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做法是一村两制,自主进出

先反驳一下所谓的农业增产全靠包产到户。

1964年候德榜搞顶着苏联专家说不可能的批语搞碳酸氢铵小化肥技术,虽然参考日本经验成功了,但是装置小规模小,50多个厂。大概也就百多万吨产能。

【1964年,试生产达到了预定的各项指标,国家科委副主任亲临现场,主持通过了联合制碱新工艺的技术鉴定。之后,这种新工艺陆续在全国50多家工厂推广,年产纯碱和氯化铵各达百多万吨,成为我国生产纯碱和化肥的主要方法之一。】https://www.chem.tsinghua.edu.cn/info/1014/1023.htm

图书馆管理员那一界,在1971年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就主张引进更大规模的技术,把存的外汇都花了,合成氨生产能力提升到330万吨,尿素生产能力提升到522万吨。

【随着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迅速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建交,打破了1949年以来西方对中国的外交与经贸封锁。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3至5年内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通称“四三方案”。此后,又陆续追加了一批项目,进口总额51.4亿美元。……

相关化肥厂建成投产时间:河北沧州化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1977年12月:

辽宁盘山辽河化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1977年12月;

黑龙江大庆化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1977年6月;

湖北枝江化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1979年8月;

湖南岳阳洞庭湖化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1979年7月;

四川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1977年3月;

贵州赤水河天然气化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1978年12月;

云南水富天然气化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1977年12月;

江苏南京栖霞山化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1978年10月;

安徽安庆化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1978年12月;

广东广州化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1972年10月;

山东淄博齐鲁第二化肥厂1976年7月;四川成都四川化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这个搜狗百科页面缺时间,头条里搜到)1976年10月完成考核1977年交付生产。】四三方案|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73819516

————

另外,图书馆管理员时代的农业学大寨时期,就有开垦梯田的行动了,但是在我老家,如浙江引发了泥石流频发等问题,所以也有主张封山育林等等。

并不是单纯农民有积极性,随便开梯田,粮食产量就暴增,有自然条件局限性的。而合成氨化肥带来的增产,早期是100%的(后期有新问题,如氮磷钾,磷钾不足,滥用氮肥,效果减弱一半也有可能,所以有精准农业,卫星图片识别,根据每块地缺什么营养补充什么元素:案例 | 美国利用大数据打造精准农业|https://www.sohu.com/a/118266048_468714)。

【合成氨技术让粮食产量增加一倍。】化学在粮食增产方面的巨大作用(1)合成氨技术的改进_百度题库|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26425758750558021&fr=search

杂交水稻大概增产15%到21%吧。

(增产14.46%,至多不超过21%。)【南方农村报记者查询了2009年广东省农业主导超级稻品种相关资料:    超级常规稻“桂农占”省区试平均亩产424.07-446.33公斤,    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463.28-518.18公斤;    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省区试亩产455-498.4公斤;    超级杂交稻“华优665”为480.3-516公斤,    超级杂交稻“天优998”为440.6-450.6公斤。】发明化肥重要,还是杂交水稻重要?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393373/answer/2388150515

另外虽然前10年的水利修建工程有移民安置纠纷,碱化纠纷,维护不利等问题,但整体上1953到1957年也新增了灌溉面积2.18亿亩。

【据统计,在1950年至1952年3年中,国家用于以大江大河治理为主的水利建设的投资共约7亿元,占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的10%,对全国2.4万多公里的重要堤防进行了修整,3年内直接参加水利工程的人员有2000万人,完成土方17亿多。[ 参见《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上),第10-11页。]如此大规模的以大江大河治理为主的水利建设,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前河道失修的状态,基本上解除了我国人民几千年所受洪水灾害的严重威胁,保证了大部地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全。

……据统计,1953年至1957年我国共扩大灌溉面积约21808万亩,平均每年增加约4360万亩,而在1956年一年,就新增灌溉面积11870万亩[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53-1957)》(农业卷),第683页。]。……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水利建设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5.95亿元,这其中还没有包括各省市自治区在“全民大办”运动中投入水利建设的劳动投资,而这一投资一般占各省区农业劳动力总数的20%至30%,最多的达80%。[ 参见《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上),第104页。]

