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历平平、能力不出众,杜聿明为什么成了老蒋唯一可用之帅?

500

NO.2460 - 杜聿明

作者:孤寂寒光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和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解放战争的三年中,你会发现国军中最忙的就是杜聿明了。解放军这边是各管一摊,国军这边杜聿明就成了救火队长。

国共争夺东北,他就一马当先去东北,后来华野威胁徐州,他又从病榻上起来去徐州上任,再后来东北国军兵败如山倒,他又被老蒋叫到葫芦岛善后,等到徐州危急他又被叫了回来。老蒋手下也是战将如云,但为啥整个解放战争似乎只有杜聿明可堪大用?

杜聿明无论是资历、能力还是官阶都不是很顶尖。杜聿明是陕西人,小时候家境不错读过中学。后来去了一趟北京,觉得北洋政府太腐败必须弃笔从戎。

500

这个时候刚好赶上黄埔军校招生,就抱定决心南下。杜聿明的家境反倒成为了他的阻碍。对于杜聿明的父亲来说,早点继承家业才是正事,所以一直要求杜聿明继续读书。为了让家里人不阻拦,杜聿明只能撒谎说是去北京读书。

杜聿明进入了黄埔一期,毕业后跟着教导一团参加了东征。在前几期黄埔生中杜聿明算是混得不好的。杜聿明治军严明,在部队也待不下去,陈赓就把他调到了自己的宣传队,主要就是检查各部队的军容、军纪,这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老蒋未来的指挥班底都是在东征、北伐打出来的。比如何应钦、刘峙、顾祝同这些中原大战时的重要将领,黄埔军校时就是主要教官。再比如白崇禧、薛岳这些人都是老蒋的客卿。这些人才是最有资历的。黄埔系将领这里,陈诚、胡宗南在当连排长时候就已崭露头角。

500

但杜聿明就不行了。杜聿明在北伐和东征没啥存在感。东征时候在宣传队,等到黄埔学生军打到淡水时就因为长了疥疮回后方了。等杜聿明歇完了病号,部队已经没他位置了。廖仲恺安排他去河南帮助胡景翼办军校。后来胡景翼病死,杜聿明就直接回了陕西老家。

可以说,当胡宗南、陈诚这些同窗被蒋介石、何应钦重点培养的时候,杜聿明都已经淡出部队了。资历差,对应的就是官阶不够。国民党嫡系里的一级上将并不少,但都是何应钦、张治中、陈诚、汤恩伯和胡宗南这些人,杜聿明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中将。

这体现在战区上面,就是官职一直不高。东北大战爆发的时候,杜聿明只是东北保安司令。后来陈诚调任东北行辕主任的时候,杜聿明不过是副主任。从上海治病回到徐州的时候,剿总司令是刘峙,他还是副司令。

他去东北救火的时候,司令是卫立煌,他只是副司令之一。如果单论官职的话,他只跟范汉杰、王耀武这些人平级。都已经到长城抗战了,杜聿明还不过是副师长,给关麟征做副手。

500

辽沈战役

至于军事能力,杜聿明指挥作战很难说是国民党阵营里最出色的。李宗仁、白崇禧、薛岳、傅作义这些人在指挥艺术上都是相当出色。尤其是李宗仁和薛岳抗战中都有过大手笔。杜聿明相比之下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其实也印证了粟裕那句话“只能打优势仗”。

但就这么一个小字辈,到了解放战争就不得了了。东北工业基础雄厚,谁占据这里谁就有问鼎天下的实力。为此,蒋介石把最精锐的远征军给派了过去,而指挥这支部队的就是杜聿明。可见蒋介石对杜聿明的信任。

从解放战争开始,杜聿明就是老蒋唯一敢倚靠的重臣。淮海战役爆发前,所有将领都慌了神,何应钦直接在会上大喊:“这仗真打不了了吗?”

500

何应钦

很多时候,大会开到一半,老蒋就把杜聿明叫到小会议室开小会。这个时候杜聿明就把部队调动方针跟老蒋汇报一遍,然后老蒋就到大会议室把部署内容按照杜聿明的安排分配下去,放眼望去国军指挥系统里就没有一个人能有这个待遇。

既然杜聿明做不到顶尖,那为啥又成为老蒋唯一可用又唯一能信任的帅才呢?说到根本还是老蒋的用人标准。不要把蒋委员长想象成刘邦或者孙权,他做不到用人不疑。蒋介石就是公司的领导,他要的只是一个忠诚度高、任劳任怨又执行力强的中层干部,而杜聿明是黄埔系将领接班后唯一可用之人。

先说老蒋最看重的忠诚。忠于老蒋的将领很多,但像杜聿明这样绝对忠诚的就不太好找了。

500

杜聿明的身份是黄埔一期生,他对老蒋的忠诚那是从412反革命政变就显出来的。北伐开始后,人在陕西的杜聿明南下归队。但在途经南京的时候被孙传芳给扣押了。杜聿明越狱跑到了武汉投奔张治中。张治中为了考验杜聿明的忠诚度就问他对于“血花剧社”有反蒋宣传,他的观点是什么。杜聿明的回答就是反校长就是反革命。

后来蒋介石发动了412政变,武汉的汪精卫代表左派跟蒋介石决裂。这时候杜聿明手下士兵因为他拒绝反蒋就把他给抓起来了。杜聿明再次越狱逃跑去南京投奔蒋介石。

其他人还留在国民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卫立煌、薛岳这些是忠于孙先生的国民党,汤恩伯、蒋鼎文等辈是求一升官发财,杜聿明是纯粹的忠于蒋介石。另外,杜聿明即便抗战末期成了中将,也保持简朴的生活习惯,在国军体系里面,除了像郭汝瑰这样的地下党,你都找不出第二个人。

500

薛岳

如果单说个人忠诚,国军里的胡宗南、陈诚、黄杰那也是很纯粹,杜聿明的执行力还强。就拿第一次远征缅甸来说。杜聿明带队出征前就问过老蒋,如果史迪威跟您同时下命令应该听谁的?蒋介石让杜聿明遇到这种问题就发电报回来先请示。从这个时候起,杜聿明在缅甸的一切指挥都只听蒋介石的。

远征失败后,史迪威要求远征军就近撤到印度,蒋介石却希望部队回国。杜聿明二话不说翻越野人山,以减员一半的代价把这支精锐带了回来。在撤退途中,名将戴安澜就牺牲在了异国他乡,杜聿明自己也差点病死在山里。忠诚谁都做得到,但如果能忠诚、还绝对执行到底,那杜聿明就没人比得上了。

500

中国远征军

最后,拥有以上两点的将领里,杜聿明是唯一能打胜仗的。白崇禧、傅作义仗打得确实不错,但他们都是外人。卫立煌、薛岳这些人他们忠于的是孙先生,对于老蒋的命令都是选择性执行。胡宗南、陈诚、汤恩伯根本打不了胜仗。

杜聿明在东北两年时间里,从山海关一路打到松花江,在三战四平时指挥援军解了陈明仁之围。所以,等到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时,杜聿明成了老蒋唯一能托付之人。杜聿明最后也被自己的绝对执行坑了,老蒋的一封手令让自己被围在了陈官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