面
1864年,五口通商二十年,商贸往来频繁,上海人民的生活过得还算滋润。
租界林立,法律事宜必须通过会审公廨解决:两个法官,一个中国人,一个外国人。
但中国官员在审判中几乎无权,大权掌握在外国领事手中。
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租界法庭只承认国外执业律师的资格,这意味着,中国律师不能参与。

《苏报案》中章太炎和邹容的代理律师
便是两个英国人
外国律师案件打得满堂红,中国律师连养家都难,几乎从租界消失。
但有一个中国律师,不仅参与了会审公廨庭审,还代理了被称为民国沙利文案的「诽谤大总统案」。
他,就是林百架。

一封家谱,震动民国

图为北洋士兵训练出操
民国初年,权力混乱。
国父孙中山的共和革命,被袁世凯篡夺。倒袁之后,段祺瑞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掌控北京政府。

段祺瑞
为了巩固政权,段祺瑞指使亲信徐树铮,在北京安福胡同组织了一个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也成为了民国初年影响力最深的政治团体,安福系。

「安福俱乐部」重要成员合照
全盛时期,共有330人
如此沆瀣一气的行为,自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
四大报纸之一的「民国日报」,便仿照家谱的形式,写了一篇《安福世系表之说明》,狠狠地嘲讽了这个亲日的政府。
在家谱里,段祺瑞成了日本人的「龟儿子」,徐树铮又成了段祺瑞的私生子。
总的来说,民国政府上至总统下至内阁成员,各色高官都被讥笑了个遍。

当时的总统徐世昌
文章一经刊发,报纸卖到脱销,引发「朝纲震动」。
老百姓茶余饭后就是一顿嘲讽,那段时间北京城墙根边飘荡着各种笑声。

《民国日报》示意图
家谱作者是叶楚伧、邵力子
受到如此羞辱,段徐二人恨不得马上查封报社、抓捕报社工作人员。
可无奈该报设于在租界内,安福政府没有管辖权,只得将作者向会审公廨提出控告。
于是,民国法制史上极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
民国政府聘请外国律师,将本国公民告上了本国境内的由外国人主持审理的法庭。

会审公廨里「唯一」的中国律师

为了致《民国日报》于「死」地,段祺瑞专门花了大价钱,委托意大利籍英国律师穆安素对叶邵二人起诉。
就在大家为《民国日报》揪心之时,叶邵二人聘请了在美国律师公会执业,身经百战的中国律师林百架。
也正因此案,林百架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会审公廨出庭的中国律师。

图为会审公廨旧址
1919年10月3日,天气依旧燥热,在蚊虫嗡鸣中,案件开庭审理。
主审法官为当时的英国副领事,另有华人法官俞英荪陪审作证。
身着条纹马甲,个子小但气势却很足的穆安素,在法庭呈上《民国日报》的内容。
他快速地宣读了起诉书,要求追究经理邵力子、总编叶楚伧的法律责任。
林百架缓缓起身,不急不徐地从言论自由、原告缺席及原文不具侮辱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辩护。
穆安素不依不饶,还即兴给加了一项罪名:
「此项文字一经刊载,使政府要人遭轻视,于和议前途大有妨碍,因双方愈难接近」。
这一下,林百架立刻抓住了对方的破绽。
「谈判已于本年5月24日终止,这已为众所周知。试问此项文字刊发在本年9月15日,于百日前谈判破裂结束之和议,究竟有何妨碍?」
穆安素自知说漏了嘴,神形窘迫难以应对,狼狈之下,竟又指责被告受过高等教育,却明知故犯,刊登此项诽谤侮辱性文字。

图为1920年上海南京路
最终,此案的法官做出判决:《民国日报》确系侮辱了大总统和在职官员,但仅判罚邵、叶两人各100元。
看起来「安福系」赢得了判决,事实上,虽然败诉,报馆毫发无伤。
二人仅遭象征性罚款,全身而退,在当时的环境下,反观「苏报案」,实在有凯旋归来的意思。

律师,不再消失

今天的法租界会审公廨
百年过去,林百架的照片和生平已难寻,他的名字仿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然而,在近代中国司法史上,他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会审公廨,他据理力争,维护言论自由,不为自己立传,不做舆论中心。
今天的律师,仍然面临种种压力,但他们不再消失。
历史证明法律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社会的护盾,律师不是陪衬角色。
他们一直都在那里,为公平与正义,为社会的进步,努力做着很多事情。
律师不会消失,也不该「被」消失。



法律先生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