1961年中共中央批转了水电部党组《关于当前水利工作的报告》。在报告中,水利电力部对三年“大跃进”时期的水利工作进行了总结。报告肯定了这三年水利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但更多地是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训。报告认为:“问题主要是:(1)尾工配套任务大;(2)移民未安置好;(3)冀鲁豫部分地区发生碱化和水利纠纷;(4)老工程失修,破坏严重;(5)管理工作跟不上。”其中,“中心问题是管理工作跟不上”。[ 参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859-860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我国兴修水利的探索实践及其基本经验|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0504/c384616-24971830.html

苏联农业生产过程中赫鲁晓夫光开荒,不搞水利,引发大规模的系统性干旱,反而实际增产效果不行。

【(二)抗旱能力低,农田水利建设落后。苏联四分之三的谷物生产集中在乌克兰南部、 伏尔加河流域、北高加索和哈萨克等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其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 条件。干旱是苏联谷物生产的重大威胁,据统计,1936——1970年34年里有16个旱年,1971 ——1980年十年里有五个旱年,即每隔一两年就有一次旱灾,有时则连年干旱。 每逢旱年粮食都要减产,严重旱年就要大幅度减产。七十年代旱情严重的1975、1979年都比前一年减产 5000万吨以上,长期以来苏联忽视农田水利建设,全国灌溉地很少,而且主要用于种植技术 作物。  截至1979年全苏共有灌溉地1600多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1%,其中种植谷物的灌 溉地只有300多万公顷,仅占谷物种植面积的2.3%】

http://euroasia.cssn.cn/cbw/cbw_elsdozyyj/200910/t20091012_1849861.shtml

————

综上所述,水、肥(其实也包括农药)、种子,垦荒都会影响农业产值,把农业增产全说成是农民积极性提高导致的,那么几千年前搞出井田制(只用中间9分之1供养公务员)的时代就应该解决积极性了。

而且以后有大模型驱动的激光无人车除草(不过目前比较贵,每亩1000元,比撒除草剂的无人机还不如),无人机撒液态化肥,无人条耕车耕地,压根就没农民啥事了啊……

当然从集体经济村庄一文看,3分之1搞得好,3分之1不好不坏,3分之1搞得差。上海江苏附近有大学老师是这样观察到的,搞管理的干部不行的时候确实包产到户管理成本低。但这老师也批评了不换思想就换人,强制解体所有公社也是一刀切的做法。

http://www.shehui.pku.edu.cn/upload/editor/file/20220118/20220118160804_4791.pdf

————

言归正传,一村两制模式:

黑龙江依安县向前乡新合村【——从粮食种植业看。1983年刚实行“一村两制”时,集体经营户与家庭承包户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基本相同,种植水平接近,单产基本相同。近年来,集体经营户依靠集体的力量,加大旱田改水田的力度,水田面积由不足千亩发展到1.2万亩,集体经营户的种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06年,集体经营户的粮食总产量达到4150吨,亩产水稻510公斤,玉米600公斤,大豆190公斤。而家庭承包户的粮食种植结构变化不大,总产量仅有1268吨,亩产小麦210公斤,玉米400公斤,大豆130公斤,芸豆150公斤。      

——从机械化水平看。1983年,村集体农机具固定资产总额12.4万元,总动力598马力;家庭承包户没有农业生产机械。2006年,村集体农机具固定资产总额已达708万元,总动力23800马力,包括胶轮拖拉机16台,链轨拖拉机8台,水稻收割机9台,水稻插秧机56台,手扶拖拉机42台,水稻育秧机11台,自走式水稻插秧机38台,水田“654”大型旋耕机3台,小四轮拖拉机35台,平地机2台,挖掘机1台,农田三轮车39台,大小汽车5辆,从插秧到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农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家庭承包户的农机具资产总额为54万元,总动力273马力,包括小四轮拖拉机45台,农用三轮车16台,播种机7台,农用犁69部。

