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有一半有含金量

当年在我的老师普里高津举办的学术会议的会场外,我和莫基尔淋着雨散步,我告诉他:“你将来能拿诺贝尔奖。”今年,莫基尔真的拿了。这已是我第二次“预言”成功。上一次是2002年的弗农·史密斯,他的实验经济学当初被哈佛主流嗤之以鼻,我却一眼看中。但诺奖也有“水货”。另一半得主阿吉翁和豪伊特,把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硬塞进过时的优化模型里,不过是迎合主流的折衷把戏。真正有见识的工作,总在开始时被排挤;而跟风的模型,却常常被捧上神坛。诺奖的含金量,得用慧眼来甄别。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