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仲平:欧洲安全需要“二次创新”(五十·晤实系列)
Club提要: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欧建交50周年,北京对话携手教育部欧洲联合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于2025年9月共同举办“战争、和平与和解”国际专家论坛。该论坛系北京对话“五十·晤实”(L·Amicitia Sinensium Europaea)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动中欧双方在新的历史节点深化交流、拓展合作、共促理解,以对话助力全球文明互鉴、政策互通与利益共享。北京对话获授权发布论坛部分专家的重要发言。
北京对话特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在论坛上提出了欧洲安全需要进行“二次创新”的观点。冯仲平指出,俄乌冲突凸显欧洲安全结构性危机。冷战后北约东扩加剧了俄欧对立,欧洲陷入对美依赖与战略被动。冯仲平呼吁欧洲汲取法德和解经验,推动安全“第二次创新”,重建包容与自主的安全秩序,防止重回阵营对抗。


冯仲平在“战争、和平与和解”国际专家论坛上发言(图源:北京对话)
当前,俄乌冲突的爆发和延宕凸显欧洲安全陷入了困境,也是一场安全危机。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解决当前的危机,值得进一步探讨。西方人谈论危机时指的是“crisis”,但中国人谈危机时有两方面指向,即“危”和“机”,“危机”既是“crisis”又是“opportunity”。当前这场危机也在强迫中国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危机的发展,俄罗斯与西方正在形成长期对抗局面。欧洲和全球战略环境因此发生重大变化。就目前欧洲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如何走出当前困境,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我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战后欧洲的很多发展成就都是在危机倒逼之下实现的。其实欧洲在20世纪多数时候都深陷在战火和对抗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冷战,欧洲都是主战场。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欧洲人想的是,决不能再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了。为了防止战火在欧洲重燃,欧洲国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各方面的创新。创新的起点便是法德两国的和解,这种和解由经济入手,以和平为初心,为欧洲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冷战结束后,德国、法国在推动与俄罗斯合作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默克尔为代表的德国政治家一直坚持较为务实的对俄政策。与德国不同,法国更加重视与俄罗斯在战略层面以及国际多边机构中开展协商与合作。同时,欧洲理事会与俄罗斯建立了半年一次的对话和合作机制。对于欧盟来说,这并不多见。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对欧俄关系产生了沉重打击,双方政治互信严重受损,但贸易和能源关系仍得以保持。
与经济关系不同,欧洲和俄罗斯的安全关系充满了挑战。主要原因在于,冷战虽然结束了,欧洲安全的结构性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作为冷战产物的北约没有因冷战结束而解散,而后冷战时期欧洲的安全结构依旧由美国为首的北约主导。在后冷战30多年中,俄罗斯对北约充满了警惕,相互猜忌不断,这种安全的根源从未消除。冷战结束后,北约进行了五次东扩,每一次都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2007年,普京总统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的讲话被很多人看作是俄与西方关系的分水岭。普京首次公开表达了俄罗斯对北约扩大的极度不满。俄罗斯之所以不满,在普京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北约言而无信,没有遵守“北约在冷战后不扩大的承诺”。更严重的是,普京认为北约的持续东扩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人们从欧洲一体化,特别是西欧刚开始推进的一体化进程中能够获得什么启示?我认为,最重要的启示是国与国之间要实现和平,就不应该建墙,不应该孤立对方。法国在二战后没有建立排斥德国的军事同盟,而是向德国提出共同建立煤炭和钢铁共同体。当然德国在二战中被打败了。但尽管如此,在二战后与德国如何相处对于法国以及其他西欧国家的智慧都是极大的考验。法德和解是通过经济合作来实现的,通过经济合作,逐渐建立政治互信。事实上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后不久,法国很快就又提出了建立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欧洲防务共同体的设想。但这一设想由于遭到法国国民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实现。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乌克兰不能够加入北约。俄罗斯和欧盟国家互为近邻,这一点无人可以改变。俄乌冲突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而欧洲目前由于俄乌冲突陷入了安全困境,亟需重新构建新的欧洲安全秩序。
北约的继续存在显然不利于欧俄互信建设。我认为,欧洲国家有必要深刻汲取一战和二战的教训,吸收二战后法德和解以及欧洲一体化的经验,阻止欧洲以及世界重新回到阵营对抗时代。乌克兰危机为欧盟推进战略自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在2017年就得出了美国不可预测和不可靠的结论,并强调欧洲需要将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之,我认为欧洲国家必须在安全方面“第二次创新”,独立自主地思考欧洲的安全问题,明确自身的利益,大胆探索实施保护自己利益的办法。
Club Briefing: As we mark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as well as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on September 13, 2025, Beijing Dialogue, Institute of Joint European Studies affiliated to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co-hosted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Forum on “War, Peace, and Reconciliation.” This forum is one of the events under Beijing Dialogue’s L·Amicitia Sinensium Europaea (L·ASE) series, aiming to foster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broad exchange, and practic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t seeks to contribute multidimensional strength to promoting mutual learning among global civilizations, policy connectivity, and shared benefits. Beijing Dialogue is authorized to publish selected papers and remarks from participating experts of the forum.
At the forum, Feng Zhongping, Senior Fellow with Beijing Club for International Dialogue,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European Studies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oposed the idea that Europe’s security requires a “second innovation.” He noted that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has exposed the structural crisis in Europe’s security architecture. NATO’s eastward expansion after the Cold War has intensified Russia-Europe confrontation, leaving Europe overly dependent 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trategically passive. Feng urged Europe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Franco-German reconciliation and promote a “second innovation” in security — rebuilding an inclusive and autonomous security order to prevent a return to bloc confrontation.




北京对话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