——从农民人均收入看。1983年,集体经营户人均收入641元,家庭承包户573元,差别不大。2006年,集体经营户的人均收入达到7200元(不含第二年的生产投入),家庭承包户收入为3100元(接近齐齐哈尔市的平均水平,含第二年的生产再投入)。

——从住房条件看。1983年,全村农民住房砖瓦化率是0.5%。现在,全村集体经营户住上砖瓦房的达到95%,家庭承包户住上砖瓦房的为46%。

——从社会保障水平看。教育方面:全村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学生在义务教育期间的学费、书费、杂费全部由集体承担,集体经营户和家庭承包户一视同仁。医疗方面:集体村民每年缴纳15元统筹金,医药费实行按比例报销,其中劳动力报销80%,家属报销50%。村里设有卫生所,能够治疗常规疾病,进行简单的手术,村民每季度还享受一次免费体检,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较好解决,邻村来看病的也很多。养老方面:40岁以下的集体村民由村里办理统一的养老保险,60岁以上的老人,根据贡献大小评等定级按年度发放养老补助金,标准由2000元到6000元不等。】转西西河:一村两制,半集体半承包制的村庄

西西河经常打不开,不过从地方GOV网站能看到一村两制这个名词,就是没上面的细节数据。

“一村两制”的践行者苏在兴 (1938—2015)_依安县人民政府|https://www.hljyian.gov.cn/yian/yags/201902/c02_310763.shtml

————

至于有人说的再集体化就是掠夺,其实就是名义上包产到户,以后也可以学美国来个遗产税,但是寡头阶级可以成立慈善基金会、离岸公司、宗教组织避税,普通人交不起1000玩美元的律师费搞不出来这些玩意不能避税来实现。

美国(更早的数据也有不过为了和国内做比较先搜集同年代的)1978年上层10%的人拥有34%的收入和63.9%的财富(其中顶层1%拥有10.3%的收入和21.8%的财富,计算出上层9%的人拥有23.7%的收入和42.1%的财富),下层50%的人拥有20.2%的收入和0.8%的财富,计算出中层40%的人拥有45.8%的收入和35.3%的财富; 

 2023年上层10%的人拥有46.8%的收入和69.6%的财富(奇怪财富图表的数据和他们文字版报告版里的70.7%不同……其中顶层1%拥有20.7%的收入和34.8%的财富,这个财富值比文字版里34.9%也少了0.1%,总之图表数据里计算出上层9%的人拥有25.3%的收入和34.8%的财富),下层50%的人拥有13.4%的收入和0.9%的财富(奇怪文字版里是1.5%字样?次贷危机时有负数,估计是负债超过净资产),计算出中层40%的人拥有39.8%的收入和29.5%的财富。|美国 - WID - 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https://wid.world/zh/country/%e7%be%8e%e5%9b%bd/

并不是说宪法写个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就不能掠夺了,上层要掠夺,方法多的是。

能反制掠夺的必然是Marx说的底层夺厂运动。

【截止2012年,阿根廷已经有230多家工厂被工人占领,包括钢铁厂、巧克力厂、纺织厂、拖拉机厂。除了工厂,一些银行、医院、酒店、超市也被工人占领。这些企业被工人改造为合作社,并养活了超过2万名工人。同时,占领运动中的工人组成了“合作社联盟”,以方便合作社间相互帮助。】“靠工党不如靠自己!”——阿根廷劳工运动的困境与机遇|https://jiliuwang.net/archives/54523

阿根廷2000到2023年的情况【2000年阿根廷上层10%的人拥有49.5%的收入和61.9%的财富(更早的数据是虚线,其中顶层1%的人拥有14.3%的收入和27.6%的财富,则推算上层9%的人有35.2%的收入和34.3%的财富);底层50%的人拥有9.3%的收入和3.8%的财富(则推算中间40%的人拥有41.2%的收入和34.3%的财富);

