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深圳机场事件:细节合订本
一个事件,当其成为热点事件之后,会发生两件事,一个是事件本身逐渐失焦,带来很多其他话题的讨论,事件与事实本身越来越不重要,情绪表达越来越占据主流,第二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本身会逐渐被遗忘,包括事件本身很多关键性的细节。
趁着事情热度还在,给未来留下一个小小的合订本是值得的
回到这件事,起点是郑智化发的一个吐槽消息,其中首先严厉批评了作为企业与服务提供者的深圳机场(用词是最没人性),其次批评了操纵升降车的司机(用词是恶劣、冷眼),然后其中还有一个具体描述,25公分的高度差,与一个用词,连滚带爬。
接着是深圳机场的回应,当天就出来了,意思是 “我们没做错”:按 “安全规范” 得留 20 厘米高度差,所以给郑先生带来不便很抱歉。但这份回应其实没解决核心问题 —— 既没说清 “20 厘米规范” 是哪来的,也没提司机的服务问题,更像在找理由免责。
然后第二天,网上突然流出一段监控视频,看来源明显是深圳机场的,但不是官方发的。这段视频有猫腻:不仅被加速了,看着郑智化登机好像挺轻松,还裁掉了不少画面。
但即便如此,视频还是暴露了关键问题,也解释了为啥郑智化会生气。虽然有四个人,但帮上忙的只有一个。
登机时最尴尬的就是那个 “高度差”:轮椅到机舱门有一截台阶,郑智化自己腿用不上劲,根本跨不过去。
当轮椅遇到一个难以逾越的台阶的时候,这个时候郑智化与那位司机提出请求,郑智化清空微博之前发布的24分23秒的长视频看了一下,他心平气和解释来龙去脉以及自己当天如此愤怒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那份被放出的监控录像中,左边的男士是一直帮他推轮椅的小哥;而右边的,就是升降车司机。郑智化说去过全世界很多机场,远机位需要乘客坐摆渡车爬舷梯的情况,轮椅都是乘搭升降机到达舱门,这是第一次遇到20多厘米高度差的情况。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机场在内,通常都是将升降车地面依着舱门非常方便可以推入的。于是他对身旁的升降车司机提出请求,能否升高一点以便轮椅驶入,“现在不光轮椅进不去,我也进不去”。对方毫无反应,“好像听不懂中文”,直接去拍打舱门。接着空乘们开门,发现高度差很大无法驶入,再次请求这位升降车司机升高到齐平,对方依然不搭理,表现得“听不懂中文”…… 最终,冷冰冰来了个“这是规定”。
郑智化腿动不了,全靠胳膊使劲,深圳航空的地服只能帮着把他的脚抬到机舱里 —— 后来郑智化还专门感谢了这个地服,因为人家确实尽力了。但那个开升降车的司机呢?全程站在旁边看,不要说上去扶一把,连最基本的靠近做好安全防护的动作都没有。所以,最终落得一个”冷眼旁观“”没人性“的评价,真是实至名归,半点也不冤枉。
最危险的那一刻,郑智化一条腿已经搭进机舱,另一条腿还悬在外面,整个身体全靠左臂抓住机舱的把手单臂引体向上,而拐杖还得杵在比机舱低 20 多公分的升降车上。这时候只要手一滑、拐杖一歪,轻则摔在平台上,重则可能从 3、4 米高的登机车掉下去。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那个视频是如何流出的,从其反应看,在视频流出若干天后深圳机场才在舆论压力下不痛不痒的说要调查,而在最初几天完全是没有行动乐见其成,不能据此说深圳机场故意泄露视频,但是至少表明他们在管理上有漏洞,而且机场管理者对于这种暴露出来的漏洞视而不见,作为提供民航服务的机场,管理上如此漫不经心,一句“没人性”完全是当得的。
这个升降车解决方案执行有多少年了?这么多年接待过多少位坐轮椅的旅客呢?那些坐轮椅的旅客必然也会因为这20厘米的高度差而面临过与郑智化相同的困难和窘迫。机场用这种升降车迎来送往一位又一位轮椅人士,难道深圳机场每次遇到轮椅乘客使用升降车,都要乘客表演一次单臂引体向上登机法?之前的人肯定也有抱怨,但是从来没当回事,当得上“没人性”的平方。
这还不是最糟的,深圳机场为自己免责的最核心说辞,是那个为了安全需要保持20厘米高度差的描述,但就是找不到这样的要求,能够找到的要求,都是提供无障碍的服务,二十厘米的高台阶很明显算不上无障碍。
网上一些人说升降车不能和舱门口对齐,是为了避免升降车与舱门之间碰上,这是对机舱舱门的错误想象,不懂民航客机舱门并不是“平推门”,而是内嵌—外翻式(plug-type outward opening)结构,舱门在关闭时,比门框略大,像一个塞子一样塞在门框里,利用客舱内外的巨大气压差进行自封。开门时,先向内收一小段(脱离门框密封),再向外旋出;舱门开闭在设计时已避开门槛区域,不会妨碍开门,不需要“门下留空 20cm”。
网上出现很多其他残障人士登机的视频,包括使用与本次事件同类的专用的升降车,其中都不存在所谓20厘米高度差,这说明这个高度差不是民航总局全国性的统一规定要求。

B站有许多飞机舱门的开闭视频
舱门开门过程中,机舱门会向上方运动,最后机舱地板区域没有任何遮挡物。门板根本没有“下沉”,开门后,反而是“上升”了。
波音737开门后,半圆形舱门180度翻转,内弧凹面哇向外,所以监控居高临下拍摄,会产生“舱门外侧底缘低于内部甲板”的视觉差。(看图示红线区域)

任何人上过一趟飞机就能看到:登机桥与舱门最终是平齐的,一般乘客能平移进入,轮椅也可以平移进入。
飞机舱门开闭在设计时已避开机舱地板区域,不会妨碍开门,不会妨碍廊桥或者升降车与机舱地板平齐,不需要“门下留空 20cm”。
如果连这样的”安全规范“并没有,如果拿不出来,如果那么多竭尽全力为深圳机场辩护的人都拿不出来,那甚至都无话可说了。
记录到此为止,剩下的,反正只要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