  2023年阿根廷上层10%的人拥有43.4%的收入和59.3%的财富(其中顶层1%的人拥有12.4%的收入和24.8%的财富,则推算上层9%的人拥有31%的收入和34.5%的财富);底层50%的人拥有15.5%的收入和4%的财富(则推算中间40%的人拥有41.1%的收入和36.7%的财富)。】|阿根廷 - WID - 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https://wid.world/zh/country/%e9%98%bf%e6%a0%b9%e5%bb%b7/

夺厂后可以再搞平权股份制合作社。

欧洲多国工人学习阿根廷“夺厂运动” 接管倒闭工厂变成合作社|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5_05_04_318288.shtml

平权股份制具体制度:

【西班牙蒙德拉贡平权股份制合作社联盟,每人一千美元或等价半薪劳动时间入一股(不过因为货币贬值现在是1万欧元),但股份分红长期冻结并且不断扩大再生产(即扩大投资规模),如果还不够可以发行企业内部债券,利率高于存款利率的计数效率2%(如假设当前1年定期存款利率1.5%,那么借款给合作社的利率是1.5%+2%=3.5%),当然低于贷款;    个人去世、辞职或退休可以把分红和股份都取回,也可以让子女继承

,如果去了竞争对手的公司要冻结20%股份和分红作为违反竞业协议的惩罚。  有4种委员会, 一、管理委员会任期4年,可连任1期,选举制,可以决策经理人任免,审批财务计划,无薪水为兼职,没有学历、资历、技能要求(类似参议院?有点发改委的意思?);  

  二、社会委员会,任期2年,可连任1期,每期改选50%,选举制,一般10人中选举1人,但一个合作社里社会委员会不超过50人(因为有很多分支合作社),管理委员会的重大提案原则上需要征求社会委员会的意见,特别是工资福利待遇的变更(类似众议院?人大?工会?),不过社会委员会主席由管理委员会主席兼任。社会委员会提交建议给管理委员会但未被采纳时,理论上可以搞全社员众裁来绕开管理委员会通过; 

   三、执行委员会,各部门负责人,总经理,这些人必须是专业人士(感觉类似技术官僚),总经理是管理委员会聘任的,各部门负责人是总经理提名并经过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任期4年可以连任1期;   

 四、审计委员会,3人,审计资金往来的(迷你纪委?),也是选举产生。 

  五、全体社员大会,众裁特别重大的政策变化……据说早期收入差异是管理层为基层3倍,中期是8倍,遗憾的是因为蒙德拉贡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地人和外国人不能入股,在中国开分厂不让中国人入股,所以加入中国无股份工人的话,收入差异可能已经达到20到30倍,但如果只考虑蒙德拉贡地区的话, 其管理层收入是低于其他(非合作社,后同)私企的平均收入,其员工收入高于当地其他私企,其中间技术官僚层收入与当地其他私企持平。

其10%的利润用于社员教育、文化和福利活动。 单个合作社破产倒闭后整个联盟的相关合作社会调剂,接收倒闭合作社的员工。 其创始人先开办技校,培训出志同道合的人才开始搞。他也是个神父,他自己认为这是美式自由资本主义,苏联国家资本主义以外的第三种意识形态,称之为劳动控制资本。 】蒙德拉贡联合公司|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2%99%E5%BE%B7%E6%8B%89%E8%B4%A1%E8%81%94%E5%90%88%E5%85%AC%E5%8F%B8/3507874

  我觉得搞2个百分点的内部债券利息制度有刚性兑付压力,如果当年利润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加2个百分点,则又持股又买内部债券的人亏了,不买内部债券只持有平权股的赚了,可能老人会更不愿意新人持股;反之利润率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加2个百分点,则是光持股的人亏了,会抵制又持股又买债券的人,新人和不买债券的老人会抵制买了债券的老人,会产生一定的内部撕裂风险……应该类似动态利率的免所得税养老基金一样,根据实际的收益动态调节收益率。如果有亏本的话,当年收益率可能是负数,兑换时可能少于本金。当然,拥有动态收益率基金的人最好也可以选择不兑现,继续把钱留在合作社里,以后等收益率提高了再连本带利卖出给合作社。

站务

全部专栏